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王伟萍 《南都学坛》2012,32(4):43-47
在中国古代诗歌园地中,有不少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中国古代诗人之所以钟爱牧童的理由有二:一是牧童题材诗中人牛相与相恃、自谦自足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幻想;二是牧童的形象特征暗合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身理想人格与性情的想象。诗人们精心构筑的明净、纯朴的童稚的世界,不仅让自己,也让时人焦躁不安的心灵得以藏、游、息、修,同时也让千年万代以降的成人们拥有了一个可以永远回望的精神家园,这或许就是中国古代的诗人创作牧童诗的初衷所在。  相似文献   

2.
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以其轻灵的诗句 ,描绘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这一曲爱的颂歌 ,表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祖国和民族的热爱 ,体现了诗人渴望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的强烈愿望。泰戈尔《新月集》的主题是爱 ,集中体现在对大自然 ,对母亲与孩童 ,以及对存在于自然与人中的神的爱三个方面上。  相似文献   

3.
花神的国度 想象的世界─—济慈早期诗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谈了三个问题:济慈早期诗歌的主题是诗人怎样解决艺术(诗歌)同人类生活的关系,济慈认为,诗人应分享人的痛苦,诗应给人以慰藉;济慈在早期诗歌中所描写的领域是“花神的国度”,追求的是一种“想象世界”中的理想美,他不象雪莱寄希望于未来,而是寄诗情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济慈从热爱现在,热爱生活出发,在其早期诗歌中歌颂具体的,真实的,充满乐观情调的美感,济慈之所以视艺术(诗歌)如沙漠中之绿洲,之所以超脱现实去寻求一个想象中的美丽世界,正是他憎恨丑恶现实、寻找崇高生活,看到人心的痛苦和冲突的结果,这就是济慈早期诗歌的价位。  相似文献   

4.
诗人的作品与他所处的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外部环境对人的内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分析一个诗人的诗作,必须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作家的生平经历来看诗人的创作心理。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看法。这组诗的创作心理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的思想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灵对象化的诗歌,必然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坦露和复杂情绪的聚合。年轻的土家族诗人冉冉和冉仲景在自己的诗作中创造了他们深情而忧郁的主观世界,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传达了对自然、社会、时代和生活敏锐的感受。本文从两位诗人在诗作中的情感传达这一角度,来说明他们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理解,剖析他们所构建的诗歌艺术世界,阐释他们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6.
一个著名的诗人说过:“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人所面临的都不外乎三重根本困境:人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无法形成彻底的沟通与理解;人是痛苦的——人的欲望永远大于实现欲望的能力;人都有恐惧感——人都惧怕死亡,但人注定要走向死亡……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那样多的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因此才有文学,才有宗教……”。除了上帝和天堂,凡世间恐怕无人能完美解决这三重“根本困境”。但在海峡的另一边,一个诗人却用了他30年的生命试图冲破这“三重困境”。他,就是台湾著名现代派诗人——罗门。  相似文献   

7.
诗人之死——论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德拉的小说《生活在别处》中的主人公雅罗米尔的一生是悲剧性的:畸形的母爱使他在了解这个世界之前就失去了了解这个世界的权利;青年时代的诗人的品性,青春期的无经验,被政治所利用,过早地结束了年轻的生命。雅罗米尔的理想和激情是所有抒情诗人的一个侧影,他的悲剧具有超越个案的象征意义,凝聚了许多具有同类性格的诗人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中,唐宋两代作品繁盛、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对后世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细读其中优秀之怍,我们便能发现:许多杰出的诗人都是极擅长把数字用于诗中的。于是,那些原先给人的感觉是枯燥单调的数字便十分自然地显示了在诗中的独特作用,使作品倍增光彩。那么数字在唐宋诗中的艺术魅力究竟体现在何处呢?最显而易见的便是体现在“艺术形象”上,艺术形象总是和直观性、具体性紧密结合的。诗人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也往往是运用形象思维从生活本身出发、按生活本身的形式对生活进行认识和反映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古柏行》中是这样描写孔明庙前的那株古柏的:  相似文献   

9.
诗论二题     
创新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这是世界上自然发展的规律。只有“新”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才是推动世界前进的动力。把文艺作品叫做文艺创作,就是贵在这一个“创”字上,就是贵在创新上。如果,文艺作品中,没有“创”出“新”东西来,它就失去了艺术的生命力。诗歌创作更是如此。 马克思说:“专事模仿的诗人们,除了形式上的光泽,就再没有别的什么了。”托尔斯泰也说:“从诗中得来的诗不可能感染人们!”我国古代诗人和诗评家也很强调和重视诗歌的创新。《修词通鉴》中说:“作诗最忌蹈袭。”“随人作诗终后人。"  相似文献   

10.
诗意人生,是一种审美人生;诗化世界,便是一种审美世界;这是中西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和意义世界。这种追求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审美方式,西方传统文化精神肯定的是宗教方式。中西不同的审美文化产生两种不同的诗化人生方式;即中国的崇尚虚静和西方的标举迷狂。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诗人之所以要在自己的人生中设立一个诗意化的世界,完全是由于他们发现了人的存在的悲剧性之缘故,这是中西诗人人生诗意化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抒情诗的艺术形象脱胎于现实生活,但决不等同于现实生活,就象蜂蜜和花粉、蚕丝和桑叶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样。抒情诗的艺术形象是诗人灵魂的曝光。也就是说是诗人心理活动及精神世界反馈的结晶,是诗人瞬间情绪状态或心境的物证。它不同于叙事文学的艺术形象(注重客观生活真实),它是诗人主体情感生活的观照。灵魂或称心灵,从生理学上讲,即人的中枢神经活动,包括人的血液循环,人的内分泌,乃至人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遗传基因)的不息循环与代谢。灵魂依附于人的肉体,它包括人的理智、  相似文献   

