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工笔画虽有庞大的创作队伍,但许多作品表现为观念陈旧,陈陈相因,在审美取向、绘画的图示语言和技法手段等方面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合则生物,同则不继”,每个时代的文明必定会产生属于这个时代特有的艺术形式,只有拉开了与古典的距离,才能在当代建立起与古典高层面的对话,追求艺术的当代性,需要不断的自我变革和自我拯救,它不是一种热情的讴歌,陶醉式的赞美,或是遁迹山林的无为而治,而是需要以一种批判的、反思的精神为指引,在绘画的观念、图示语言和材料技法等方面打破狭隘的民族主义,敢于突破传统,来挖掘出这个时代的真、善、美,来解构和建立当代工笔画艺术的新秩序,这是值得当代工笔画家思考和研究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
“写意画”之“写意”辨正陈琼关键词写意,写意画,工笔画,中国画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J212.1历代以来,人们根据不同表现手法将中国画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两大类。但细究其实,笔者认为,这里的"写意画"之"写意"却并非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精粹的"...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工笔画语言结构中的主要元素,也是绘画作品中能感染人的最直接最强烈的视觉因素,本文研究了中国工笔画的色彩魅力。文章介绍了工笔画的色彩颜料,然后分别阐述了工笔画色彩中的对比强化魅力、色彩表现性魅力以及色彩创新魅力。  相似文献   

4.
“体验设计”作为一种设计理念,较多出现在网站的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当中,但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验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突破与创新,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其出现改变着视觉传达设计的内涵,使视觉传达设计的面貌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笔画作为世界绘画种类中一个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画种,具有独特的审美形式和表现力。当今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空前繁荣和丰厚,蕴含着强劲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线作为中国工笔画的主要表现手段,也是中国工笔画的灵魂。这在中国工笔画所蕴含的民族情结和审美品格中得  相似文献   

6.
用手想象     
“用手想象”这一创作方法,是当代绘画在与机器图象的竞争中,为自己找到的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代哲学思潮的身体转向为这一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它是对画家身体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的发现,是绘画向身体的转向;它珍视偶然性,拓展视觉经验,开发右脑的造型、想象和创造潜能。“用手想象”不仅对绘画艺术意义重大,而且对其他实践活动,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SHMJ:你一直以来坚持"工笔画"创作,"工笔"与"岩彩"有着历史的渊源,对于这样的讲法您是否赞同? 王俊标:正如你所说的,"工笔"是我非常喜爱的绘画形式,不管临摹也好,创作也好,我的作品里"工笔语言"是比较明确的。我曾经临摹过很多传统的东西,现代的东西,而最早知道"岩彩"是通过书籍,但是真正实践它的机会却很少,而且方法也不得当。近几年的美术展览中“岩彩”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相对比较强,获奖率越来越高,说明这种材料和画种越来越被画界所重视。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的本质是表情,完整、准确、细腻而深刻地体验和把握声乐作品的内在情感至关重要,要养就内心视觉,即“心服”,通过想象,捕捉声乐作品尤其是音响部分潜在的绘画性因素,建构画面和视觉形象,为情感着形着色,从而为演唱者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操作提供一个大体可以触摸的对象.声乐艺术中的绘画性,即指通过想象主要是听觉想象而获得的各种视觉形象及画面.绘画性的构成要素有:线条、色彩、造型、歌词的情境语义.绘画性的存在依据,有实践依据、心理学依据、音乐本体论依据,绘画性的表现途径有:模仿歌曲表现对象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表证某种视觉形象,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9.
在对绘画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的同时,阐述绘画艺术中“主观创造性”的所在;还通过对绘画作品与客现实物的视觉比较以及对画家在作画时的心理分析,以求证明绘画作品中的“空间”是被画家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并强调这种“空间”感觉只能为人的视觉提供其美或具有生命般的知觉。  相似文献   

