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风格学     
文艺风格亦称文艺文体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语言学和文艺学之间出现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把现代语言学成果用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收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被西方评论界称为“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的一场革命”。文艺风格学的理论和实践上最富有成果的英语界中要算英国的杰费里·里奇教授。他认为文艺风格学研究的是文学作品中语言形式和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不仅考察文本,而且应透过文本来考察作品的意义;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精细地分析来“检查验证”人们对作品产生的直觉,“促进、指导和固定”这直觉,使其成为一种认知。  相似文献   

2.
所谓“文艺美学”,其实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文艺美学科目”。文艺美学可归属于文艺学、艺术学和美学:对各门文艺的美学思考是应用美学和哲学美学的重要内容;广义上讲的文艺学与艺术学的研究领域一样,都是从美学分出的学科,文艺学(艺术学)也探讨文艺的美和审美问题,但重在分析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现象,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以指导文艺实践。  相似文献   

3.
新兴的交叉学科——文艺传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传播学,是文艺学与传播学两大类科学互相交叉地带生长出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或曰“边缘学科”。它是一门前途广大的当代新学科。当代新学科的建立主要是科学研究的高度综合化(应该指出,同时也进行着分化)的产物。从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看,这不仅是因为随着各门学科向广延发展,使它们之间的界限模糊而溶合了,也是由于各门学科向纵深发展,需要相互借助彼此的知识和方法。于是各门新兴学科便应运而生了。(1)以文艺学为例。今天来研究文艺,如果就文艺研究文艺,即用文艺学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积累的经验成果,来研究文艺在当前的综合发展过程,已显得捉肘见襟,收获甚微。而文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研究,却迭见新论。比如文艺与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一当文艺学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由切入过程的思辩转移到切入方式的反省上来,就标致着文艺学作为一门具体的精神科学门类,愈来愈具有了独立自在的生存品格,也就标志着文艺批评家已经不完全被动地附着于特定作品而在一个更深层的精神空间作理性姿态遨游。在上一个世纪,法国的丹纳和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开始稳定地从一种切入方式出发去展开对文艺作品、文艺史的参照研究,随着本世纪的语言学哲学革命,社会科学本身的万象纷呈,文艺学在对艺术事实作描述和评估时便有了更为斑杂更为繁复的切入方式。后来人们拉开了历史距离,能够在非常廓大的视野里审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周平远 《湖南社会科学》2008,(5):139-142,159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一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文艺美学继承了传统美学关注文艺审美特征的特点,却较少使用其抽象思辨的研究方法;接受了传统文艺理论注重文艺实践活动的特点,却较少关注文艺活动审美属性之外的特征。因而,任何一种试图在传统的文艺学或者美学的疆域内来理解文艺美学的方式都是难以成立的。文艺美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美学,也不再是单纯的文艺学,而是文艺学和美学的无间融合。  相似文献   

8.
谭元亨 《学术研究》2002,(11):135-136
文学艺术固然拥有自身特殊的审美价值 ,但作为审美活动之一种 ,文学艺术同其它一切审美活动又无疑有着共同的审美规律。文艺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那么 ,文艺与审美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文艺审美价值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 ?黄伟宗《文艺辩证学》一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一首先 ,这是一部跨学科的著作。文艺属于文艺学范畴 ,而辩证法则属于哲学范畴 ,文艺学与哲学的结合 ,便是文艺美学这一边缘学科的发生。如黄伟宗所说 ,古今中外 ,在文学理论领域中 ,处处充满了辩证法的材料 ,可谓丰富多彩 ,令人目不暇接 ,只是没人拾零…  相似文献   

