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问卷调查浙江嘉兴的生猪规模养殖户,利用Tobit模型研究生猪养殖户对于粪便污染处理的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两类粪便(干粪便和尿液、沼液等液态废料)处理比例会下降;养殖户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分别与两类粪便处理比例呈正向关系,转包入耕地面积比重对粪便污染处理比例起到负向影响作用;猪舍与住所距离会影响到养殖户对于粪便污染处理比例,距离越近干粪便处理比例约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江苏省阜宁县的654户生猪养殖户为样本,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生猪养殖户对生猪环境福利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户的受教育年限、生猪养殖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养殖年限、是否进行死猪的无害化处理、虐待猪的行为等变量对其生猪福利态度有着显著影响,而政策环境所有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目前养殖户对生猪环境福利持相对积极的态度并不主要建立在对生猪福利认知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对生猪养殖经济利益的追求之上.因此,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必须加快普及动物福利的理念,逐步实施生猪福利的政策,推广动物福利的养殖模式,从源头解决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基于210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采用Binary Logistic模型,以粪污无害化处理为例,探讨了环境感知、制度情境对生猪养殖户环境成本内部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人口统计变量和经营特征变量的前提下,环境感知因素中养殖户生态意识、责任意识显著正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制度情境因素中养殖户参与技术培训次数、养殖补贴力度显著正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社会参照规范变量显著负向影响其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为此,政府应加大养殖户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制定及落实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补贴政策和监督机制,鼓励养殖户实施粪污无害化处理行为,促进养猪业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苏省阜宁县654位生猪养殖户为案例,借鉴行为概率的定义与内涵,选取影响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的影响因素,采用仿真实验的方法,模拟影响因素在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的过程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年限、养殖规模、政府政策与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生猪疫情与防疫认知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导致生猪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的改变,并且某些因素的改变与养殖户病死猪处理行为选择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的研究意义,就在于根据仿真实验的分析结果为政府从源头上治理病死猪流入猪肉市场的乱象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对浙江省部分生猪养殖户的调研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对当地生猪养殖户小额贷款的获取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贷款的获取性受其文化程度、养殖收入、养殖规模、是否加入生猪养殖保险以及养殖户的卫生防疫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鼓励农户加入生猪养殖保险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畜禽饮水质量关系到畜禽养殖安全,饮水消毒是防止禽流感等疾病传播的有效方法。为保障肉鸡的饮水健康,有必要了解养殖户饮水消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收集全国331个肉鸡养殖户的调查问卷发现,44%的养殖户畜禽饮用水不加消毒处理,加大了肉鸡的患病风险。采用Logit模型研究发现,养殖规模、养殖收入比重、禽流感联防联控系统参与意愿、地区差异等因素显著且正向影响养殖户的饮水消毒行为。提倡规模化养殖和联合防控,将有助于推动养殖户采用饮水消毒。  相似文献   

7.
养殖户在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时受多种因素影响。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养殖户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学历、养殖收入比重、养殖规模、养殖时间、养殖专业化程度、养殖户绿色饲料添加剂认知、受同行影响、加入合作组织情况、参加培训等因素对于养殖户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有显著影响。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绿色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市生猪养殖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户参加猪肉可追溯系统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自愿参加猪肉可追溯系统的意愿总体较高;文化程度越高、养殖规模越大、生猪养殖纯收入占总纯收入比重越高、接受技术培训、对猪肉可追溯系统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或条例的认知程度越高的农户自愿参加猪肉可追溯系统的意愿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浙江、上海两省(市)14个县(区)773个养猪户的样本数据,运用M-logit模型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贴公共政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国家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公共政策前后的情况发现:补贴公共政策实施后,养猪户病死猪处理方式有明显改变,无害化处理方式占比提高,销售(或食用)病死猪行为减少,但无处理弃尸现象仍较普遍。从补贴公共政策实施效果看,养殖户的年龄、文化程度、养殖规模、户均养殖头数、无害化处理成本、病死畜禽收购价格、集中处理场设施、动物防疫与监督机构人数、距乡镇卫生防疫站距离等因素,对改变养殖户病死畜禽处理方式具有统计显著意义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猪养殖业末端环节面源污染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在此背景下,选取“技术补贴”、“设施补贴”和“收入补贴”三项补贴政策,构建选择性实验,分析了山东、江苏、福建、四川和江西五省在内的648户养猪户对上述三项畜禽养殖末端污染防治政策的接受意愿。结果表明,养殖户对“技术补贴”、“设施补贴”的接受意愿较高,对“收入补贴”的接受意愿不显著。进一步计算出了养猪收入的EKC拐点,分析了拐点两侧样本的设施投入、技术水平、收入水平对粪便处理量的影响,最后发现只有当收入向设施、技术等方向转变时,收入才对污染处理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