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世界经济矛盾演进的历史中分析了南北自由贸易区建立的障碍及可能性,认为在日益开放的世界体系中,南美各国以及美国、加拿大都应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积极促成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南北美当前所处的经济位置以及经济合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构建南北合作新模式——建设中的地中海联盟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中海联盟是欧盟推动成立的首个跨区域的新实体,旨在提升以欧盟—地中海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巴塞罗那进程"。该联盟有三个基本原则,即以两年召开一次的地中海峰会为最高级别的政治动员、以平等地位为基础的"南北联合所有"的共同治理结构和凸显创造实际一致性的具体的区域计划。地中海联盟正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构建着一种南北合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础四国"机制主要致力于进一步促进南南合作、开拓南北合作的可能性,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秩序向多极化发展,使得"基础四国"机制成为国际气候谈判中不可或缺的问题解决机制。该机制还面临着许多内部的挑战和外部的阻挠,但是只要机制内各国共同努力,"基础四国"机制必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并为推动国际气候谈判、为全人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艺术南北地域风格的差异,是在南北气候的基础上形成的。南北地域的差异带来了物候的差异,也带来了人的气质和性情的差异,进而形成了艺术作品的不同风格,包括音乐和文学作品在音律方面的差异等。这主要表现在南虚北实、南文北质、南韵北骨和南秀北雄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因战争和政权的更迭,统治阶级的倡导,以及南北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南北艺术风格之间也互相取长补短,常常体现出融合的特点,但是南北艺术风格的差异依然长期存在和持续,这也是中国艺术多元性特征的体现。只是,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绘画、书法和文学中的所谓南北宗,受禅宗影响,涉及到思维的渐顿、庙堂与山林的差别等问题,与南北地域风格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南北关联进入九十年代后从全球化走向区域化的标志和南北结合的原则;接着剖析了南北关联区域化的内在动因,然后简述了区域化的发展对区内、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最后针对21世纪初南北关联的走向,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四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南北文风不同的观念源于先秦,系统形成于唐初。在古人观念里,南派阴柔优美;北派阳刚壮美,是两六风格类型。南北宗内涵较为宽泛复杂。古人多用“水土”来解释南北文学差异成因,但根本原因是南北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的差异。南北文学各有特点,构成中国文学发展的合力。但历来存在重北轻南倾向,因北方在政治势力、文化传统上占统治地位,故古人也以北方审美传统为正宗正统;另外也反映古人尊阳卑阴的文化心理。南柔北刚之说,有合理处,但容易产生简单化绝对化之弊。对南北文学差异要用历史发展眼光去考察。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地大物博,早以埋下南北文化不同的种子;在南北朝分而治之后,南北文化的地域特色不断趋于凸显。《北史》《隋书》论南北文章、学术的不同宗尚,明代董其昌论画分“南北二宗”,徐渭论曲分“南曲北调”,清代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论书分南北派,梁启超总结、纵论“中国地理”决定的南北文化、艺术之“大势”,等等,形成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南北文化特色论,对于当下的地域文化研究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表明,政党在现代民主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国际环境因素,影响了韩国政党政治的演变。而韩国政党政治的演变又反作用于南北统一问题:政党政治的反复影响南北统一进程;政党政治的民主趋势又有利于南北尽早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9.
兼帝王之尊和诗坛领袖的隋炀帝在南北诗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提出了"非轻侧之论",有利于抵制南方的柔靡诗风,在创作上追求"典丽",有利于纠正隋文帝"斫雕为朴"的消极影响;其次,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南北诗风的融合;最后,他招揽大批南北文人,与他们互相唱和,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价,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南北关系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从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重视与对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本文着重分析和研究欧盟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几个侧面,从中可以看到欧盟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一些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方位介词和体貌标记同音是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同音现象说明了六朝以后共同语中“V+在+N(L)”逐渐取代了“V+著(着)+N(L)”,汉语方言却保留了“V+著(着)+N(L)”格式。“著(着)”从动词到介词再到体貌标记语法化的过程存在着南北差异,这种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北宋北方话完成貌标记“了”的大量出现,阻止了动态动词后面的“著”字虚化为完成貌标记。  相似文献   

12.
“风骚”并称萌芽于西汉,定型于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南北文化为背景,考察和比较了中国南北民歌的基本内涵。北方民歌所具有的“英雄情结与故土情结的冲突”、“爱情与婚姻的悖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煎熬”,表明它是一种“忧患人生”的歌;而南方民歌所具有“快乐第一,责任第二的观念”、“爱情第一,婚姻第二的精神”,表明它是一种“潇洒人生”的歌。  相似文献   

14.
朝鲜半岛是指鸭绿江、图们江以东以南朝韩共同统治地区,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热点问题。2011年12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半岛新形势给中国和平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战略空间。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15.
朝鲜半岛的统一是朝鲜南北双方积极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整个朝鲜民族的心愿。南北双方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自己实现统一的设想和主张,但终因两国都以自己作为实现统一的主体,互不信任,再加上受国际环境的影响,至今尚未实现统一。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乃至世界的热点地区之一,朝鲜半岛如能实现和平统一,将对东北亚特别是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政府和人民支持朝鲜半岛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条件下共同努力,能逐步缩小差距,加速统一进程,早日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6.
清初大多数贰臣文人无论是诗文中,还是政治活动、生活方式上都表现出愧疚自赎心态。南北贰臣文人的这种心态在呈现方式上或显或隐,有较大差异;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与满洲地区的地理亲缘和李自成政权影响程度不同造成南北贰臣文人分布有差;清政府采取尊满抑汉的政策和党争中南北势力的消长;两者文人内在道德追求与外在社会舆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站在生产力的高度来剖析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把该制度分为草创期、定型期和合流期三个阶段探讨其演化进程 ,并揭示在各个阶段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同时 ,也对南北面官制度本身进行了全面阐释 ,并指出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各派政治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各有坚持,也各有妥协与让步,终于使一场以暴力发难开始的大革命以南北和解五族共和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清廷、清政府、孙中山、革命党、立宪党人以及袁世凯和新军将领等,都各有不同作为。文章根据相关史料重新排比新军将领段祺瑞的言论与活动,揭示其在辛亥大牌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一个绝对称职的操盘手。   相似文献   

19.
中朝边界自渤海、辽、金时期起 ,至元朝初年相对稳定 ,基本稳定在朝鲜咸兴以南的定州、宣德、元兴三关及都连浦一线。元中叶以后 ,元帝国国势衰落。高丽王朝、李氏朝鲜乘机极力向朝鲜半岛东北部扩展领土 ,中朝边界迅速北移  相似文献   

20.
南北方古代民族融合途径及融合方式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总体趋势是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的成分壮大,逐渐形成相互离不开的格局。另一方面,我国各民族融合的途径及融合方式复杂多样,由此体现出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具有的博大精深、源广流长的特点。南北方古代民族的融合途径与融合方式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明清以前,南方民族地区大致经历汉族移民逐渐“夷化”的过程,少数民族自身也得到充实。明清时因汉族人口大量进入,融合倾向改变为部分少数民族持续汉化,融合外来移民形成地方性汉族群体。北方民族地区在明清前后,基本趋势都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融入汉族,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大致经历持续“汉化”的过程。产生上述差异,与南北方民族势力的形成及特点,南北方民族自身文化的不同,以及封建王朝施行的政策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