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本该是一个民意表达的空间,现在却成为暴虐滋生的温床;本可以成为社会建设性意见传达的窗口,现在却成为一部分人发泄的通道。自从《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将在网络发泄暴力情绪的部分中国网民冠以“网络暴民”称号后,国内的一些媒体也纷纷认同了这个说法。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安善良民,但当他们在网络上聚合在一起时,却变成一群无所顾忌的“暴徒”?  相似文献   

2.
"网络暴民"是怎样诞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本该是一个民意表达的空间,现在却成为暴虐滋生的温床;本可以成为社会建设性意见传达的窗口,现在却成为一部分人发泄的通道.自从<纽约时报>等海外媒体将在网络发泄暴力情绪的部分中国网民冠以"网络暴民"称号后,国内的一些媒体也纷纷认同了这个说法.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安善良民,但当他们在网络上聚合在一起时,却变成一群无所顾忌的"暴徒"?  相似文献   

3.
《老人天地》2013,(12):10-10
昂生杯第二届“新天地·阳光之星”中直机关、中央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的才艺展示活动,引起媒体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肯年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国内十余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新华网、  相似文献   

4.
吴帅 《金色年华》2007,(4):14-1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和抵触心理。”《小康》杂志这样解读他们前不久刚刚完成的2006年“快乐指数”调查。这项共有两万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显示,国人目前的“快乐指数”为79.3分,略高于去年的78.1分。同时,互联网已成网民不良情绪的发泄场。(《中国青年报》1月8日)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5日,凭借央视《百家讲坛》而走红的阎崇年先生在无锡签售其新作《康熙大帝》、《明亡清兴六十年》时,突遭一青年打耳光,现场另有一位戴眼镜的男子与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试图;中入签名区,并大骂“汉奸”、“活该”等侮辱性语言。此事引来舆论一片哗然,媒体和大众认为是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又无法与之对话,因而实施暴力,立马成为媒体炒作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6.
刘俊 《公关世界》2010,(3):28-29
2007年4月,到伦敦的第一周,傅莹便出席了“中英媒体论坛”,主动与媒体接触,不畏惧、不退缩。此后,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登门造访英国各大媒体老总,和他们喝茶聊天,希望他们能报道真实的中国。当然,她也不是什么媒体都会造访,从《泰晤士报》、《独立报》,到《每日电讯报》、《经济学家》,都是英国中产阶级才看的媒体。“中产阶级是英国社会的核心,说服这部分人至关重要。”旅居英国多年的中国留学生曾飚说。  相似文献   

7.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先后轰轰烈烈地举行了四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关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家报纸却对此做出颇有点“大不敬”的形容总结.《纽约时报》说:“党代大会现在只是接连三个晚上的候选人广告,”《华盛顿邮报》更加刻薄:“这是媒(体)有、媒治、媒享的党代大会。”  相似文献   

8.
陈元 《女性天地》2013,(2):33-35
年末岁首,一个名气很大、宣传不多的人火了。 他新闻不多,却参演过《春光乍泄》《卧虎藏龙》《赤壁》《2046》《一代宗师》等电影,还获得过日本大阪电影节“最佳男主角”;为了拍戏,他学了半年功夫,却在正规武术比赛上竞得擂台魁首……  相似文献   

9.
释“尤物”     
王丹丹 《现代妇女》2013,(11):274-275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痛”是苏轼《荔枝叹》中的诗句,王力先生和朱东润先生对“尤物”依稀的释义都是“珍贵的物品”。可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有人形容漂亮的女人为“尤物”或者“天生尤物”.网络上也经常出现“极品尤物”、“惹火尤物”等类似的词语.这和王力先生以及朱东润先生对“尤物”的注解似乎是矛盾的。本文就此论述“尤物”一词究竟为何意?指人还是指物?又是从何时开始指人的?  相似文献   

10.
致读者     
《炎黄世界》2011,(2):1-1
全国多个媒体称赞本刊创新闻界"三绝" 自从《南方日报》去年11月10日报道《炎黄世界》创新闻界“三绝”的奇迹(“三绝”即指本刊83岁的社长、总编,92岁的副总编、106岁的特约撰稿人)后,全国多个媒体开始关注本刊的这一情况。上海《新民晚报》今年2月6日在“夜光杯”一栏中刊登了介绍《炎黄世界》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真实的谍战     
吴萍 《老年世界》2011,(16):34-35
从《暗算》播出开始,谍战剧成为了电视荧屏上的大热题材。近几年,不少受人关注的热播影视,都是以谍战作为背景的,包括《潜伏》《风语》《黎明之前》等等。 一部部谍战剧捧红了演员。打开电视机,能看到电视荧屏上到处充斥着“潜伏”、“地下党”、“假夫妻”、“暗杀”等戏码。历史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12.
燕原 《当代老年》2010,(7):26-27
丁建华,我国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曾参与上千部电影和电视片的译制创作,先后获得“上海青年艺术十佳”、“我最喜爱的女配音演员”等多种荣誉称号,担任主创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她在《追捕》、《魂断蓝桥》、《战争与和平》、《茜茜公主》、《真实的谎言》等影片里细腻动听、近乎完美的声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3.
四十年外交实践与战略研究经验、五十多次访华、六百页巨制,让基辛格的新著《论中国》成为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以及中国媒体的最新宠儿。  相似文献   

