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是描写北宋末年一次农民起义的故事。宋江,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首领,而在作品中又是被主要描写的人物。因此,宋江问题,关系着整个“水浒”这部作品问题,关系着作品中所描写的农民起义这个事件问题。宋江同鲁智深、李逵、武松等一样,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是“妇孺皆知”的。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说法不一致。有的说,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才。他领导梁山泊起义农民所做的事情,完全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不是为了别的。一开始就在封建统治政权之中当小吏,他盼望着一步一步爬上去,目的在於更多的为封建统治阶级出力。由於某些“奸臣不?”,被迫走上梁山。上了梁山,反“贪官污吏”,在於建功立绩,以达朝廷“中用”,好来向他们“招安”。由於他的积极追求,结果受了“招安”。受了“招安”以後,一连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皇权主义给予农民起义的所谓积极作用,议论颇多。但是,检验历史科学的唯一标准,应是历史实际。事实上,当农民起义军打起皇权主义这面旗帜时,他们岂能料到,这面旗帜上竟分明地绣着两个触目惊心的黑字——失败。 中国自周秦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大肆鼓吹“天命论”、“君权神授”、“真命天子”,极力地神化封建地主阶级的总头子——皇帝。还拚命地宣扬“三纲”、“五常”等一整套封建纲纪、理论道德,以维护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历史上每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后建立起来的封建新王朝,会否有过“让步政策”的问题,历史学界正在热烈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列宁著作中会经不止一次地提到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让步”的问题。因而认为,中国封建新王朝会经有过“让步政策”的说法,是符合于  相似文献   

4.
所谓伦理思想中的近代因素,主要涵义是指与封建正统伦理思想相区别的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平等自由意义的伦理思想因素。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伦理思想主要是儒家伦理思想,它是维护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宗法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以后,直到宋明理学家把这种纲常原则不断抽象化,膨胀为宇宙本体,神化为“天道”“天理”,从而在哲理上系统论证了封建纲常伦理秩序的合理性、神圣性和绝对性。封建统治阶级又不断地提侣“移孝为忠”,把人伦原则上升为政治原则,并与族权、神权、夫权相结合,把政治化的人伦原则进一步强化为法律原则,窒息了人们个性的自由发展,培养了人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社会,由不同的特权和社会地位构成的等级制,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由于土地占有及与此相应的政治权力的相对稳定性,等级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维护封建等级制与反对和突破封建等级制的斗争,一直成为封建社会斗争的焦点之一。它对于封建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都有重要的影响。一、封建等级制的特点封建等级制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形成的权力与地位相对稳定的一种阶梯式结构,它不但对被统治阶级有很强的排它性,在等级的阶梯之间也互有排它性。最典型的如魏  相似文献   

6.
孔子要平反,“孔家店”要打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了这个题目,有的同志可能感到奇怪:孔子要平反,倒不妨作为问题提出来讨论;“孔家店”要打倒,难道我国今天还有什么“孔家店”的踪影吗? 同志!你误解了。孔家店并不是说真有个什么店开设在哪里,它只是个象征性名词,指的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把孔子神化、偶象化,禁锢人们思想、维护吃人礼教所搞的那套把戏;“打倒孔家店”则是“五四”时期反封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赵建民同志在《试论中国与西欧的封建城市问题》一文(载《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中的一些论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 赵建民同志说:“中国与西欧兴建城市的主体不同”,“中国的封建城市是由封建统治阶级建立的,西欧的封建城市是由被统治者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并不尽然。  相似文献   

8.
法与特权     
特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封建所有制经济的必然反映。封建制的法,就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地主阶级利益、镇压人民的暴力工具。封建制的法有极其鲜明的等级特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礼”就是等级名分,“刑”就是刑罚惩罚。“刑”只适用于没有任何权利的“民”即奴隶和农民,“礼”只适用于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有人触犯刑律,则享有不受惩罚的各种特权,如“八议”,如“请”、“减”、“赎”,如“当官”等等,皇亲贵族和各级官吏及其亲属犯罪,或赦免、或减刑,或以官职当罪,或用钱赎罪、降级或革职。仅“赎”一条,就坑害了无数赤贫和少地的农民。贪官恶吏巧立名目、敲诈勒索,农民只有呼天抡地,  相似文献   

