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MFS的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国际接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接轨的背景;详细介绍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的基本框架;从统计框架、统计内容、机构部门设置和框架设计的依据四个方面将MFS与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框架进行比较;提出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接轨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货币与金融统计是宏观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协调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制度,增强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可比性,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颁发了一部专门的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MFS是关于货币与金融统计表述方式的国际准则,范围覆盖了广义金融的各个方面及相关经济活动,内容包括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定义、分类、指标、方法和表式等。在概念和原则上,MFS与1993年SNA保持一致,并与《国际收支手册》(简称BOP)和《政府财政统计手册》(简称GFS)等国际统计准则相互协调。这样,MFS为保证一国…  相似文献   

3.
货币总量统计在货币政策制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于200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国际准则——《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它无疑是各国编制或公布经济和金融数据的指南。在探讨国际准则MFS货币总量界定及其选择标准的基础上,评价国际准则MFS货币总量测度方法,从中得到启示,以期为中国货币总量的测度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货币统计是宏观经济统计的一个专门领域.自从IMF在2000年正式推出<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之后,MFS已被IMF许多成员国承认并采用,成为许多国家规范货币统计的基本框架,也是我国货币统计改革应当遵循的国际准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国际准则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4月,中国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这标志着中国的货币与金融统计在国际接轨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虽然在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整体框架设置方面.基本达到了国际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和细节问题上,与国际标准仍存在较大差距,不便于进行国际比较.文章对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和IMF的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从框架设计、货币统计、金融统计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加快完善我国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崔名铠 《统计研究》2015,32(6):20-27
货币与金融统计(MFS)是宏观经济领域四大国际统计规范之一,其最新成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于2015年推出的《货币金融统计手册与编制指南》(MFSMCG)。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通过对MFS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就其所形成的趋势性特征进行归纳;其次,跟踪MFSMCG的进展情况,关注其与SNA等国际标准相互协调的外在要求,以及其为适应金融市场中所出现的各类新情况而不断修订的内在逻辑;最后,对照MFS国际标准来审视我国现有的货币与金融统计体系,并提出加快推进金融统计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给出了《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MFS)对金融存量流量的界定,并从指导原则、项目详尽性和统计估价体系三个方面对1993年SNA与MFS的统计估价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对MFS中的市场价值法、公平价值法和其他特殊金融资产的估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结合中国货币与金融统计的实际,对主要的金融存量流量———资产负债等估价问题提出了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8.
货币统计与金融统计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过去面向金融领域的统计一直被称为"金融统计".2000年,自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颁布世界上第一部<货币与金融统计手册>(简称MFS)准则后,我国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开始出现一个新名词"货币与金融统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尤其是中国加入GDDS后,按照有关国际准则对金融机构部门进行科学的分类是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接轨的一个基本保证,与MFS等国际准则比较,我国的金融机构部门分类还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重点分析了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国际准则中金融机构部门分类的特点,提出了我国金融机构部门分类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主体,以国际收支统计(BOP)、货币与金融统计(MFS)和政府财政统计(GFS)为补充的四大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我国宏观济发展脉络,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