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南海争端的升级以及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等诸种因素的作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面临一系列困境。越南由于自身战略地位和在东盟组织的重要性以及与中国关系的多种特殊性,成为中国开拓东南亚外交的突破口以及理顺东南亚外交的通道。越南与中国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的趋同性、在文化上的同源性、在经贸上的互系性、在外交战略上的契合性,都使得中国可以依靠越南及发展中越关系这个抓手搞好与整个东南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形象既是国家软实力的构成部分,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形式,二者之间有着影响与塑造的关系。由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在"硬实力"上的不对称,又存在南海权益问题,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持有疑虑,尤其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军事力量会威胁其安全。这种疑虑削弱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互信,影响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各项利益的实现。如何消除"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形象"去威胁化",是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东南亚国家特别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增长,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手段以外,运用军事层面的软实力来消除"中国安全威胁论",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3.
海洋在国家政治博弈、经济发展和军事斗争中占据突出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南海问题呈现"六国七方"态势,日本企图利用介入南海争端拉拢东南亚国家,实现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扩大在该地区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势力"南下",与中国争夺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日本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问题演变成中日两国在南海地区的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4.
张辉 《理论界》2014,(10):152-156
目前6国7方在南海形成激烈角逐局面;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其中南海九段线成为现代史上中国对南海拥有主权的标志性证据;"九段线"是岛屿归属线,还是南海疆域线,我国政府对此未作出明确界定,而是提出"历史性权利"应对;中国与东盟争端国就争端问题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中国应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军事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策略来应对南海争端。  相似文献   

5.
文化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甫 《理论界》2014,(2):48-5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面对中国的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发出了不良言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傲慢论"等歪曲中国发展模式的论调甚嚣尘上,并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不断出现新的内容。打造中国的文化外交战略,通过文化交流引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理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和平发展的中国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回顾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理清了中国文化外交的成果,同时分析了中国文化外交发展中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必须评估文化外交战略资源,做好战略分层,充分运用中国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结合中国整体外交布局,构建系统的文化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灵活多变,积极有为的南海政策以应对南海呈现出的新的复杂局势,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有效地维护了我国国家主权,稳定了南海局势,树立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加快了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进程。迄今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实践已经在文化、教育和新闻媒体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媒体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还不够深,并且目标国情况复杂,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促进双方的沟通互动,应该促使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朝多元化发展、增加对东盟国家的了解、扩大中国媒体在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始终与政治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体育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极具活力和魅力的内容。体育外交具有灵活性、亲和性、直接性、公开性、风险性低及依附性强等特点。体育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有效途径,对外可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内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说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支撑,那么体育就是实现中国梦的翅膀。  相似文献   

9.
李大陆 《兰州学刊》2012,(12):181-186
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经济合作有地缘战略意义。从西向印度洋来看,中南经济合作通过构建覆盖中南半岛并连接北印度洋的陆地运输体系,有利于我国应对资源运输中的"马六甲问题"。从东向南中国海来看,中南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中国维护南海地区稳定,有助于我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中国与越南、马来西亚的经济互利,是限制南海争端扩大、升级的重要因素。为维护经济合作的大局,泰、柬、老等东盟国家更加接近中国反对区域外国家介入南海问题的立场,为缓解地区安全紧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控制世界的核心在于控制市场与资源。连接世界市场和资源流动过程的是海洋。海洋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国家间政治利益争夺的集中地,21世纪的海洋开发与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焦点之一。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多。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也面临与多个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岛屿、岛礁争端,其中,中韩苏岩礁争端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问题。这些海洋争端在吸引世界眼球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国的介入。同时,与中国有海洋争端的国家也出现了联合的趋势,但不管是大国介入还是相关国家的联合,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都是巨大的挑战。在此以中韩苏岩礁争端为视角简要分析了海洋争端与中国和平崛起,认为海洋争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