9.
封建王朝官吏考核制度,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封建国家不仅需要设置大量的官吏,建立庞大的国家机器,而且为着这个国家机器能够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进行运转和发挥作用,还特别注意了对官吏实行考核。韩非子曰,治国之要,在于“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看来,封建家庭是封建国家的缩影,君与g的关系,等同于父与子的关系。因此,在家“尽孝”与在国“尽忠”是一致的,而且只有在家“尽孝”,才能在国“尽忠”。正所造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在封建道德教育中,特别强调家庭道德教育。历代统治者及官僚士大夫,写下了一系列这方面的书。《颜氏家训》则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部。本文拟对《颜氏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哪一个朝代的统治阶级,都把道德看成是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工具。一方面,他们用统治阶级的道德信仰为法律制度辩护;另一方面,又利用统治阶级确立的法律制度去推行和维护他们所推崇的道德规范。从夏商的“德主刑辅”,到春秋战国时的“礼刑并重”,到西汉统治阶级“以法诛恶,以德劝善”的治国思想,无不体现了他们的用心。汉朝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贾谊认为:“德治”和“法制”具有不同的作用,他把“德治”比喻为“人主之芒刃”,而把“法治”比喻为“人主之斤斧”。所谓“芒刃”是指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水浒传》中的“征方腊”,有一种相当普遍而且牢固的看法,即方腊是完全正义的一方。而宋江则完全是非正义的一方。十年浩劫中的“评《水浒》”运动,不必提及了。就是今天,我们有此同志也还是认为:宋江“征方腊”是“完全蜕变成了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工具”,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别动队”。等等。由此,不由不引起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中国历代统治阶级实行“以纲纪而统,分层而治”,以纲为经,以层为纬,上护其下,下卫其上,使整个统治集团象一部机器正常运转。这部机器是否转动得好,看其是否得到人才,得才则兴,失才则衰,人才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关键。所以,历代统治阶级很注意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研究。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于振兴中华,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历代统治阶级,对于人才在巩固自己统治的重要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在夺取政权时,得人才则胜,失人才则败;在巩固统治时,得人才则  相似文献   

14.
贞节观念是人类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也是一定社会生产和家庭生活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家族子嗣的兴旺,为了保证其后代的纯种,妻子则必须对丈夫保持绝对的忠贞。所以,所谓贞节观念,实质上就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维护父权制个体家庭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封建礼教压迫约束妇女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水浒》中的宋江是个叛徒、投降派的头子。但是《水浒》却把他吹捧为既是下层人民拥戴的“义士”,又是封建统治阶级不可多得的“忠臣”,妄图使人们依照宋江的样子,做封建统治阶级的驯服奴才。其用心恶毒,实非一般露骨地诅咒农民革命的作品所能比拟!但是,由于它塑造了宋江这个投降派的典型人物,描绘了一条完整的投降主义路线,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极好的反面教材。剖析这部反面教材,对于我们识别投降派,批判投降主义,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和路线斗争觉悟,实在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6.
(一) 一部政治上根本反动的文学作品,能够象《水浒》这样长期广泛流传,从而流毒甚深的,确实并不多见。《水浒》之所以能够如此,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在于它歌颂了“惟以招安为心”的投降派,宣扬了投降主义,适应了封建统治阶级破坏农民起义的政治需要,即所谓“使好勇疾贫之辈,无以为口实,则盗弭矣”(大涤余人:《刻忠义水浒传缘起》)。因而,明清两代的封建统治阶级,上自皇帝,下至一般地主文人,大都把它看成是“圣贤彰瘅  相似文献   

17.
贾谊的民本思想和汉初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有远见有作为的思想家、政治家,总是把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民本思想联系起来考虑的。汉初的贾谊,就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对这一问题有深刻认识的青年思想家。他的民本思想,反映了识时人所未识、悟时人所未悟的远见卓识,堪称我国汉代封建社会前期民本思想之冠。《新书·大政》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贾谊的民本思想。他相当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的力量,认识到人民是封建统治基础的真理。“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没有人民,封建国家就失去了统治的现实性。人民又是封建国家、封建君主赖以生存的命脉,“民无不为命也,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衰失了命脉,国家要灭亡,各级封建统治者都无法生存。人民不是依赖国和君而存在,而是国和君靠了人民才能生存。“民无不为功也”,“国以民为兴坏”。封建统  相似文献   

18.
自汉武帝以来,儒学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历代帝王无不悉心倡导,唐朝统治者自然也不例外。由于唐王朝是统一强盛的封建国家,尊儒崇经也就带有统一时代的特征。《旧唐书·儒学传》序云:“古称儒家者流,本出于司徒之官,可以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莫若于此焉。”这就揭示了唐统治者尊儒崇经的政治目的,无非是为了维护君臣贵贱那一套封建等级制度。正是在这种思维指导下,唐朝统治者采取了尊儒崇经的政策。隋朝末年,战争频仍,儒学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史称“隋季版荡,庠序无闻,儒道坠泥途,诗书填坑”①,这充分说明了隋末儒学颓废,斯…  相似文献   

19.
在《水浒》百二十回本第七十二回,宋江表演了一出“子见南子”式的丑剧,充分暴露了他投降主义的丑恶嘴脸,和甘当反动的封建统治阶级忠实奴才的反动本性。拿来和“子见南子”的丑剧对比、分析一下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报纸起源很早,据有关文献记载,起码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统治阶级官办的“邸报”出现了。邸报所刊载的内容,多是皇帝的命令、文告,臣下给皇帝的奏章,以及官吏的任免情况等等。它是封建统治者用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的工具。到了宋代,除了统治者官办的邸报(这时亦称“朝报” )外,出现了一种多登载“或是朝报未报之事,或是官员陈乞未曾施行之事”等内容的所谓“非法”的私人报纸——小报。这种小报产生于北宋中后期,盛行于南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