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兴市社会福利中心最近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婚礼。新娘是91岁高龄的朱婆婆,新郎是79岁的邵老伯。两位老人的年龄创下了当地结婚新人之最,更让人惊讶的是,老人还是“闪婚族”,认识不到一个月就结了婚。  相似文献   

2.
范丽娜 《老年世界》2008,(24):14-15
两位头发花白、年龄相仿的老人相互搀扶着走进浴池,从交费到换拖鞋,都是高个子老人一手包办,她还不时提醒另一位老人小心滑倒。浴池老板好奇她们的关系,两位老人相视一笑,高个老人答道:“她是我嫂子。”顾客、搓澡工听了都啧啧赞叹:“瞧这对姑嫂,相处得多融洽啊!”  相似文献   

3.
阿莲 《当代老年》2006,(8):11-11
我认识一位86岁的老人,耳聪目明,思路清晰,是一位备受儿女尊敬的老人。最近在拜访这位老人时,她说的一句话令我很感兴趣。她说:“老人要受到儿女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儿女,要敢于向儿女道歉。”  相似文献   

4.
乌荐 《老年世界》2008,(7):25-25
养育之恩值多少钱?对于王海成、杨玉敏夫妇来说,就是他们手里攥着的一张20万元的白条。30年前,两位老人在路边抱回一个女弃婴。为养活女婴,两位老人将亲生孩子寄养,将女婴养大成人,并供她上大学,帮她找工作……当长大成人的养女无意中得知两位老人并非自己亲生父母后,毅然决定和两位老人断绝关系,并给老人开了一张20万元的欠条,以“购买”老人对她这20多年来的养育。  相似文献   

5.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竟然取得两项国家专利!此事在辽宁省台安县传为美谈。前不久,我们专程来到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家中采访。老人名叫刘志俊,是位退休教师,今年69岁,家住辽宁省台安县城郊乡黑鱼村四棵树屯。走进整洁的院落,只见一位满头银发、一身油污的老人正...  相似文献   

6.
善心必有善行,善行必有好口碑。洞口县石江镇供销社服务部主任周玉清,从1972年以来,几十年如一日,诚心诚意地赡养了23位孤寡老人,被老人们称为“孝子”。他也因此荣获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1972年,刚参加工作的周玉清,被分配到石江区供销社树林分社当营业员。一天,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步履蹒跚地来买猪肉,当时因肉类供应紧张,两位老人排了半天队还是两手空空,便失望地走了。细心的周玉清看在眼里,一种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连忙跑上前去,与老人交谈,得知其中一位老人姓刘,一位姓李,是本乡金塘村的孤寡老人,…  相似文献   

7.
雪原 《老人世界》2011,(12):4-5
侯宝银老人是河北省沧州泊头市富镇镇姜屯村人,今年78岁,是·位乡镇退休干部。。老伴和他同岁,老两口心脏都不好,常年吃着药,但每月有两千多元退休工资,两位老人过日子也很勤俭。在农村,日子还算过得去。不料,一场灾难彻底打破了老人本应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大雁 《老人世界》2011,(12):24-26
两位老人黄昏恋,儿女们为了财产坚决阻拦。为了儿女,两位老人只能委屈求全过起了“走婚”的生活。即便如此,仍被儿女们像防贼一样防着,房产证、户口本、存折都被儿女们“保管”着。  相似文献   

9.
龙女 《当代老年》2008,(9):12-13
在北京,年近九旬的许老夫妇有两子两女,均十分孝顺,亲友和邻居都说两位老人有福气。但春节过后,为两位老人是否入住老人院的的问题,两老和子女们却闹得很不愉快。  相似文献   

10.
老人再婚也要先恋爱□/沈小平老周老伴去世,今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丧偶的退休女教师。一见面,彼此都有好感,时间不长就领了结婚证。谁知住到一起后,两人的性格合不来,常常三句话谈不拢就大吵,后来不得不离婚分手。事后,两人深有体会地说,要是当初多接触,彼此多...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一位邻居的儿女两人曾就赡养父母问题达成协议:哥哥赡养父亲,父亲住在哥哥家里;妹妹赡养母亲,母亲住在妹妹家里,兄妹两人将各自负责两位老人的养老送终,互不干扰。“协议”生效后,两位老人分别住在儿子和女儿家里,很难相见一面,整日愁眉不展,少言寡语,不久便双双病倒。兄妹两人无奈之下,只好重新协商,将父母再次聚到一起,采取轮流照料的方式对老人进行赡养。  相似文献   

