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2.
卷七三《薛元超传》:“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三年,(元超)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州,旧制流人禁乘马,无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其年冬卒,年六十二。”(2590页)按:“三年”之前记“水微五年”、“明年”事,水徽六年已尽,此“三年”当冠年号。据新旧《唐书·高宗本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所载,李义府流州,事在龙朔三年;且“东台侍郎”之称,亦为龙朔二年所改之官名,是其上脱“龙朔”二字甚明。又《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云:“(光宅元年)十二月,前中…  相似文献   

3.
唐临撰《冥报记》、戴孚撰《广异记》是两部唐代早期的小说集.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方诗铭先生辑校的《冥报记》(附郎余令《冥报拾遗》)和《广异记》合刊本,这对于了解唐代小说的发展演变和研究该时期历史文化的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研读此合刊本时;觉得有些地方的标点似未完全体现出原作的本意,今将所疑编次于后,望作者、读者不吝指教.  相似文献   

4.
宋礼《墓志铭》、《墓铭》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王兴亚(郑州大学历史所)宋礼,字大本,明河南永宁县(今河南洛宁)人。官至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其人居官期间,勤奋供职,为营建北京、修浚会通河,发展漕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又严于律已,“卒之日,家无余财”,不愧...  相似文献   

5.
盛宏之《荆州记》,南北朝齐、梁、北魏间著述颇见注称,唐、宋史书地志尤多征引。然是书亡佚既久,盛宏之其人生平行状亦不可考。唯《隋书·经籍志》有著录:《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宏之撰。盛宏之,《宋书》无传,南朝人著述中亦未见其行迹,今依《隋书》之著录复考如下:(一)据《宋书》,终刘宋一朝,立临川王仅二见,同在宋武帝永初元年,一为“追封司徒道规为临川王”,一为“立南郡公义庆为临川王”①。刘道规已于晋安帝义熙八年死,刘义庆系绍嗣道规,武帝受命,袭王爵②。盛宏之所侍之临川王,当为刘义庆无疑。刘义庆即撰…  相似文献   

6.
隋唐美术理论的形态特征及其理论建树(下)廖国伟(续上期)(二)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1)《历代名画记》诞生的历史背景《历代名画记》在唐代的出现,是绘画艺术及其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绘画艺术自秦汉以降,经魏晋南北朝的“哲匠间出”,到盛唐时期已是“奇...  相似文献   

7.
陆游撰“两记”的历史背景及事实真相王菁,汤梓顺庆元六年十月(1200)、嘉泰三年四月(1203)、陆游应韩俺胄之请求,为其撰《南园记》、《阅古泉记》。围绕此两记,从南宋至清末明初数百年来,后世学者,对游之晚节或以责备之辞加以非难;或以惋惜之情为其辩解...  相似文献   

8.
杨之炯作《蓝桥玉杵记》辨赵俊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卷九“下编传奇一”杨之炯名下,著录《玉杵记》一本。并云:“明万历间浣月轩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据浣月轩刊本影印。”又云:“共二卷三十六出。标曰《蓝桥玉杵记...  相似文献   

9.
沈期贬台州录事参军时间考沈桂期贬台州录事参军的时间据《新唐书》本传记载是在“长流州”后,“稍迁台州录事参军”,李云逸的《沈期“配流岭表”考辨》一文即持此说。而查洪德的《沈桂期年谱》则认为是在天授元年,两说皆不合史实。期贬台州的时间可从其回朝拜通事合人的时间来推断。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有“并命登仙阁”一句,所谓“并命登仙阁”亦即他神龙三年从州北归途中所作《哭苏眉州崔司业二公并序》中所说的“苏往任凤阁侍郎,期通事舍人”,也就是说,苏味道任凤阁侍郎与佳期从外任召拜通事舍人是在同时。苏味…  相似文献   

10.
初唐诗杂考(十一)杨墨秋中宗李显降诞日初唐诗人李峤有《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一诗。据《唐诗纪事》卷九“李适”条载:“(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宗诞辰.长宁公主满月,李峤诗‘神龙见象日,仙凤养雏年’是也。”则知《唐诗纪事》认为中宗降涎日在十...  相似文献   

11.
辞源·黄鹤楼》条下释“一说蜀费文登仙 ,尝驾黄鹤憩此”。“”(y墿)应为“伟 (w嚙i)之误。按《三国志·蜀书·费传》载 :“费 ,字文伟。”后主时曾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表》称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宋陆游《入蜀记卷五》亦称 :“黄鹤楼 ,旧传费飞升于此……”且《辞源·费》条下释 :“字文伟。与许叔龙、董允齐名。”据此 ,《辞源》称“费文登仙”应为“费文伟登仙”之误 ,当予以匡正 ,以便修订时勘误。为《辞源》匡正一误@陈麟德…  相似文献   

