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尚一鸥 《日本学刊》2008,(2):141-151
日本的村上春树研究始于作家的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的1979年.28年间计出版学术类著作92部,而仅从日本国会图书馆资料库的<杂志纪事索引>中便可以检索到学术论文530篇,散见于报刊的文章更难以计数.学术界的投入在现代以来的作家作品研究史上是空前的,以评论家、大学教授为主体的研究群体中,大家云集.人们关注了村上现象与日本当代文学、村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创作意识与小说倾向,以及外来影响与村上小说文本风格等相当宽泛的领域.与此同时,批评与攻讦的声音也从未消失过.村上一直是在褒贬毁誉中持续着自己的创作历程的.  相似文献   

2.
村上春树(1949-)是当今日本文坛倍受瞩目的小说家、美国文学翻译家。他的小说凸显着"日本抒情式的美国小说"的特征。而村上的成功与一位美国作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就是菲茨杰拉德。本文通过对村上春树与菲茨杰拉德的比较研究,特别是从菲茨杰拉德对村上春树创作风格的影响的角度,探讨在东西方不同文化语境下,异域文学间的接受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与美国文化、文学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近年来受到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文化立场与价值观念的迥异,这些成果在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的同时,也留下了并未穷尽的空间。本文认为,美国情结为作为"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的村上小说添加了自创性的声响和色彩。然而,由于缺乏把美国文化同日本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为问题来思考的人生际遇,因此这一现实并未能导致村上小说的时代人格化的品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村上春树新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为例,从社会接受和哲学层面阐析村上文学中的"孤绝"主题。村上春树的文学影响近二十年来在中国持久不衰,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都市"小资"群体的阅读需求,也折射出中国特定群体于社会转型期所呈现的"集体无意识"。"孤绝"在现代阅读中具有"消极的治愈性"之文学功能,但其精神内核浸透着虚无和主体性欠缺,其文学价值难以与传统日本文学经典媲美。  相似文献   

5.
井·水·道 --论村上春树文学中的老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今最走红的纯文学作家 ,他的小说卓而不群 ,别具洞天。因此 ,才得以撼动数百万读者的心。1树上春树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 ,但其中 ,具有寓意性的形象的营造 ,无疑使他的小说大为增色。剔出村上文学形象的寓意性 ,就无从谈论村上文学。在迄今为止的创作中 ,村上造就了诸多具有寓意性的形象 ,其中 ,“井”可称得上是最典型的一个。  “井”从村上的处女作《听风歌》便显露头角 ,一直伴随村上文学步至今日。在《听风歌》中 ,“井”是作为插叙的小故事出现的 :一日 ,在宇宙中彷徨的一青年对宇宙的宏大感到厌倦 ,便钻进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日本当代文坛的领军人物,村上春树的中国认识不仅是时下日本人的中国观的有机部分,同时也可视为是某种标志性的存在。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中国人,村上都未能超越近代以来日本人的傲慢与偏见,充满了复杂情感和矛盾心理。他笔下的中国形象,既是为创作规律所制约的产物,也是日本文化立场和价值标准的翻版。  相似文献   

7.
被传统文学批评遗忘的村上春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失乐园》风靡中国 ,让普通的中国大众认识了日本文学 ,也让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中国大红大紫了一回。然而 ,就在人们还在回味“久木与凛子双双殉情“余热的同时 ,另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又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村上春树热”。  自《挪威的森林》开始 ,村上春树的小说在日本、港台、新马等地倍受青睐 ,90年代以来 ,在中国大陆市场上也是一路人气飙升。《挪威的森林》一书 ,于 1989年首次由漓江出版社翻译出版以来 ,已经再版多次 ,每次都被抢购一空。同时该书也成为盗版书市场的抢手货 ,这…  相似文献   

8.
吴琪 《唐都学刊》2012,28(3):111-114
巴赫金的时空观表现在他的"时空体"理论中,他对时间与空间的看法凸显出较浓的现代特色。巴赫金在整个《希腊小说》中将自己的"时空体"观点表现得非常具体,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巴赫金显现自己"时空体"的载体,他的这种分析丰富了小说理论的基础,也是独立自由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现代文学1987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日本文坛"被动姿态"作家吉本芭娜娜、村上春树,"主动姿态"作家大江健三郎发表了战后文学史上具有文学"转型"意义、三人三色的力作,陷入困境的日本文学进入新阶段,出现文学的"主动姿态的丧失"现象,"被动姿态"作家渐成主流.大江全力对抗由村上春树和吉本芭娜娜代表的"表层的、风俗的"文学,追求文学"根据地"建设,当代日本文坛形成两大谱系.  相似文献   