14.
北大教授语出惊人孔子还是章子怡,究竟谁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这是近来从网络到媒体成为热炒焦点的一个问题。事情的发端是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接受广州《新周刊》记者采访时的谈话,其中有两句话颇为要害,一是“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二是“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据此,《华西都市报》发表了题为《孔子不如章子怡?!》的文章,说北大教授竟认为“孔子不如章子怡”,表示了大大的质疑。随后张颐武设在新浪网的  相似文献   

15.
伊人 《当代老年》2009,(5):28-28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开赴索马里打击海盗的消息,引起国际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周刊》都将中国海军的这次行动,比作“郑和舰队剿海盗”。国人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古代航海史上的意义,却不大知道郑和舰队当年曾剿灭了世界上最大的海盗集团,维护了东南亚海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天问子 《老年人》2008,(7):37-38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作,北宋学者程颐把它抽出来,编为“经”一章,“传”十章,并认为“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传”则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过。南宋时,朱熹把《大学》与《论语》、《孟子》、《中庸》并列,编成《四书》,并列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  相似文献   

17.
《社会观察》:沈教授,您平时喜欢看历史剧吗?沈渭滨:因为时间关系我看得不太多。印象中有这么几部还能看得下去,比如早期的电影《林则徐》、《革命军中马前卒》《、康熙王朝》,最近的《汉武大帝》等,还有一些不是谈历史,但我认为亦可归为历史剧,比如《大宅门》、《大染坊》,我也比较喜欢。《社会观察》:历史剧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帝王戏”,您怎么看?沈渭滨:这个现象很值得关注。毋庸讳言,当前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尽合理、不尽完善的地方,而我们民众的心理也还未能摆脱几千年来的“清官意识”。老百姓希望有一个好官、好皇帝能为民做主,改变那些…  相似文献   

18.
误听的歌词     
可乐 《女性天地》2006,(7):38-38
好多歌曲,因为歌手或者歌本身的原因,根本就听不清楚歌词,有好多时候我们又把本来挺不错的歌词误听。小时候听《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总觉得是“我的头,像山沟”。“千年等一回,等一回——”有人听成:“千年的女鬼,的女鬼——”当年综艺大观的结束曲:“再见,再见,相会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正值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纵观2005年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主旋律、商业片和文艺片,基本上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相比2004年的几位中国电影“老大”孤独求败的格局,2005年的江湖,可以说是人气十足、热闹非凡。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徐克(《七剑》)、张艺谋(《千里走单骑》)、陈凯歌(《无极》)三位前辈争相厮杀,也可以看到冯小刚继续“有一说二”(《夜宴》)。另外, 新面孔的出现也让江湖风不平浪不静,几位当年的地下导演像约好了似的集体亮相(《世界》、《青红》、《独自等待》等)。虽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香港电影《头文字D》一举拿下了上半年的票房冠军,但几部小众电影《情人结》、《美人依旧》、《鸳鸯蝴蝶》)却也能缠绵悱恻地以柔克刚。成龙(《神话》)、刘镇伟(《情颠大圣》)、王祖贤(《美丽上海》)等几员老将又杀了个回马枪,另有来自港台的几位空降奇兵突入重围(周星驰《功夫》、洪金宝《猛龙》、杜琪峰《黑社会》、关锦鹏的《长恨歌》、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等)。总之,2005年的中国电影很有一种群雄争霸的气势,毕竟,谁都想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年造就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老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进市政府大院、进主流平面媒体、进立体媒体、进刊物、进路政设施等“五进”举措,实现由“老龄工作小宣传”向“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宣传”的转变。一是“宣传进市政府大院”。在市政府行政中心内的宣传栏,刊登厦门人口老龄化形势及主要老龄工作,对党政机关重点群体进行宣传。二是“宣传进主流平面媒体”。专程拜访《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总编辑,主动通报老龄工作,希望主流媒体关注老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