12.
袁浩 《南方论刊》2009,(9):96-96
乾隆元年(1735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孙家淦在清高宗弘历登基之初,就向乾隆皇帝上《三习一弊疏》,获乾隆“嘉纳,宣示”,满朝亦为之动(《清史稿.孙家淦传》)。《三习一弊疏》被后世称为“大清第一名疏”。  相似文献   

13.
姚圣良 《云梦学刊》2005,26(4):46-48
在虚浮纤弱的初唐文坛上,革新派诗人“四杰”与陈子昂能够有所突破,写出颇具“骨气”的诗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对《楚辞》的接受。对《楚辞》的接受,增强了“四杰”与陈子昂诗歌的情感力量,也丰富了他们诗歌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读宋初九僧诗零拾(四)周本淳希昼《留题承旨宋侍郎林亭》云:翰苑营嘉致,到来山意深。会茶多野客,啼竹半沙禽。雪溜悬危石,棋灯射远林。言诗素非苦,虚答侍臣心。按此承旨宋侍郎当为宋白。《宋史》卷四三九《文苑·宋白传》:太平兴国五年(980)与程羽同知贡举,...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期的戴德与其从兄之子戴圣同受学于后苍;二人分别编订的两部《礼记》,都来自七十子后学所撰著的二百余篇“记”.可是它们的学术命运却大相径庭.以至于戴圣(小戴)所传的(礼记)49篇后来由“记”变“经”.自魏晋以后一直被皇家奉为礼学经典;而戴德(大戴)所传的《礼记》85篇则长期被人冷落,不知道什么时候已丢失大半,今人永远不能再窥其全貌。大、小戴礼学命运的这种不同,直接导因于他们各自在官学中所占有的地位的不同。40多年前,著名经学史专家周予同先生就强调过大、小戴(礼记)的研究价值,他说大、小戴《礼记…  相似文献   

16.
自1982年至1996年,岳麓书社陆续整理出版了船山(王夫之)遗著,名之曰《船山全书》,共16册,计46种,每种之末,均有编者写的编校后记一篇。然而文中编者误解船山原著文意和字义者竟不乏其例,试析如下。一、“一以《集韵》为序,始于东”究系何义?岳麓本《船山全书》第九册为船山研究文字学的专著《说文广义》,该书于1989年7月初版,1996年10月重印。该书之首,船山撰有《发例》一篇,该文第一段说:“兹奉六书为宗主,以广《说文》之义,诸不见《说文》者不及之。许氏始制,始于一,终于亥。今旧本部次无所从考。一以《集韵》为序,…  相似文献   

17.
李德顺,1945年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人《价值新论人《价值学大词典》(主编)、《思维世界导论》(合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合著)等。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三十多篇论文。《价值论》一书荣获1987年度中国图书一等奖,1991年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立传,并被授予1992-1993年度“国际文化名人”称号。记者(下称记):您从事哲学教学与研究已有十几年的…  相似文献   

18.
一年多来,我从“断代工程”简报上先后获悉李学勤先生关于“初吉”以及月相名词的解说,如:“吉的意义是朔。月吉(或吉月)就是朔日,因而是定点的。《诗》毛《传》暗示初吉是定点的。”(第41期);“经李学勤先生指示,我们相信《武成》《世俘》诸篇与金文中月相术语有不同的定义,而《武成》《世俘》诸篇的月相采李先生的定点解读”(第44期);“李学勤等从金文研究和文献学的角度都认为定点说难于成立”(第38期);李先生在《“天大曀”与静方鼎》中说“月吉癸未初三日,初吉庚申初四日。”(简报第62期);“这样的吉日多…  相似文献   

19.
蔡襄诗与闽中宋调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土,时年十九岁.为西京留守推官。明道至景初(约1033-1036)任漳州军事判官。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七年(1047)改福建路转运使.皇四年(1052),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至和元年(1054),迁龙图阁直学土、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上再知福州。嘉三年(1058),移泉州;五年,召为翰林学土、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卒后一百多年访忠惠。有《蔡忠惠集》(《四库全书》文渊阁本为《端明集》)四十卷传世。宋初至…  相似文献   

20.
熊十力先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形上学奠基人,愈益受到学界普遍关注;但是他所创立的“新唯识论”与(周易》哲学的关系,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深入研讨。然而熊氏自己认定:“余平生之学,频涉诸宗,卒归本(大易)。七十年来所悟、所见、所信、所守在兹。”《壬辰删定本赘语》)“‘新论’谈本体,以体用不二为宗极,毕竟归本《大易》。”《壬辰本规定记》)足见把握其与《易周)的关系,乃是理解“新唯识论”的一大关键。熊氏哲学,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三个“不二”:天人不二,体用不二,性修不二。天人不二讲人和自然界的同一关系,体用不二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