10.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白桦派的骁将,也是日本"心境小说"的代表作家,1917年5月号《白桦》上,发表了昭示志贺开始进入"调和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小说《在城崎》,《在城崎》通过对小动物的深层观察与神妙感悟,以神来之笔表达了自己清澄豁达的生死观,成为日本文坛最著名的"心境小说"杰作。这种心境小说以高举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大旗的白桦派文学为源头,志贺直哉深掘自我内涵,在作品中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由冲突走向调和。素有心理洁癖的志贺与父亲和解的四个月前,《在城崎》问世。可以说,这时,志贺已经具备了和解的萌生条件与调和的心态。《在城崎》昭示了志贺精神苦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治时代最初20年,是日本近代文学启蒙期或曰酝酿期。日本积极移植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西方文明,以脱却漫长的封建文化腐旧状态,从而形成了日本近代黎明的文化启蒙思潮。如此思潮催化出"翻译小说"与"政治小说",进而为以自我觉醒和自我确立为神髓的日本近代文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3.
佟君 《日本研究》2011,(3):100-104
论及村上春树文学,人们常常认为其文学作品大多是大众文学性的小资情调,如《挪威的森林》,而后我们发现村上春树文学的创作走向发生了改变,其创作超越了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而成为综合小说,也就是表明村上春树的文学选择从《挪威的森林》的情绪,经过《海边的卡夫卡》的混乱,直至《1Q84》的严肃,由此可以看出村上春树文学的一种创作主题的走向选择已经从个人走向群体,更由群体走向人类社会,从而使其文本呈现出了社会关怀的宏观叙事景象。我们从这种文学选择中可以看到一位敢于站在脆弱的鸡蛋边,不惜粉身碎骨撞向坚硬高墙富有正义感与抗争勇气的良知作家。  相似文献   

14.
在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寻找"都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在文学与生活的交融中,村上春树以一种执著的态度默默寻找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社会整体应有的价值取向.当村上春树在不断地探索和寻找中开拓自己的生活和文学之路的同时,他也逐渐收获了富足的精神家园和自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马兴国拜会村上立躬理事长辽大日本研究所所长、辽宁省留日同学会会长马兴国教授于1月9日,前往日中友好会馆,拜会村上立躬理事长和三由干雄事务局长。主人热情地介绍了日中友好会馆所开展的友好活动和新成立的日中历史研究中心的宗旨及研究计划;客人介绍了辽大日本研...  相似文献   

16.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水死》问世之后,其中引用夏目漱石名作《心》的"时代精神"段落、一直是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热点。假如从漱石文学一贯的"未来视角"入手分析,就能发现小说中的角色除了推动情节的作用外,还有国家性的隐喻功能,即"我"代表大正日本而"先生"代表明治日本。小说中的"时代精神"也因此具有了个人层面与国家层面的双重含义。对"先生"自杀身亡结局的安排,不仅表达了作者呼吁青年人警惕"个人主义"的误用,更是他向发动侵略战争的天皇制所提出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日中友好活动家、日本藤泽市村上齿科医院院长村上仁信先生,因病于1993年2月12日夜逝世,终年86岁。村上先生热心于日中友好事业,在任藤泽西扶轮国际会长、国际交流委员长期间,率先在扶轮国际组织内发展与中国的学术交游。在他和程岛定七先生的力主下,先后两次邀请、接待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代表团访日,照顾辽大去日研修  相似文献   

18.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它是在日本固有信仰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外来文化而逐步发展形成的民族宗教.神道教首先是一个历史产物,按其发展阶段,可以大致分为自发的原始神道、神佛接触的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现代神道四个阶段.同时,神道也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在日本历史上曾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神道教是大和民族成长的要求,是日本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神道教是构建近代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基因;神道教是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动力;摒弃政教合一,回归神道本性的现代神道教是现代日本精神生活的主要支柱之一.探讨神道教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对于正确认识日本独特的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人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的视角或逻辑常常与我们所习惯的审美经验颇不吻合,并且,日本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美意识又常常与佛教的无常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日本人的美意识,直接涉及日本人的价值观及其文化背景,对我们理解现代日本人的精神结构、行为准则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从"'飞花落叶'之美"、"不圆满的美"、"'侘'与'寂'之美"三个方面讨论了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无常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宋刚 《日本研究》2008,(3):80-82
大正末年至今,“私小说”这一文学表现形式一直活跃于日本文坛。而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正是私小说的源泉之一。因此,看清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面貌,是我们理解私小说,乃至打开日本人心理之门的一把钥匙。这把钥匙的关键,就是要搞清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是如何被日本文坛所接受的。本文认为,1891年末到1892年初在森鸥外与坪内逍遥之间发生的“没理想论争”的结果之一,就是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开始被日本文坛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