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子  强音  高乃明 《职业》2013,(28):14-15
在全球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情况下,回归中国的海归群体日益庞大,海归就业压力日益增长,不断有媒体爆出“海外硕士月薪仅1200元”“海归投100多份简历石沉大海”等新闻。科锐国际发布的《2013中国海归人才职业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109万人,逾八成海归对薪酬不满意,近六成海归一年内就打算跳槽。  相似文献   

2.
正只要你有"绝活"并有时间将其传授给别人,就可以把"资源"源源不断地转换成财富。无论是在电视节目里,还是在微博上,95后女生徐可都"火"得不行。这个离经叛道的美女海归,是价值技能社交A PP ER A的创始人,她雄心  相似文献   

3.
动态     
《职业》2013,(34):33-33
FESCO与欧美同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第四届海归人才招聘会近日,FESCO联合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单位在京共同主办第四届海归人才招聘会。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会,发布了180多个职位、近550个岗位,面向社会招揽海归英才,不少职位还给出了很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了近2000名海归人才前来应聘。  相似文献   

4.
杨顺 《职业》2004,(6):17
1创业型 这是被最多人所熟知的一类,在此不再赘述.正是一批在互联网热潮期间回来的人,催生了"海归"这个称呼.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在这个崇尚财富的时代,他们的努力依然受到尊敬.  相似文献   

5.
《职业》2013,(28)
在全球就业形势普遍严峻的情况下,回归中国的海归群体日益庞大,海归就业压力日益增长,不断有媒体爆出“海外硕士月薪仅1200元”“海归投100多份简历石沉大海”等新闻。
  科锐国际发布的《2013中国海归人才职业现状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109万人,逾八成海归对薪酬不满意,近六成海归一年内就打算跳槽。
  另有调查报告称海归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月薪上万者仅占15%,令人大跌眼镜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思考。
  为此,《职业》杂志发起2013海归就业调查,推出本期专题策划,结合成功的案例,探讨“海归如何归”的有效方法,寻找和发现更多成功就业的海归的轨迹,为“海待”成功就业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榜样。  相似文献   

6.
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井喷式发展及海归人数的不断攀升,留学已从"黄金时代"步入了"青铜时代"。留学青年面临着学习就业的双重困境:在海外学校,他们学业压力较大,"斯坦福鸭子"是他们生动的写照;在职场,面对着国内高校毕业生的竞争,"小海归"亦不再像过去那样抢手。从布尔迪厄"场域-习性-资本"理论的视角来看,在异质性的文化场域中难以成功地重塑"习性"是造成青年学生留学困境的重要原因。因而,避免从众心态、更有效地获取文化资本以及回归教育的本质是重要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海归不服     
从上个世纪80年代的海归到今时今日的”海待”,究竟是什么在其中引起了化学反应?海归怎么了,招谁惹谁了?现今人才市场,到底是国家政策不够有力,还是国内经济环境不够景气?是混日子的”海龟”太多太滥,还是企业过度地贬低了海归?且看看海归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职业》2013,(28):16-17
在浩浩荡荡的求职大军中,海归既有鲜明的优势,又有普遍的劣势,如何突出亮点,避免硬伤?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归就业前的六大准备课程。  相似文献   

9.
团队融入是青年科技海归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团队融入程度对其创新创业活动有较大影响,并牵涉到海外引智工作中的团队式引进质量问题。青年科技海归对团队建设具有较高需求,但在团队内部关系和团队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团队融入程度亟待提升。建议加强青年科技海归引进的制度建设、软环境建设与人才团队的冲突管理,并探索多渠道的引智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短短11年时间,当当网已从当初的图书网购网站转变为中国最大的百货网购网站。鲜为人知的是,当当网是一对海归夫妇创办的。作为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这位顶着"胡润榜女富豪"、"亚洲最有影响力女性"等一连串头衔的非凡女人,是如何在婚姻与事业中寻找平衡的呢?  相似文献   

11.
数字     
姜学霞 《职业》2013,(25):25-25
日前发布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在抽样调查得到的“已回国创业的海归人才分布”指标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吸引了70%的海归人才,说明这些省市由于综合条件具有优势而受到海归人才的青睐。而西部地区的诸多欠发达省区在留学生与海归人才分布中处于弱势。
  而此前公布的《中国的科学技术人才调查》显示,即便是在沿海发达城市,一些海归人才也更倾向于采取“海鸥式”来参与中国的科研工作,因为他们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完整地接受西方教育,从而免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危害。这些海归人才部分还因为回国后很难适应中西文化差异,特别是难以适应中国关系型社会与西方的功能型社会的巨大差别,归国扎根的意愿并不强烈。  相似文献   

12.
这几天,"契约精神"这个名词时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那是因为听了一次海归学者的演讲。当时,我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您在国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回答我说:四个字——"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有一家堪称"淘宝最离奇"的网店,所做的生意令人惊诧不已:为人分析笔迹,解读梦境!尽管每次收费高达600~2000元,却仍有无数职场白领、商界老板和为情所困的都市痴男怨女光顾,以"写字说梦"的方式解惑减压,重拾健康和快乐。创业3年来,海归女店主做了上千单生意,并从中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出国留学和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长。基于一手访谈数据,探究海外博士教育是否能带给海归博士带来预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流动,并分析出海归博士归国工作后的社会流动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深入地研究了海归博士的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海归博士的社会流动性比较小,大部分的海归博士都守住了原有的中产阶级社会地位,并没有取得很明显的向上流动;关于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奖学金和家庭背景在博士海归归国后的社会流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一个海归在数次被骗婚之后,她灵机一动,独创了"婚托杀手"这一新职业,不仅开创了一条特殊的创业之路,到目前还让千余人不落婚托的骗局。  相似文献   

16.
骆潇  宋臻 《职业》2004,(6):4
对王辉耀先生的采访是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下进行的,他说应该让"海归"看到光明的一面,在他的回答中经常会出现"很需要""很缺乏"这样色彩强烈的词语.  相似文献   

17.
数字     
《职业》2013,(28):35-35
80%
  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显示,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和工学的回国就业人数占留学回国就业总人数的80%。海归专业扎堆,遭遇就业寒冬,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与讨论。除了专业上的“撞车”,海归在选择就业地点上的扎堆也加剧了就业的竞争。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显示,仅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5省市就吸引了70%的海归。这些地区经济发达,金融、管理、理学、工学等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旺盛,导致了大批海归人员蜂拥而至,而中西部地区却遇到海归人才引入瓶颈。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有病     
如果你长相一般、学历一般、收入一般还挑三拣四,那么,活该你是剩女。可为什么长相不错、学历不错、收入不错而且不怎么挑的人,也会无人问津?我的朋友小葛的条件,绝对配得上"三高"两个字:海归、澳大利亚永久居民身份、有名车大宅,并且无婚史。蹉跎至今的原因很简单,和谈了七年的女友分手后,一直深陷在相亲—失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和谐盛世、万邦来朝总是和开放国门联系在一起。从1875年至今,共有七代海归,下面我们列出了前六代”海归”的精英代表.以飧读者,第七代,应由70后、80后、90后的“海归”构成。读者可以向我们推荐第七代“海归”精英代表,新一代的“海归”们和全国人民在一起,让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之门永远向世界敞开,让中国梦在我们这几代人手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一春天的时候我和丽姿分了手,她嫁给一个美国回来的海归,临走前抱着我的颈子嘤嘤地哭,我竟然没有怪她,只拍了拍她的肩膀说:"珍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