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太原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多元化”技能培养模式的说明,阐释了“多元化”技能培养模式的理念和运作方式,分析了“多元化”技能培养模式实施所需的保障条件,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物流业快速发展和物流人才需求剧增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职业导向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订单武”、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特色,对培养合格的技能型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如何推进课程思政融入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以课程思政为裁体探索“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我们团队做了大量的思考与实施,总结出“挖掘-融入-建库-评价”四步法供大家参考学习。一、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起源结合15年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职教经历来看,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均有不少同学会问老师我们这个专业学什么、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的兴起,“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等政策的推进,乡村“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对乡村物流现状的分析,结合相关政策,提出快递、客运、商超三者间的合作模式,即“快-交-商”(ETS)模式,运用改进的Shapley值法计算收益分配,以朝阳市喀左县十二德堡镇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快-交-商”模式可行,为实现当地“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增加物流链条各方收益、提升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等提供了理论支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新兴专业,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的探索研究。本文以北京化工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为背景,创新培养理念,提出物流管理专业应以“依托优势、坚持特色、错位竞争”为指导原则,并对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冀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物流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应用了物流企业创建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学生模拟创建物流企业,提高专业种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熟练掌握到所学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步入职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经济信息化和服务化趋势,物流产业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期。而我国物流人才大多停留在实践培养阶段,全国大专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仅有1%,能培养物流博士、硕士的院校更是凤毛麟角。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已经凸现,高层次物流人才成为竞相争夺的焦点。据一位外资猎头公司的主管抱怨:外资、合资企业的物流经理需求量连年增加,而市场可供选择的物流经理“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8.
八方物流学院是福州大学与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创办的新型一级学院。福州大学物流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已走在福建省高校前列,福建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福建省属最大的国有交通运输物流企业集团,八方物流学院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物流“政-产-学-研”强强战略联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物流信息平台的区分及规划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公用”、“共用”物流信息平台概念上的混合、交叉使用和隶属、权责关系不明晰,严重阻碍了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建设进程。鉴于理论上对二者的全面区分和明确定位尚不多见,谈论文从权属特征、服务范畴、标准化程度、资源整合等方面区分了“公用”和“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不同点,并阐明了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分析物流信息平台规划运营特点,论述了物漉信息平台的投资运营以及构建问题,进一步提出三种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模式;运用实例,着重介绍了“协同模式”中适用于资金实力比较雄厚或来源渠道畅通区域的“自上而下”模式和企业共用物流信息平台的发展已初具规模,需要规范、整合区域的“自下而上”模式的具体规划运营方法。所提模式比较适合中国目前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促进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构建,推动物流信息平台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业务耦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将物流供给、物流需求、物流中介和物流环境进行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业务耦舍系统,通过系统内各个供给单元与需求单元所构成的业务模块的互相作用、影响和转化,产生“1+1〉2”的效果,不仅可以促进物流企业的业务创新,也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整体价值的增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持续升温,高职高专院校对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已迫在眉睫。适应物流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要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三大原则。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目标,完善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管理,大力开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竞赛是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是其总纲,为了保证总纲的顺利实施,《学记》继而提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学制体系、管理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并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学记》中的“教学为先”、“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善喻”等命题,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高质量物流人才的重要支撑。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拟构建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等模块在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从做好物流人才市场需求预测、加强教材建设与教学大纲修订、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建立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等方面确保课程体系的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毛泽东思想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门课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教学内容的整合。这种整合应当根据三大理论成果以及新理论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把三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完整、统一的内容体系,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概论”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两课"教育的重要目标."两课"教学必须通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新教法、增加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实施"两课"教学中的人格教育.唯有如此,方能使"两课"教育成为真正的思想政治高地,并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6.
生态道德教育是全面反思社会发展的得失而提出的新思想,肩负这项时代使命已成为21世纪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课堂教学有利发挥高校老师在德育中的主导作用,有利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突出学生的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高校实现德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项紧迫性、基础性的工作,进课堂是生态道德教育长期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课堂教学应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行质量工程这一思想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型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为高校学生打基础的中学阶段,中学历史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高校的要求,为高校输送更加优秀的学生,这成为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尤为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三维”教学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课堂除了传授生物学知识也应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坚实阵地,特别是在情感教育方面,生物课还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优势.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挖掘生物学科中的情感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生物课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重构原意"与"创生意义"是教学中"理解"的两种形象。"重构原意"下的教学展现为对客观化知识的偏好、对传递型教学的信守和对符合性评价标准的青睐;"创生意义"下的教学显现为对建构性知识的追求、对对话教学的倡导和对生成性评价标准的切近。基于教学作为德性生活的要求,实现从客观化知识到建构性知识、从传递型教学到对话教学、从符合性评价标准到生成性评价标准的转换,即从"重构原意"到"创造意义"的转换,反映了教学"进化"的逻辑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研究型教学要求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意识(思维)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找到与大学生课堂教学密切结合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尝试大学生作业课堂陈述的“三段式”教学——要求学生辨析作业背景、提出观点、陈述理由,并即时进行内容控制和质量评价,可将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和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统一,并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此教学方法在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实现了课堂教学重心向大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方向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