9.
文艺心理学,是一门新的科学,在中国也可谓一门崭新而稀有的科学。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朱光潜先生就写了一本《文艺心理学》,但那是一本通俗地解说美与美感的著作,“是一部介绍西洋近代美学的书”(朱自清《文艺心理学序》)。因此,严格地说,这还不是“文艺心理学”。近年,还有不少学者涉足这个领域,写了若干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论文与专著。在高校讲坛上,也进行“文艺心理学”课程讲授。但“文艺心理学”到底是心理学的分支,还是美学、文艺学的分支?抑或是“文艺”与“心理”的联姻,或者是它们的“儿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文艺本体论熊元义九十年代文艺学最重要的问题是文艺本体论和文艺价值论,而文艺本体论作为文艺学最基础的理论是各种文艺观分歧的焦点,因此。要建立当代科学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就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体论是探讨文艺本...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文学理论界缺少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董学文教授的《文学理论学导论》就是一项难能可贵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研究成果.围绕着对于《文学理论学导论》一书的基本评价,笔者提出了"一学三支论"的新观点.所谓"一学三支",就是任何一个学科都至少有三个分支学科,即学科理论、学科批评和学科史."文学理论学"应包括"文学理论的理论"、"文学理论的批评"和"文学理论史".还认为,"文学"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错误观念,应废弃"文学"称呼,将"文艺"作为"语言艺术";应废弃"文学学",保留"文艺学"."文艺学"不等于"文艺理论",它的内涵要大得多,包括"文艺理论"、"文艺批评"和"文艺史".应保持"文艺学"的独立性,严守"文艺学"的边界,防止"文化研究"的收编.  相似文献   

12.
王杨卢骆当时体 --两种前苏联文艺学著述重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生 《学术界》2001,(5):68-85
季摩菲耶夫的<文学原理>和毕达可夫的<文艺学引论>,是建国初期对我国文艺学建设影响很大的两本著作.详细分析其理论构成的基础和形态,阐述其得失,是今天建设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文艺理论教材的需要.只关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现当代西方文艺学是不够的.对苏联文艺学的扬弃继承是我们今天文艺学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前苏联文艺学加以反思,并对中国文艺学的自身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身份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其身份重建紧密相关,存在着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权威性、科学性、经典化,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反本质主义则主张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二者皆有可参借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艺伦理学是跨学科生成的现代文学知识话语,其知识理路与话语结构显示了中国现代文艺学的知识生成特质。作为文艺伦理学知识成果的叙事伦理话语,其知识整合、意义言说与对话言路呈现了新语境中文艺学的言说问题、言说方式与知识质态。  相似文献   

16.
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已经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学术热点,存在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思维方式。本质主义坚持文艺学中的元理论、科学性、经典化;反本质主义重新定义文学性、文学自主性,并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语境下反思文艺学的学科性。在重建文艺学的思路上,一派主张在文艺学内部进行调整,拉近与现实的关系;一派则主张从文艺学外部重建历史化、地方化的文艺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艺的本质特性问题 ,历来是文艺学中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当代文艺学的变革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凝结和体现在对文艺本质特性的认识不断推进和深化上面。回顾新时期以前的传统文艺学 ,是站在哲学反映论的基点看待文艺现象 ,把文艺看成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认识 ,是一种反映论或曰认识论的文艺本质观。新时期以来 ,当代文艺学在这个理论框架的范围内发生了一些变革 ,即由过去的运用哲学反映论原理阐释文艺现象 ,推进到深入探讨文艺反映现实的特殊规律及审美特性 ,是为“审美反映论” ,不少学者都是沿着这一路径向前探索推进的。应当说 ,从…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转向” (liguisticturn)是 2 0世纪世界文化领域里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使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文艺学和文化学等各个人文学科都产生了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就文艺学而言 ,“语言学转向”为文学理论研究带来了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催生了一大批崭新的文论流派与形态 ,从而造就了文艺学领域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但是 ,全面评价 2 0世纪西方文论的语言学转向 ,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语言学转向 ,并且将此语言学转向与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结合起来的学术成果尚付阙如。最近 ,冯宪光教授和…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的哲人西塞罗说过:“历史确实是岁月和真理之光的见证。”(《论演说术》)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不但是人类文艺发展史上最科学、最有魅力的杰作,而且将继续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奔向21世纪。正像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并非风平浪静一样,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也是充满着艰难曲折和各种严峻的挑战的。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仅受到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从右的方面的攻击,同时也受到来自“左”的方面的各种干扰。近几十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世界影响的日益扩大,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不得不折服于…  相似文献   

20.
“历史合力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精髓。合力论对于文艺学研究的指导意义正越来越得到理论界的重视。文艺的整体性召唤着研究这一整体的方法的整体性。本文认为,唯有诸种文艺学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交融,才能更科学、更深刻地把握住多层面的文艺整体。文艺学方法辨证综合的意义在于把“历史合力论”的思想从本体论贯彻到具体的方法论。同时,这也是“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在方法论层面上的实际阐释。文艺学方法的整合是一种趋势,是以文艺社会学和文艺心理学为主导方法的诸种方法型态矛盾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