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江西资溪县城东社区,住着一位106岁的寿星老太太,名叫张全清。我们来到她家,她笑眯眯地接待了我们。她给我们印象是:身板结实,慈祥可爱,身心健康。张全清1904年农历二月初二出生在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她一生饱经风霜,3岁就跟随父母住在当地一户财主家的柴间里,父母帮财主家打长工和当佣人。她15  相似文献   

2.
保姆阿大     
水石 《社区》2006,(14)
阿大是40多年前我们家的一个保姆,从我的大姐到我的最后一个弟弟出生,她都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带大了我们姐弟5人。在我的眼里,她就是我们家的一个成员。阿大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是在我的大姐降生之后,经人介绍来到我家的。因为她与我父亲是同姓,又长我父母十余岁,所以我们  相似文献   

3.
在江阴市餐饮服务界,提起杨丽,可以说众所 周知。因为31岁的她,已在江阴市多家著名星级酒 店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目前是无锡阳光酒店管理 咨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承接了多家企事 业单位的酒店式物业管理,管理着三家大酒店。  相似文献   

4.
富有的女儿     
女儿曾问我:我们家有钱吗?我说:我们家没钱。她又问:我们家很穷吗?我说:我们家不穷。6周岁的她似懂非懂。前日,单位发起“冬季捐寒衣”活动。晚上,我打理着一些我们一时穿不着的寒衣。女儿问:这些衣服给谁?  相似文献   

5.
牟欣  牛力  孟谦 《社区》2005,(12):6-9
在北京朝阳区呼家楼北街社区,人们一提起殷金凤的名字,就像说到自己的亲人。几天前,记者去采访这位41岁的2005年入选全国劳模的北京唯一的一位居委会主任时,正好遇到一位大妈。“你找我们家的解难书记呀,那可是个大好人!在社区这5年里,她从社区居委会主任到党委书记,别看是个官儿,可在大家的心目中,她就是个实实在在干活的人。”“为什么是你们家的解难书记呢?”“她帮我们这些孤寡老人解难;帮居民们解决了用电难、用水难、供暖难;还帮我们解决家里的那些难心事。你说,这是不是我们家的解难书记呀!”老人一边掰着手指说,一边给我们指路,她是…  相似文献   

6.
若兰 《新天地》2012,(6):36-37
我的婆婆今年88岁了,她患老年痴呆症已有12年了。婆婆刚开始糊涂的时候少,后来明白的时候少,现在就谁也不认识了。可是即使这样,她仍是我们家的笑星,这种生活笑中也有泪,虽然坎坷却有滋有味。婆婆虽然已经说不清我们和她是什么关系,可她知道我们是亲人,看见我们就笑。她的饭量一直很好,一天5顿饭(包括夜宵),身体一直很健康,她喜欢热闹,爱去人多的地方。记得有一次我带她去商场买  相似文献   

7.
脑血栓痊愈后,60岁的婆婆便成了痴呆。起初她只是不认识我公公,坚决不允许与她相濡以沫了35个春秋的“陌生的男人”上她的床。后来婆婆干脆跟我们玩起了失踪,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她时,她却不肯回家,吵着要寻找自己的家,原来她只记得童年的家,我们连哄带骗才让她安定下来。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我和她是同一批走进那家保险公司的。做过保险业务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一行业的艰辛,尤其是最初的那几年,要突破的难关实在太多。初出校门的我们,社会阅历浅,人际  相似文献   

9.
丁宁 《新天地》2016,(4):28-29
丁老师:您好! 我最近心里很烦,您能不能帮我排解一下.我有个胆子很大的女儿,也是我们家读书最好的一个孩子.她上完高中,就离开家到城里打工了.几年以前,我想办法把她找了回来,让她和一个在外面当兵的人订婚,我想让她有个归宿.她一百个不愿意.她在门上留了个条子,说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然后就又走了.  相似文献   

10.
家有好闺女     
廖锡麟 《老友》2012,(5):40-40
老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认为这一封建说法不妥当.不能一概而论。我有一个女儿,我和老伴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她。她长大后成了我们家的顶梁柱,对我和老伴格外孝顺,是我俩的贴心“小棉袄”。  相似文献   

