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在当今女性文学中,徐坤与池子建的小说无疑是令人注目的.徐坤以表现都市知识分子见长,池子建则努力展现天真朴素的农民.但在她们的小说中,都表现出了北方女性特有的阳刚之气.对她们的小说进行分析和比较,将有助于揭示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特有的审美品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徐坤小说《如梦如烟》的话语方式的具体剖析,探讨了优美的诗化、散文化语言是否适合小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纵观新时期乡土小说,农民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不时地得到一些作家的关注,从最早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开始,这一类人物形象就不断地在小说中出现。该文试图从农民知识分子在农村中的不同类型入手,将农民知识分子分为生于农村、心系城市者和身心俱在农村者两大类型。通过对他们的心理欲求、精神面貌和人生追求的考察,探析他们在这一社会转型期在农村、农业和农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思考他们在农村、农业和农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震云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演变,从背离世俗的清高到融入世俗的无奈,最后到流于世俗的沉沦。刘震云勾勒出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滑坡、人格退化的发展趋势,并以此传达了他对知识分子本身弱点的批判和对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人格失落的思考与重建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泡沫》是路翎作于南京解放后十八天的短篇小说。该小说迅速捕捉了社会转型期间的众生相,塑造了一位沉溺在“接收大员”幻梦中的进步文化人形象,意在讽刺某些自以为对“革命”有功的小知识分子“当家作主”的臆想,堪称解放初期文坛上第一朵批判现实主义的花朵。由于路翎创作该小说时尚不知胡风已决定调整创作方向,且在无意间触及到胡风的一个隐秘而未能实现的企望,从而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不久,路翎便按照胡风的提议去表现并不熟悉的工农兵生活,由“愿意写”变为“应该写”。  相似文献   

6.
《围城》中的知识分子与知识分子的“围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城》小说的主题在社会学意义上可以转化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围城”。就“围城”的本土含义而言,这座城堡特指中国人的脸面观。所谓“脸”即是中国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及理想,其内涵为知耻,而“面子”则表示中国人所讲究的一种关系状态,其内涵为自我掩饰或虚饰。钱钟书在书中通过对留洋博士方鸿渐的遭遇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脸和面子之间所处的紧张性和困境,并以讽刺的笔调描写了一群学者对前者的放弃和对后者的追逐。而这一意蕴正合钱钟书在学术上对中国人做人中的“方圆”问题所做的精辟解析  相似文献   

7.
对比在《沧浪之水》中构成了一种文本修辞。阎真在作品中将对比视做一种人物塑造方式、文本结构方式,同时更是一种精神主旨的传达方式。对比艺术的娴熟运用,反映了阎真对生活独特的认识眼光和思考角度。通过对比,小说让读者体验到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自宫的心灵震撼,从而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相似文献   

8.
讽刺,是鲁迅小说的特色.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鲁迅运用讽刺手法的显著特点,是密切配合现实斗争.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划时代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了.五四运动是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鲁迅积极参加了这场决定祖国命运的战斗.他在《孔乙己》、《药》、《头发的故事》、《风波》等小说里,把讽刺作为武器,向腐朽、没落的旧世界进击.《孔乙己》是篇脍灸人口的小说.这篇小说塑造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这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孔乙己非常  相似文献   

9.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的佼佼者,为明末学者董说所著.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悟空的种种奇幻见闻,利用多种创作手法,笔锋触及明中后期的皇帝和奸佞臣子,同时,对明代科举制度、明末人欲横流的世风也进行了大胆揭露和讽刺,表现出了知识分子特有的政治敏锐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围城》与《儒林外史》是两部不同时代的讽刺小说,均以高超的讽刺艺术擅长.在炮容上又都是知识分子小说,非常值得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围城》在讽刺艺术上既有与《儒林外史》一脉相承之处,亦有创新的地方.在主题上,《围城》既堪称一部"新《儒林外史》"又超越了《儒林外史》,上升为一种哲理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徐坤在小说<厨房>中以一个残缺的爱情故事阐释了现代商业语境中女性的生存境遇--她们面临着男权社会的歧视与重压,无力挣脱长久以来形成的女性心理定式,在进入社会与回归家庭中徘徊彷徨.女性解放面临严重的危机.作品显示了徐坤强烈的女性关怀.  相似文献   

