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作为美利坚民族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宣言,19世纪3年代以爱默生、梭罗为旗手的美国超验主义运动对其民族文化身份建构可谓居功至伟。在此通过发掘超验主义中跨文化内涵,探索了其对德国古典哲学中唯心主义先验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国儒释道思想,印度教吠陀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及印第安人的朴素自然观的继承、发展、批判和借鉴,为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语境中如何对待异域文化、发展本土文化、整合世界文化提供了一个颇具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德意志浪漫主义是现代德意志民族意识、民族国家、德意志观念和学术形成之初的一场瑰丽的思想运动,呈现为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景象。但与一般看法不同,它并非突如其来的精神现象,而是其来有自的历史思潮,有着可追溯的深刻而复杂的哲学渊源。以往的人们十分关注它内在的矛盾,而忽略了其观念多样性的意义。在政治和历史领域,人们倾向于从长时段来看待和研究德国浪漫主义,认为它的历史作用一直持续至20世纪上半叶。但人们没有认识到的是: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从一种思潮演变为德意志社会的基本观念和精神形态,作为社会微结构持续产生影响,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浪漫主义向来不是哲学关切的热点,但是浪漫主义所关涉的情感和想象力,在今天的智能时代又展现出独特的基础性作用。这无疑为我们理解德意志浪漫主义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而新的视野和路径让我们看到了德意志浪漫主义许多被遮蔽的层面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19浪漫主义的产生,虽然可以溯源到世纪的卢梭时代,但是它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拿破仑专政18的时期。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因此,浪漫主义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问题。欧洲的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就是在复杂的社会大动荡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由于欧洲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思想情绪以及对待革命、生活的态度不同,浪漫主义出现了两…  相似文献   

4.
"两极相联"是马克思对中西两种文化系统相接触的譬喻。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中国哲学于16世纪西传欧洲之后,得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回应,中西思想文化发生了实质性的交汇,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形成了两大精神动力,不仅促进了近代西方哲学的形成,而且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中西哲学名异实同,中国哲学原则被纳入并渗透于欧洲形而上学体系和思维形式,尤其是自然神论、有机论哲学、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等范畴之中,影响了从莱布尼茨到黑格尔等欧洲主流哲学家。挖掘和研究这一史实不仅有助于还原中华民族对人类思想文化所作的贡献,也有益于开显当代中西方哲学在跨文化交流中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图景。  相似文献   

5.
辜鸿铭对现代化不仅有着较他同时代的人更直观的认识,更主要的是他的关于现代化的知识主要不是取之于近代中国的土壤,他的直接的精神承传是上两个世纪欧洲现代化时期以卡莱尔为代表的欧洲浪漫主义,卡莱尔的思想尤其是他对现代化犀利的批判,在辜鸿铭的身上打上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如同那时的中国人无法了解与理解卡莱尔一样,人们也无法从卡莱尔的中国学生身上嗅出他们所熟悉的西学气味,却从他的外表上发现了守旧者的装束.  相似文献   

6.
一般说来,西文哲学由近代走入现代,这是一个从理性主义发展成为非理性主义的巨变过程。这一点在德国现代哲学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形之下,本文所要论及的卢卡奇则显得颇有几分“反潮流”气派。因为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是古典理性主义传统的日趋衰微与没落和各种非理主义思潮的愈益勃兴与泛滥。与此相反,卢卡奇则是仅有的一位从非理性主义阵营中冲杀出来,转而捍卫德国古典哲学辩证理性精神的德语思想家。 纵观卢卡奇的一生,其思想发展总过程可以说是这样走过的,即从对理性的非理性主义批判到对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批判。一方面,在青年时代,他曾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浪漫主义批判,从而奠定了20世纪非理性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当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卢卡奇不仅一再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过清理和批判,而且第一个展开对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的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诗学呈现出两种文化路向,即“七月”浪漫主义诗学继续按照卢梭的浪漫主义美学和五四新文学所开辟的浪漫主义传统之路前进;而“延安诗学”的浪漫主义则更多地承继了高尔基的政治学的浪漫主义之精神内核,更加突出了政治功利色彩。这两种浪漫主义诗学的最大区别是:前一种诗学是一种思潮,是一种哲学,它主要通过主体与个性精神的高扬来反帝反封建并进行思想启蒙。而后一种浪漫主义则是一种创作方法,这种浪漫主义就是对政治概念或政策图解后的一种主观理想与想象的展望和乐观的自信。其情感只能算是感觉论情感。它们都与政治结缘,但在表现时却有着审美的差异与分歧。  相似文献   