12.
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背着一身行囊,挎着相机,沿着宽阔的辽河河岸,走村入户,调研访问,采访录音——这两位老人,便是我和老伴儿!我们在为辽河“作传”呢!  相似文献   

13.
指尖的柔情     
小区里有一块空地,那里总是集聚着一些老人,或下棋,或聊天,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那天老人中新增了两位稀客,就是平时很少参与到老人活动中的王大爷夫妻俩,颇令人奇怪。  相似文献   

14.
《炎黄世界》2009,(5):1-1
《炎黄世界》1994年1月份创刊时,两位文学世纪老人都题了词。巴金老人题词是:“讲真话!”,一针见血,十分尖锐;冰心老人题词是:“心之桥”,语短心长,寄意甚深。而这两句话六个字却实实在在地勾画出了《炎黄世界》的编刊指导思想,一直鼓励着我们,引导着我们走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多年时间。  相似文献   

15.
在苏州电视台记者拍摄下来的一段视频中,一个叫做幸福之家的敬老院的护工在给一位老太太喂饭,老人有些吃不下,这时护工做了什么呢?一巴掌,两巴掌。就在护工动手打老人的时候,敬老院的负责人也听到耳光声走上前来,她没有批评护工反而还在指责老人。这时,旁边还有两位老大爷目睹了整个过程。这个画面在电视台播出之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一位73岁的退休工人,老伴没有工作,两个儿媳和三个外孙相继下岗,而他却为抗洪赈灾慷慨地捐出了一生的积蓄10万元,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奉献8月3日,一位白发老人走进衡阳市赈灾募捐办公室,向灾区捐款整整10万元。老人名叫郭成昌,是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衡铁机务段...  相似文献   

17.
竞孝     
刘吾福 《老年人》2007,(1):29-29
我们兄妹5人全都住在城里。我是个退休教师,3个弟弟经商,也把户口迁到了城里,妹妹则找了个城里老公.好多年前就到了城里。父母养育了我们5兄妹,吃了不少苦,为了感恩.我们几个做儿女的总是隔三岔五地回老家看望两位老人,要不就将父母接到城里来住一段时间。但在乡下住惯的两位老人,总说在城里住不惯,  相似文献   

18.
这些老人的一切生活所需全部由政府供给,房间都是两室一厅一卫的格局,每间卧室住两位老人,宽敞舒适。和煦的阳光洒在楼道里,显得温暖亮堂。手持拐杖、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屋门口的小凳子上晒着“太暖儿”,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9.
这座1600平方米的花园,是李玉斌、许曰侠夫妇从2000年3月8日开始,用了14年的时间在垃圾堆上建起来的.“开心花园”是《齐鲁石化报》记者采访时给起的名字.如今,两位老人忙碌在绿树下,穿行在花丛中,14年的花园情结,园里面的一花一木都与两位老人的心相连,花园已成了两位老人生命中的一部分.两位老人也因“开心花园”受到众人尊敬,被评为齐鲁石化公司退管中志愿奉献者的先进典型、模范党员、山东省健康老人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普通的旧式三居室,住着两位已退休的普通老人。这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家庭,这个家庭曾上过湖南卫视“瞧这一家子”的专题报道。这个家庭的主人,是66岁的张厚时老人,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称他厚爹。张厚时在环卫战线工作了44年。让人钦佩的是,仅仅读过4年书的他,却发表了5000多篇新闻稿件,作品剪报已有满满11大本。他曾先后给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胡耀邦和江泽民写信反映环卫工人的困难,并得到批示和解决。他是省、市劳动模范,20岁开始当选为长沙市人大代表,至今还是。如今,他因患恶性肿瘤动了两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