11.
亡妻逸事     
正一旧式婚姻,过去叫作"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被雨淋湿了衣服。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给谁家说亲去来?""东头崔家。""给哪村说的?""东辽城。崔家的姑娘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相似文献   

12.
中华处处是亲人。我老夫妻俩今年近八旬,只生一个闺女,现在襄垣县农村,身边只有一个外孙女和我们居住在潞安矿务局漳村煤矿。1980年,我们住在二号楼一层尽东,张海龙、张美玲这一对青年夫妻住同一楼尽西,两家交往渐密。美玲夫妻称呼我们大爷、大娘,她孩子们叫我们姥爷、姥姥。有一次,我病了,美玲和她的  相似文献   

13.
爱是一朵花     
放学铃响后,同学们从教室里鱼贯而出。她背着书包,默默地走在后面。自懂事起,她就知道自己的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别人住的是大房子,有爸爸,有妈妈,而她的家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她和卖菜为生的妈妈住在一起。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听妈妈说,爸爸是为了救人去世的。  相似文献   

14.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隐居家中,家既是她寓居的物理场所,也是她深恋的精神家园。在她的诗歌里,使用了大量与家、建筑以及家居有关的词汇,同时也不断在诗中探询家园的安全感、空间感,说明了家对她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伯父去世得早,姑妈因此和我父亲感情特别好。小时候,父亲逢年过节都会亲自去姑妈家,而姑妈对父亲一口一个"大舅",叫得尤其亲热。姑妈总担心她去世后我们后代之间不会再来往了,于是想出一计,想要将我大姐嫁到她同村的人家。她说:"你们走姐姐家时,总不好意思不顺便走走表哥表姐家吧。"  相似文献   

16.
庄洒 《社区》2002,(14):38-38
赵姥姥是我们家的老邻居。 姥姥一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工作。年轻的时候漂亮而有才,现在已年近古稀了,可她还是那样性格开朗,精神矍铄。姥姥是个很讲究的人,从来都是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姥姥的口头禅是“没又化”。她就两次说过我没文化。她还说她养了个没文化的女儿。女儿又养了个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67岁。在孩子面前,我和老伴儿李敏智已是老年人了,可是在我岳母面前,我们还是孩子。自从她进入我们家,全家人都特别孝敬她。让她吃好睡好生活好,她也挺高兴。我和爱人结婚40多年来,一直勤俭持家,奉养双方老人,受到单位和街坊邻里的夸奖。其实这也没什么,我们只是尽了做儿女应尽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放养     
【我逃课,她请假】 离开家十几年,每天晚上打电话,从无间断。电话不是报平安那种,是真的在煲电话粥,在聊天。她熟悉我每个阶段的朋友,知道她们的名字、喜好、故事。我也知道她的每个朋友、同事。 我们事无巨细都跟对方分享汇报。大概从我刚学会说话就这样了吧,一直到现在。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们是朋友关系。仔细思考,其实不是。朋友是对等的、彼此独立的关系。但她明明是在保护我,尊重我的喜好,保护我的天性。  相似文献   

19.
孙云晓 《可乐》2008,(1):65-65
因为工作原因,我全家移民到加拿大。我们邻居是当地人,家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因为语言问题,我们很少交往。一天下午,邻居家女主人突然按响我家门铃。她想让我把女儿借给她家一天,去旅行。我想,女儿又不是物品,怎么可以借来借去?她家是两个半大的男孩子,和我女儿一起去旅行,方便吗?安全吗?我没有答应。不一会儿,邻居家两个男孩送来一张借据。上面写着借我女儿的时间、携带物品、注意事项,还有费用——借我女儿一天他们家会付的费用,最后是他们母亲的签名。真没想到,  相似文献   

20.
何素子 《今日南国》2007,(22):69-69
母亲没有工资,因为她一生都是家庭妇女。煮饭,洗衣,操持家务,抚养我们兄弟姐妹4人。家里的经济收入全靠父亲在地质队煮饭的工资,除此之外便是自留地上的几棵果树了。穷家难当,但母亲仍用她纤细的手、细密的心,让我们吃饱穿暖,从未让我们受过饥寒,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年月,那些双职工父母的小伙伴还很羡慕我们。但我们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