8.
某种艺术类型的传统观念并不是独立于自身的艺术体之中,而往往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大思潮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更深层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和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都是基于当时欧洲社会中这两种大的文化思潮之中。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礼乐观念,也基于当时封建社会的整体文化观念之中。另外,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礼乐思想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又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
沈睿 《社会科学论坛》2012,(12):233-235
一百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就处于无家可归的状态。面对西方的巨大的精神资源:古希腊以来的政治、艺术、哲学精神思想;文艺复兴以来的哲学和思想潮流诸如人本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基  相似文献   

10.
人所共知,欧洲浪漫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十八、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但到底是在何种意义上资本主义决定了浪漫主义,我的看法正与传统理论相反。传统理论认为:浪漫主义是资产阶级从封建体制的桎梏中苏醒的标志,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主义的思想表现。《辞海》云:“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  相似文献   

11.
雪莱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借诗歌创作歌颂自然、歌唱理想,表现对光明、自由、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给人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无尽的艺术享受。透过雪莱的诗歌创作可以体味其作品的思想与寓意,以及作品体现的民主平等思想、反抗精神及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可是唯物主义哲学却停留在19世纪的工业社会里,已经不能充分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更难以引领世界哲学发展潮流。唯物主义哲学要发展,而21世纪必将是一个唯物主义乃至人类哲学思想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由此,主观唯物主义融哲学体系的创生将引发21世纪哲学的革命。这场哲学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唯物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而且在于使边缘状态的唯物主义哲学重新走入世界哲学的主流中去。  相似文献   

13.
德国浪漫派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刚 《学术月刊》2012,(2):55-62
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理解为"Sophia",它不但是一种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知识(即科学),而且是一种能够贯穿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即智慧)。康德为哲学规定的主要任务是"Kri-tik",即借助于理性而对现存一切事物进行审查和反思,而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科学、智慧及其统一则被康德看作是一个只能无限趋近的理想。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影响下,以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派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德国浪漫派一方面主张哲学应当克服时代精神的分裂状态,回到古典的无所不包的"Sophia",另一方面又把批判的矛盾指向哲学自身。在施莱格尔看来,哲学的任务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不断提问的过程。这种观点被后来的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继承,在实际上加剧了哲学与科学(智慧)之间的分裂。相比之下,诺瓦利斯并没有把"答案"与"提问"绝对对立起来,他认为,个别哲学遭遇的困境应该在一种"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中遭到扬弃,而这个思想恰恰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谢林和黑格尔)的理想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4.
17~18世纪,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作为世界文化代表的东方文学和西方哲学有了新的交汇和融通。对人学的表达,文学与哲学就方式方法来说自然不同,但都是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和理解,都是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把握和分析。蒲松龄寄情志于鬼狐,是源于一种人学精神的坚执。休谟坚信自己的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从人学角度看,两位贤哲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同样是深远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形态、问题与思潮: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从方法论上对20世纪中国哲学的形态、问题与思潮进行了探讨与思考,指出20世纪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哲学问题,环绕这些问题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哲学思潮及其互动。以问题为中心,以思潮为线索,可以较好地把握20世纪中国哲学之网,深入展开20世纪中国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科学哲学进入20世纪以来,从批判理性主义逐步发展到了历史主义,其代表人物也由波普尔经过库恩、拉卡托斯发展到费耶阿本德。从他们理论演绎的轨迹中,我们不难发现,对前人哲学思想和传统科学理论的批判与否定不仅成为科学哲学前进的动力,而且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科学精神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实践是社会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中介 ,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和基础。马克思确认实践是人类世界的本体 ,同时确认实践是人的生存的本体。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即生存论的本体论 ,把人的存在本身作为追求的目标 ,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斯大林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自然本体论 ,遮蔽了实践的本体论意义和人的主体性。卢卡奇恢复了历史唯物主义面貌 ,但把自然本体论作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前提和基础。 2 0世纪的历史运动凸现了实践本体论的内在价值和马克思哲学的现代性及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范式转换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世纪初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突出进展是研究视域的拓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转换的意义的认识。在西方哲学发展中思辨理论哲学范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下半叶西方许多哲学流派开始向实践哲学或文化哲学范式回归,其中,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一方面具有深刻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根源,另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哲学理性和文化精神演进的重要趋势,通过把关于人的自由和创造性的文化价值的形而上的思考和关于人的生存境遇的现实的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哲学和文化哲学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9.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最早发生在英国.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哲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哲学主要是在古典经济学、功利主义伦理学和进化论等科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形成并与之融为一体的实证主义运动,它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后一阶段的哲学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输入的德国唯心主义,以及由此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绝对唯心主义运动.这两个阶段的哲学发展都处于从近代到现代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