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道德情感、礼仪风俗和文学艺术观念等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形态的文化),随时左右着国人的各种行为活动,当然也左右着广告的发展变化,而且还渗透于广告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之中.由传统文化内涵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所决定,它既可促进现代广告的发展,亦可对现代广告起阻碍作用,为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尽量减少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发挥它的促进作用,从而创作和发展具有民族品牌个性、形象清晰鲜明的本土化广告,并在此基础之上走"标准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道路,让中国广告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对焦作地区历史文化的称谓,曾出现了多种概括.本文针对"山阳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称谓,以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史实,从文化发生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军事地理环境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焦作地区地域文化称谓的界定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以为还是以"覃怀文化"的称谓来界定焦作地区的历史文化为最佳的称谓.也只有"覃怀文化"的称谓,才能体现焦作地区丰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灿烂.  相似文献   

3.
青蛙美女的婚恋——"神蛙丈夫"故事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世界著名民间故事类型"青蛙王子"的中国型式--"神蛙丈夫"为题,运用母题和类型研究法,将其繁多复杂的异文划分为四个类型,并且较为深入地挖掘了该类型故事包含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它在中国的传承源脉.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继承和坚持,更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突出了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力这一生产力标准的重中之重,强调了文化力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实现人民利益的多重层面,而且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与执政规律的高度出发,为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正确的执政纲领和自身建设纲领.  相似文献   

5.
工业技术文明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成果,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生态危机。历史发展到今天,要求广告自身进行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广告应从过去的单一的商业性广告中走出来,大力发展社会文化广告,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宣传"生态文明"、"环境文明"、"生态效益"、"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以及"学会关心"等全新的文明观念,疏导社会文化心理,建设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帮助社会全体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现念体系,以利于社会健康有序和谐地运转,使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语phatic communion有"应酬语"、"寒暄语"、"客套话"等译名,即所言所语并非为了提供某种重要信息,而意在建立或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酬语"的文化共性是指任何民族文化缺之不可;"应酬语"的文化差异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情感.我们认为汉语"应酬语"的口译原则,在现阶段仍应以照顾"老外"的情感为好,即要跨越其字面"语言意义"而译出其"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7.
释"好”     
自<说文解字>始,便将"美也”作为"好”字的本义,这实际是根据"好”字后起义所作的误释.根据分析甲骨文、金文"好”字的最初字形结构,并结合对相关的铜器铭文和文献的考证,"好”与"妃”字原本为一词二形,本来词义为男女匹配为偶,作为动词时为匹配义,作为名词时为配偶义.随着词义的发展和字形的演变,"好”与"妃”由二形一词演进为二形二词,匹配为偶之义由"妃”字独自承袭,致使"好”字本义湮没.  相似文献   

8.
对家族题材的开掘,一直是历代文学家关注的焦点.<白鹿原>浓缩了关中地区的文化特征,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家族文化的矛盾性.作者审视宗法伦理时,陷入了"二难"境地,表现出对"文化重建"的困惑与焦虑,这样给作品增添了厚实感.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发展是硬道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观念,必须强化"学习”、"阵地”、"素质”、"基层”的意识,必须做到要有"公仆本色”、"民主作风”、"富民责任”、"奉献精神”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具体科学及科学同类的精神成果.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这觉醒或觉悟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并没有实质上的递进关系;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是主体自我反思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哲学的对象上,表现为"理念的世界"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科学所面对的"事实的世界",这决定了哲学体系之间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的对象,决定了哲学没有科学意义的"真伪"、"是非"之别,不同的哲学智慧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与发展的视野里,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农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其中的深度忧患.农业现代化程度落后的现实与社会对农业高度现代化依赖日盛的矛盾和农业质态水平低下的状况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的矛盾,昭示着"常规农业现代化"模式已成穷途末路,并将"生态农业"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生态农业”即“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法治农业”,它内在地包涵了科技进步及其法治化和制度创新及其法治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本身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过客>中的"过客""少女""老翁"三个人物的形象内涵从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内心三个"自我"的象征.而鲁迅小说中那些主体感情色彩极浓的人物形象的精神内涵无疑和鲁迅的精神内涵一脐相连,他们身上大致体现了鲁迅的思想发展变迁历程,折射了鲁迅在不同时期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甚至人生经历.这里将鲁迅笔下主体性极强的人物分为过客型、过客--老翁型、少女--过客--老翁型三类.紧扣过客的精神内涵,重点论述前两类人物类型,阐释他们的"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的生存方式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3.
西方人类学文化变迁的许多理论和观点不仅适用于黔东南民族文化变迁研究,而且与中国学者的研究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双方使用的方法也不谋而合。但另一些观点和理论上有较大的分歧,比如关于文化人类学家作为变迁计划的促进者应为谁服务的问题;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化是否由新教伦理所导致的问题;关于“同化”和“涵化”的定义;关于变迁目的和方向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或网络技术和知识创新基础上的一种经济形态.新经济的实质是知识经济,但却不能简单地把二者等同起来,新经济只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或启动时期.新经济也不能等同于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所指的是电子商务与网上银行,它是新经济的重要因素或一种形式,不是指新经济的全部内容.如果把新经济等同于网络经济并大肆报道网络成了暴富的"快速路”,新经济概念可能被人扭曲,如不加引导、调控,就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网络泡沫”,进而发展成为"泡沫经济”.[  相似文献   

15.
从<吕刑>看"明德慎罚"思想在西周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德慎罚"是西周统治阶级重要的政治理念,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它也发生了变化,周初以敬民保民为核心,民本是其最大特色;西周中后期,它演化成治民的工具,君本成了最基本的特征.王权的日益稳固和隆升,是促使其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三新”词语(即"新显修辞”、"新显词义”、"新显词语”)大量涌现,在口语中,人们往往会用重(zhong)读的方式来提示强化;在书面上,则往往会采用在新词语上加引号的形式来提示强化.引号的功能之一是成为"三新”词语的标志,当"三新”词语渐变为人所熟知,成为固定静态词语之后,也就不再需要引号这一形式标志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文坛出现"论鲁"风。通过分析,指出所谓的与鲁迅"断裂",不过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优秀传统的"失语"。其内涵是以浮躁取代辩证认识,以蔑视权威而否定文学需要主流,文学需有崇高。鲁迅实际是文学要体现先进文化的代表,鲁迅思想推动中国文学走到今天。在21世纪到来之际,要继承发扬鲁迅精神,使文学事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权分立"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重要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但"三权分立"又如此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我们应根据现实的发展,减少其内涵限制(以拓宽其内涵容量),扩大其外延的范围(以包容更多的领域、内容、事物),将其定义为"三权分立"是集团性的利益主体为了保证自己集团整体的利益向符合集团整体价值目标健康发展,反对腐败,防止个人专断,防止公共权力被个人滥用和决策重大失误而对权力进行制约的规律或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原则,古今学者做过不同的诠释,其中"人不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人不论品行善恶,都可以接受教育”两说符合孔子的本义,但它们并非"有教无类”的全部含义.从孔子的全部教育生涯看,"有教无类”还包含有"人不论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和"人不论年龄大小,不论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两层含义,这两点学界至今少有论及."有教无类”原则所包含的丰富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今天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教育改革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