12.
"我与世界如恋人般地争吵",这是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为自己写下的墓志铭.这句话可谓是弗洛斯特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他矛盾的世界观.通过对弗洛斯特诗歌的分析,我们发现诗人既热爱世界,又对世界不满;诗人对世界的"爱"和"争吵"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解读弗洛斯特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对立与统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好地处世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河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的陶制鸮壶以其独特的形制和特殊的用途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河套地区汉墓出土鸮壶共计37件,与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鸮壶(俑)在形制和年代上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鸮,即通常所说的猫头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神鸟",殷商时尤为百姓所爱,但自西周始,鸮变成了人们心中的"恶鸟"。河套地区汉墓中的鸮壶,则蕴含了避邪、象征富足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有人曾问过马雅可夫斯基:在俄罗斯古典作家中他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契诃夫。一九一四年是契诃夫逝世十周年。年青的马雅可夫斯基也撰文纪念,写了一篇题名《两个契诃夫》的文章。在这篇短文中,年青的诗人提到了两个契诃夫。一个是被资产阶级文学评论所曲解了的契诃夫。这个契诃夫似乎是一个“黄昏的诗人”是一个“无病呻吟的人”……马雅可夫斯基旗帜鲜明地否定了这个契诃夫的存在,他认为这是资产阶级文学评论家们对契诃夫的歪曲。年青的诗人满怀激情地声称:契诃夫是一个“描写平民的作家”,是“坚强而又乐观的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15.
论尺度是美的规律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度”是欧洲哲学史和美学史上一个很古老的范畴。早在希腊神话里,宙斯的女儿,正义之神帝基和执法女神伏诺米亚(Horai三女神中的两个),就同时兼有世界历史、社会生活的尺度的意义。荷马史诗也常用尺度一词来表示测量单位,如道路的长短,船舶的位置等等。诗人赫西俄德把尺度用作社会实践的准绳,表示生活的节奏、秩序、律动。在长诗《劳动与时日》中,他劝告人们“谨遵尺度,及时劳作”。哲人赫拉克利特给火(他认为这是万物的本源)规定了“燃烧的尺度和熄灭的尺度”,还指出逻各斯是“表示时间范围的尺度”。毕达哥拉斯派的波里克列特以“准绳”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其中把数看做是艺术的尺度。诡辩派的普罗塔哥拉则提出了一个完全主观的尺度理论:“人是现存事物的尺度”,认为人是从自身出发来衡量一切的。  相似文献   

16.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在一百多年前曾经说过:“如今,作一个诗人——这意味着用诗的形象去思索,而不是象小鸟一般以美妙的声音去鸣啭的。要想作一个诗人,不需要那炫耀自己的琐屑的意愿,不需要那无所事事的幻想的梦,陈腐的情感和华丽的忧郁,需要的是与当代现实问题的强烈的共鸣。”对一个诗人提出这些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对一个由众多的诗人组成的诗歌团体的要求,也应该是如此。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中国诗坛社称得上是我国有数的最大的诗歌团体之一,它不仅对华南的新诗歌运动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全国也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这里所选的几十位诗人的两百多首诗,只是这群诗人中的部分人的代表作。透过这几千行诗,读者不难发现,它那时代的、历史的烙印是如此深刻,反映的生活面是如此广泛而有深度。  相似文献   

17.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诗中的名句。在复杂的现实社会中,人难免上当受骗,如何化解被骗后的郁闷心情,镇静地迎接快乐的日子呢?  相似文献   

18.
“人类诗意地居住在这地球上……” 这是海德格尔援引的荷尔德林的诗句。作为一个20世纪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海德格尔一生所思考的问题是:存在。他从对存在的追问走向诗化哲学,从而昭示了人类生存的道路指向:人如何诗意地栖居!人在异化、沉沦的非本真生活中如何争取过一种本真的、自由的、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也启迪诗人用诗去言说世界性的生存,敞明存在的真理,寻找精神生活的家园。 (一) 海德格尔的全部哲学都是围绕“存在”问题而展  相似文献   

19.
驴、牛和马是古代的坐骑,但在中国、朝鲜、日本的传统诗文和绘画中,“骑驴”、“骑牛”或“骑马”却有着特殊的象征意味。唐代诗人孟浩然作为一个布衣诗人,他的骑驴在后代形成了一个典范。朝鲜古代文人接受了这种传统,但结合其自身的生活而选择牛为坐骑,其蕴含的精神同于中国诗人之骑驴,都是和骑马相对,表现了在朝与在野、出与处、仕与隐的对峙。有趣的是,尽管在日本诗人笔下也有骑驴的描写,但却消释了驴马相对的政治意味,仅仅是出于对中国诗人外在标志的模仿。从三个国家汉文学中有关骑驴和骑牛的描写中,可看出汉文化圈中文人观念的形成、演变以及东亚文学世界中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相似文献   

20.
《山居秋暝》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它引起了历代人的思考。从美的角度来看,它具有一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审美积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哲学角度思考,它把佛教和儒家的思想有机统一,是王维艺术人生和现实人生矛盾冲突的完美结合,今天读来仍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