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庆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关键论断,即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却放弃了这一论断。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是从根本上放弃了"虚假"与"真实"的划分,从而他们的意识形态批判就丧失了批判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沦为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否定了意识形态是"虚假意识"而得出中性意识形态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放弃了意识形态批判。因为它暗示所有的  相似文献   

2.
一 文艺的真实性,一向是美学领域经常关注而又意见纷纭的一个问题。它的实质是怎样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  究竟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实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文艺的特质出发来探讨文艺的真实性内容;而不能只一般地谈论文艺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衡量文艺的真实性,首先要依据生活本身。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列宁:《哲学笔记》第49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并不是任何现实的真实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因素;而构成具体作品的内容因…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他在认识论上所实施的哥白尼革命,而更重要地体现在他的神学思想当中,他提供了"真实的神义论",结束了人类思想历史中各种神义论版本及其实践.它要求心灵的坦直、诚实,并清除自己没有感悟到的虚假信念.它要求人们时刻关注并审理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现在的欲望,使之成为检省和批判的对象.康德最终成就的乃是把约伯的问题进行了哲学上的转化,这个转化也延伸到了国家和法律的事务当中.  相似文献   

4.
环境安全研究主要有问题解决理论与环境安全批判两个研究范式。前者认为环境安全与资源枯竭、发展畸形、气候变化等都存在一定联系,但环境冲突的因果链较长,而且环境冲突与国家间战争存在明显界限。世界各国正在努力调整国家战略以缓解环境问题带来的冲突,同时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后威斯特伐利亚治理机制实现国际环境和平。环境安全批判研究却提出不同意见。他们对传统安全的适应范围与解决路径提出质疑,并认为国际社会在资源枯竭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冲突。因为新技术、替代能源、国际贸易等的发展使国际社会可以通过技术或贸易满足能源需求进而避免冲突。环境安全批判研究对国家行为体的主导作用进行论争,提出"去国家中心化"的思路,并试图通过环境安全新话语提升国家权力。批判研究对气候变化的安全问题也提出质疑。环境安全批判学者对气候变化成因,影响范围与解决途径进行了全面批判。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技伦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启林 《探求》2003,(4):65-68
本文在检视国内学界讨论科技伦理若干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一些有争议和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做了相关分析,认为科技伦理的视野应不仅仅限于科学家,科技知识本身也存在伦理问题,在讨论科技领域中的责任问题时应注意区分科技伦理责任和非科技伦理责任、科学家的责任和非科学家的责任以及真实的伦理责任冲突和虚假的伦理责任冲突。  相似文献   

6.
论"虚假人类中心论"与"真实人类中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从而引发了对以往“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与批判,应该说,这是人类面临生态环境危机,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结果是有些人把问题简单而武断地归结为“人类中心论”,进而提出“非人类中心论”。实际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并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为是“人类中心论”问题的症结是以往的“虚假人类中心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能以“非人类中心论”代替“人类中心论”,而是抛弃“虚假人类中心论”,建构“真实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白银时代",也是俄罗斯哲学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别尔嘉耶夫等为代表的宗教哲学是俄罗斯传统哲学发展的最高峰,它既传承并发扬了俄罗斯民族独特的宗教文化传统,重新反思和构建了现代性语境中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又以特有方式直面现代西方理性文化危机,同存在主义等各种哲学流派与思潮形成互动与对话.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国粹与舶来品的争战中如何既批判吸收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又批判继承本国传统思想精髓;既可以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异化与精神困境,又能够实现俄罗斯文化的现代转向与重建,成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化与宗教哲学需要积极回应的时代课题和所肩负的现代使命.  相似文献   

8.
鲁迅文学道路的特点之一在于,他不仅是专门从事创作活动的伟大作家,而且同时又是杰出的文艺思想家。只不过他的文艺思想,并非象通常那样是通过撰写系统的理论专著来表述和表现的,而是散见于他的一系列对具体的文艺作品的评论文章以及杂感和书信之中。作为一个杰出的文艺思想家,鲁迅的理论实际上同样也是系统而完整的。从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文艺思想研究的论著来看,人们所归纳的鲁迅文艺思想至少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文艺的起源及其性质;(二)文艺的阶级性;(三)文艺同政治的关系;(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建设问题;(五)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六)文艺同生活的关系;(七)文艺的典型问题;(八)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九)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十)文艺批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召利 《求是学刊》2004,31(4):28-3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学批评方法在20世纪几乎是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个流派.在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兴起的过程中,社会学批评方法是对之作出批判的.社会学批判,直接导致了俄国形式主义在其发源的国度内被封杀,同时也在对布拉格学派的否定上体现了出来.从巴赫金的论著中,可看到当年俄国形式主义所受到的社会学批评.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虽体现了当时的理论面貌,但也存在概念混乱的情况.第一,此书立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兼顾对形式主义的批评与矫正简单化批评.既然立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学说,那末自然也会坚持反映论的文艺观,进步在于,巴赫金使之多层次化了.第二,理论诗学与历史诗学的关系.俄国形式主义将诗学分为理论诗学与历史诗学.巴赫金将这两者间的关系给搞糊涂了.理论诗学、文学史、历史诗学这三个概念也被巴赫金"中介"论的辩证游戏给搞混淆了.这样,巴赫金所打通了的理论诗学、文学史、历史诗学这三项,就都被否定了.理论诗学的来源有二:一是来自现实的文艺运动以及过往历史中的文学史,二是来自其他意识形态部门.理论诗学自然也处于变动中,这是因为经济发展与政治变动而造成的不同意识派别的兴替,使得它们向着理论诗学衍生过来的态势产生了变化,用句通俗的话说,即造成了立场与视角的不同.值得提出的是,现实的文艺运动的发展也会产生出属于文艺自身的问题.第三,对形式主义的批评.巴赫金对形式主义文论的批评,有四个要点值得注意:一是批评其语言学取向.二是批评其否定的方法.三是批评形式主义的体裁观.四是批评形式主义的文学史观.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评,有击中要害的地方,也有与事实不甚相符、甚至距离较大的地方;他的意见有可取的,也有错误的.抽象的文艺概论式的研究是没有前途的,必须从具体的作品、从历史的丰厚沉积中提炼概念,才能有创见.巴赫金深入研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提出"复调小说"概念."从历史中提炼出狂欢节化"这个概念.从抽象的文艺概论式的研究中摆脱出来后,巴赫金的才能便得到了发挥,以这两个有一定创见的概念引起了西方文论界对他的注意.布拉格学派正是沿着俄国形式主义的上述理论发展趋向,而引出内容与形式的"综合"说的.康拉德对上述"综合"说作了批判,他的社会学立场比较机械.社会学批评与结构主义相比,所注意的确要宏观一些,对深入到系统内部的微观方面有相当程度的忽视.然而,将这种区别简单地概括为一般与个别的差别,则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