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辞书编纂对声训材料的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训是一种训诂方法,既可推求语源,又可解释字、词意义。在编纂以释义为宗旨的辞书时,引用声训材料应弄清其类型、来源。训释字、词意义的声训以及推源兼释义的声训可直接引用;纯粹推求语源的声训不宜引用。  相似文献   

2.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集中体现了清代训诂研究的最高水平,梳理其中有关语源研究的材料对传统语源学史和当代语源学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重点考察统计“转”(即转语)在该书的使用分布情况,那些涉及词(字)的语音关系确实相同相近的“转”除可能指同源词外,还可能指联绵词或名物词及其一个音节的不同书写形式,理解时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音同音近,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又由同一语源滋生出来的一组词为同源词。为同源词而造的一组专门书写符号为同源字。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由于未强调同源词语源上的亲缘性和字、词不分等理论上的缺陷,故在同源词系联中,把一些通假字、同义词、同音分化字、异体字等亦误为同源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解并阐释了“斤”“舍”两个字义序列。“斤”的语源意义是小,其字本义是斧之小者((?)了):“舍”的词本义是放下,其字本义是发布。这两个字的字本义都是词的引申义,而不是词本义或语源泉意义。由是观之,一概以字形为依据,一概以字本义为词的初义,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方法论错误。  相似文献   

5.
成语,指“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成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能有出处。”(《现代汉语词典》1979年版)英语成语的构成情况,亦基本如此。英语成语在形式上虽然没有象汉语成语那样多由四个字组成,但它们也有固定的形式,其词序不能随意改变,也不能用同义词来取代其中的一些词;许多成语也有它的典故和来源,其含义往往不能  相似文献   

6.
同源字是指读音相同相近、意义相近相通并由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一组字。同源字的系联和研究,打破了汉字形体的束缚,从字与字语音上的联系寻求其意义上的联系,对于考证词语命名的由来、考察字义演变的轨迹乃至词汇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王力先生《同源字典》的问世,标志着同源  相似文献   

7.
上古汉语“夫”字与人类学上之成了礼关系密切,基本义指“成年男性”。通过对汉藏 语系各亲族语言中有关“人”之语音的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本词应是“夫”义扩大而来,因此, “夫”字应是汉藏语系内共同的基本词汇之一。族源问题与语源问题常常互相渗透,不能作如 是观,汉藏语系内各亲族语言同源之研究就很难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8.
近代汉语异形词的来源非常复杂.从文字角度看异形词的来源,包括因古今字、异体字、正俗字而形成的异形词;语音角度来看异形词的来源,包括因通假字、古今音变、方言音转、听音为字、连绵词、外来词而形成的异形词.有不少异形词的形成是同时具备多种原因的.  相似文献   

9.
异形词主要有七个来源 ,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 :一种是全部由纯表音字组成的多音节单纯词以及由纯表音字与非纯表音字组成的多音节词。这一类词重音轻意 ,用字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使同一个词形成多个不同的词形。另一种是使用音同 (音近 )义通的字如使用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等。其次还有五个方面可能产生异形词 ,其中通用辞书编写人员用词用字的倾向性和政府语言政策变动可以形成系列异形词。制止新异形词产生的主要方法是保持语言政策的一贯性 ,推广普通话 ,提高全民用字用词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0.
假借义与语源义在概念上迥然有别。假借义是字义的一种 ,与字的本义不相关。语源义是同族词所共有之义 ,就具体的词而论 ,即是该词的命名之义。语源义既可能是词的具体义项 ,又可能是某一义项的义素。在实际语言中 ,假借义与语源义有时又有一定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 ,又不应将它们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汉字的形体总是携带着可供分析的意义信息,通过对“昜”和“易”的甲骨文、金文构形构意分析,得出:“昜”的造意是“云开日现光线下射”,“易”的造意是“日月半现光辉交互”。一个汉字作为词使用时的众多义项,总是在该汉字的造意基础上引申衍生的,汉字的造意是该字作为词孳衍的各种意义的语源。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词据或语源研究存在明显的弊端,有必要探索解决的途径。基于系统语源学思想,以证实、证伪、计量等多种方法,通过立足于太阳概念词"日"的语源实例分析,提出并论证语源关系的系统指标、语源信度,可以将语源研究朝有向性、确证性方向推进一大步,提升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语源研究与连绵词的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源的研究可以使我们通过音与义的关系寻找字源、词源 ,揭示一部分连绵词的成因和特点 ,同时语源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训释古籍文献中的连绵词语意 ,明确一词多形的一组连绵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或文字假借关系 ,进而准确训释今天已经成为双音节单纯词的现代汉语连绵词词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证了敦煌变文中“五轮投地”一词的语源 ,认为它是梵文panca -mandala -pranama的意译 ,并从汉文佛典中找到用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考证了敦煌变文中"五轮投地"一词的语源,认为它是梵文panca-mandala-pranama的意译,并从汉文佛典中找到用例.  相似文献   

16.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讬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汉语词的理据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汉语中的大部分词具有理据性,论述了词的理据性与任意性、词的理据与词源、词的理据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同时对汉语词的理据类型做了分析归纳,将汉语词的理据分为摹声、语源、特征、替代、典故、简缩、禁忌等七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词的理据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词义或语源,必须了解汉字和词的关系.我们研究词义及其变化,都是以汉语的词为对象的.词是构成语言的材料,词是用语言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符号把语言“写”出来,使它变成可以看可以流传的东西.因此,词和字,语言和文字,决不是一种东西.语言中的词语是人们在社会中共同创造的,它不能由几个人任意加以制造或改变而强加给人们.文字则不然,  相似文献   

19.
"乞"字被动句是近代汉语中的特殊被动句式,前辈时贤多有关注。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近代汉语"乞"字被动句在发展演变上有两条路径。一条是与《水浒传》《金瓶梅词话》《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吃""盙"相同的来源,即"乞"是"吃"的同音借字;一条是与明本潮州戏文和现代汉语方言中被动标记词"乞"相同的来源,即"给予"义动词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糜汤”是宁夏及西北地区的方言词,在宁夏方言研究的著作中都写成了“米汤”。“细碎稀烂”是“糜”及其同源词共同的语源意义。在古代文献中,“饘”、“粥”、“糜”既可以泛指粥,也可以略有区别。“糜”是“”的同族孳乳字。“”是黍类作物,籽粒细小,可以为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