12.
视角的"言说"——徐坤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前期作品中性别置换视角模式的运用与超越,是一种“花木兰替父从军”式的写作策略,是徐坤以迂回战术实现对男性权威的拆解与颠覆,同时作家也借助这一策略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赢得了一份言说的权力,树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威;接着徐坤转用女性视角模式,以理性目光不断审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逼仄境遇(失语、失声、失身)和女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南北战争是段琪瑞政府推行武力统一政策的结果,徐树铮的政治观与该政策一致。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徐树铮积极布置对南作战计划,他拉拢曹锟、张作霖、吴佩孚等实力派人物来支持武力统一政策,操控着第二次南北战争,使得第二次南北战争得以持续进行。但最终因徐树铮本人恃才傲物、坦白率直的性格等原因导致皖系内部发生分裂,以及在处理张敬尧督湘,支持曹锟、张作霖当副总统,联络昊佩孚等有关重大问题上操控失当,导致第二次南北战争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4.
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论徐訏小说的理想女性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传达作家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徐訏的小说创作中,占据作品主体层面的人物形象无疑是一群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徐訏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在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正显示出他灵魂的这种特点,有着执着追求爱与美的唯美倾向,呈现出一种超尘脱俗的出世之美。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代昆曲大师 ,沈在杂剧创作方面也有所染指。这方面最值得提出的是他将杂剧形式正式引入了昆曲领域 ,创作了《十孝记》和《博笑记》两部短剧集。它们在演唱音律方面显然和他的传奇一样 ,同属昆曲的范畴 ,准确地应称之为昆曲杂剧 ,以与杨慎、许潮乃至徐渭、汪道昆等人的作品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6.
《解放者》与《东野先生》是许地山后期的小说。它们的独特性在于,戏剧性的情节、拥有独特精神世界的人物以及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小说具有神秘的气息。同时,许地山又将关注的视点落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题材、主题之上,关注并观照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许地山的小说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总括性、充满诗意性的创作。而小说传奇的底色下,是许地山写实的追求,也是他沉静、执著人生追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以比较文学的视野具体考察了 3 0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所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影响。 40年代 ,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压倒一切 ,西方现代主义理论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影响渐次消退 ,现代主义作为流派在中国现代小说中已经不可能存在 ,但是有些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深的作家 ,在他 (她 )们的小说创作中仍然表现出较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主要是张爱玲、钱钟书、徐皊等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变上,语言的通俗化转变使文学语言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以此达到启蒙思想的目的;语言的现代化转变增加了文学语言的哲理性和抒情性,使之更为深刻地表现现代人的思想及情感。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转变影响了徐哥小说的创作,使其小说用大众语言来表达情感,说理语言缜密严谨。徐吾于在离奇诡谲的情节中构建了浪漫传奇的语言形式,在对现实的通俗描写中语言又不乏高雅,建立了雅俗共赏的语言走向。分析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转变对徐骨小说的影响,对探究徐骨小说的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地山小说一方面暗合了"痴情女子负心汉"的传统情爱模式,揭示了传统文化在人物精神深处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导致的悲剧命运;另一方面因为宗教意识的输入,许地山小说转换了"喜新厌旧—沦落天涯—弃妇幽怨"的传统弃妇叙事方式,使其笔下表面上逆来顺受的女主人公内心充满了洞彻人生的智慧和执著生命的坚韧,明显有别于五四运动时期"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娜拉"们。许地山小说对于感伤流被的"五四"文学而言,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