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资剪讯     
标普下调西班牙11家银行信用评级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11家西班牙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将另外3家的评级展望下调为负面。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是萨瓦德尔银行和西维卡银行,信用级别均被降至BB+级,属于“垃圾级”。此前,标普还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级,由此前的AT调至BBB+,前景展望为负面,并指出西班牙...  相似文献   

2.
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晚间,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负面。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信用评级。标普指出,  相似文献   

3.
美国,这个西方大国无论是主权还是人品,时刻都将信用二字高高挂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个立足于本国的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却击碎了山姆大叔戴了70年之久的AAA级信誉光环。在这场国家信用与主权的巅峰对决中,全世办都领略到标普、穆迪、惠誉这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威慑力。然而三大的炮弹并没有发完——9月4日,惠誉发出警告称,可能在两年内调降中国和日本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在美国金融大战略下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一向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宗旨的标普,却成了奥巴马痛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更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三大下一个狙击的目标会不会是——中国?  相似文献   

4.
2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下调了意大利、马耳他、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和西班牙的评级。在穆迪采取上述行动前,标准普尔和患誉国际评级也已在上个月一次性下调了多个国家的评级。穆迪下调评级的理由与之前标准普尔和惠誉的理由如出一辙,都是担心眼前这场债务危机如何解决以及它对本地区不同经济体的影响。穆迪还指出,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是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通行证。中国债券市场起步晚,发展快,且具有特殊的评级要求。基于这一特殊背景,以2008—2017年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可研究信用评级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1)企业评级越低,负债水平和净负债发行额越高。(2)低评级企业倾向于在获得评级后提高负债水平,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供给意愿上升;而高评级企业则倾向于在获得评级后偿还银行贷款,以优化资本结构。(3)当评级展望为正面或评级真正下降时,企业会降低负债水平,评级展望为负面或评级上升则对负债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之后,美国经济复苏脚步更加缓慢,低迷的经济数据成为市场猜测美联储将要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主权信用的被下调将在国际社会生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内涵切入,分析美国主权信用下降的原因及其对中关经济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本文以信用评级加速器效应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金融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评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评级的影响因素、信息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出金融危机会通过恶化金融体系稳定性、经济增长前景和财政稳定性而推动信用评级下调,并且,信用评级下调会通过负向信息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和阈值效应恶化金融危机传导,评级加速器效应的存在加快了危机传导速度、扩大了危机传导广度、增加了危机传导深度.最后,探讨评级加速器效应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在弥补资金缺口、危机救助及时性、避免错误信号传递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银行间市场由于银行主体之间通过信用借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信用关系网。当银行间市场受到宏观经济或突发性事件影响时,银行主体的信用评级可能会产生移动,即单个银行的信用评级可能升高或降低,甚至信用破产,进而引发信用风险在银行间市场的扩散和传染。因此,有必要对基于银行主体信用评级变动所产生的风险传染的路径和强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用于分析银行间市场中信用评级变化的带自激过程的强度模型,并根据稀疏相关性理论,给出了具有评级变化相关性的两个银行的联合信用安全概率。  相似文献   

10.
正3月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政府债券评级展望从"稳定"调降为"负面",声称是中国的政府负债加重和外汇储备下降,以及改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对此,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不屑一顾。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回应道:"我们不care(介意)它的评级,希腊出那么大问题的时候,穆迪对其评价还高于中国。"这是对某些  相似文献   

11.
国家的经济结构是影响经济成长的关键因素,经济成长的高低进而影响主权信用评级的好坏。文章利用跟踪数据实证经济结构对经济成长与主权信用评级变动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发达国家的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对经济成长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负债比率与财政盈余呈显著负相关;发展中国家消费成长率、投资成长率与政府支出增长率对经济成长率呈显著的正相关。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为读者揭开了主权信用评级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经济学普遍地认同利用信用评级对债券进行分类,并以此对债券进行定价的方法。本文对穆迪和标准普尔的债券的信用评级进行了检验,发现完全以信用评级来计算债券的即期收益率和债券的价格存在较大的误差。检验发现了影响债券价值的几个显著性经济因素:流动性、违约概率、息票率、回收率及发行时间。若在债券定价模型中考虑到这几个因素,则较大地减小了债券的定价误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公共信用等级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债券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研究了信用评级的用途及其重要性,介绍了信用评级的类型和国外信用评级的步骤。通过对信用评级的分析研究了信用评级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信用评级中通用的两种方法即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的研究现状,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有更优异的表现。通过对信用评级方法的分析,得出了国外目前信用评级发展中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道     
标普调降美国国债信用评级,只不过反映了大家已经知道的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目前外国市场对债务评级下调有些反应过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应链金融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构建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终构造出一个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该模型对银行从供应链的角度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适应信息社会、信用经济和政府职能社会化背景而出现的一种制度形式,是优化金融监管、提升监管绩效的必要制度安排,是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诱发评级失灵、推波助澜金融危机废除信用评级结果引用制度是因噎废食之举.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树立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理念,制定规制信用评级结果引用行为的法律规范;确立“市场生产、主动评级、用者付费”模式保证信用评级结果信息这类公共产品的供给;适时制定统一、透明、动态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针对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制定专门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经济基本面如何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及其信息价值。实证证据表明债券信用评级水平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期,信用评级机构高估信用评级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地,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即信用评级对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力,均具有逆周期性。综合这两个层次的分析说明,债券评级水平的顺周期性部分地是由评级信息价值的逆周期性所驱动的。实证结论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周期性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有助于监管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后,不断出现高评级债券违约事件。为此,监管部门积极发展多种评级,以期提高债券评级质量。通过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付费模式信用评级如何综合发挥校验作用。基于博弈模型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付费模式评级发挥校验作用的机制在于投资者的反应:当投资者付费和发行人付费两种模式评级差值增大,投资者不以单一评级结果进行债券定价,而是根据评级差值调整债券价格。基于2011—2020年企业债评级数据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评级差值增大,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会降低后续评级,且评级差值对单一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利差之间的负向关系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发行人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偏正面的私有信息会降低债券信用利差,而以中债资信为代表的投资者付费评级机构提供的私有信息则不会显著影响债券信用利差,均体现出单一评级模式在定价方面的弊端。因此,监管部门应继续鼓励发展投资者付费评级模式,并鼓励机构投资者发展内部评级,以充分发挥多种评级模式的交叉校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数量庞大且活跃的商业主体,其经营和发展长期以来因融资难问题而深受困扰,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信用评级机构则作为交易第三方通过信用信息评估以促进企业间交易和防范化解商业风险。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披露不足,由此引发道德风险致使其公信力下降的问题。此外,信用评级机构的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健全中小企信用评级制度,包括增加机构信息透明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罚、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等,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商务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看信用评级公正性的偏离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当下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公正性的严重偏离.针对此种现状,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信用评级公正性的意义与价值、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诸种表现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要对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行为加以纠正,应当在国内构建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信用评级的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