10.
“卧游”与“如画”作为中西方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都主张借助关于自然的绘画来欣赏自然,不过两者存在显著区别:“卧游”所借助的山水画重写意,而“如画”所借助的风景画重写实;“卧游”主张山水以形媚道,故自然之地位比绘画重要,“如画”则追求形式美,风景画是自然欣赏的标准,故绘画之地位比自然重要;“卧游”偏重以非身体化的方式体验自然,欣赏者囿于一室之内,而心游万物,“如画”则偏重以身体化的方式体验自然,旅游者带着猎奇心理与视觉占有欲,身游大自然之中;“卧游”具有畅神与疗疾之功能,“如画”则为人们在审美上向自然进军提供了心理保护。比较“卧游”与“如画”,可以窥探中西方欣赏自然的差异之处,透视中西方文化传统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1.
“扣题准”是考场作文首要的评分标准。考场作文阅卷,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为此,探究作文“点题”的艺术很有必要。“点题”的艺术技巧可谓多姿多态。一般常用的技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是视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所谓“景观社会”,这个世界乃至人的存在本身也已经成为视觉化的存在.在此背景下,强势的视觉文化将越来越多的视觉因素“殖民”到文学等非视觉艺术的领域之中,以此铲除和替代非视觉艺术的审美感知基础,即“视觉殖民”.视觉在文学领域中的殖民方式是多样的,其目的都在于破坏文学审美体验的基础——想象,以此剥夺文学的独立性,使之纳入到影视艺术乃至整个视觉文化之中.视觉殖民使得文学降格为现实之物,从而丧失了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3.
陈元  陈杰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4):71-72,66
本文主要阐述在当代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如何看到现代创作失于无度和轻率的根源,重新寻找视觉新的体验,以现象学的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例举西方现代具象表现绘画大师追问真实的路程和体验,表明自己对当代艺术反思的姿态,让我们回到绘画的本源,在视觉的直接发生中去蔽求真这一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在艺术领域历来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形神兼备的思想,强调艺术作品的“传神写照”,尤其是在绘画领域,这一思想更是获得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简要介绍这对范畴的发展轨迹,并围绕绘画作品的形似及神似问题,初步探讨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形与神的统一,达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带给读者的视觉感受,与古希腊绘画艺术“黑绘”及欧洲绘画艺术“黑绘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可以阐明歌德的“精神的特性就在于它永远在启发精神”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远”、“三远”是中国传统绘画极其重要的空间布局手法。受民族文化结构的影响,中国电影的“取象于远”及“平远”式空间布局,会通了中国传统绘画“远”的空间观念和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海登·怀特的故事情节化解释模式是在弗莱故事原型理论、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与尼采审美思想影响下提出的。海登·怀特的四种故事情节化解释模式分别突出了喜剧妥协论、悲剧的“融合”趋势、浪漫剧的“救赎”主题和讽刺剧的“反救赎”主题,阐释了历史文本中的快乐体验、忧郁体验、悲壮体验和挫败体验。他将这一理论用于研究十九世纪欧洲经典史学著作,是对经典历史文本的审美阐释、对历史“瞬间美”的挖掘和对改造历史的审美尝试,彰显了现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平衡(一)平衡的定义一幅画的画面是否平衡,是绘画创作的重要问题。那么,什么是画面的平衡呢?“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如果作用于一个物体上的各种力达到了相互抵消,这个物体便是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定义同样也适用于视觉力的平衡”。对一个客体的受力,当其在垂直、水平、纵深三个方向上受力都为零时,那么这个物体是平衡的。在绘画中,由于是二维的(如引入以对暗  相似文献   

19.
绘画的空间表现问题是艺术创造以及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人的对象化“视界”与心灵“化境”所构筑的双重“空间场”的意义上。以空间为存在方式的绘画艺术就其实质而言是绘画主体对“空间事物”存在方式的意象性把握与美艺性创造,主要表现为绘画主体在具体的视觉对象与个性化审美心理的基础上运用多维绘画技法实现对“空间事物”的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20.
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黄顺力中日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堂堂“天朝”败于蕞尔“岛夷”,这一结局所产生的影响不仅反映在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而且也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直接促成了世纪末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型。一、甲午战前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