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在翻译活动中处理好文化差异是翻译成功与否的关键,只强调单语文化势必会影响译文质量,在讨论涉及英语字母、语言所表达的言外之意等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特征鲜明的语料的译法基础上,提出翻译活动中双语文化的融合与转换之对策,以此实现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涉及到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本文从《红楼梦》两个英译本对其中隐喻的翻译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了英汉语隐喻中包含的宗教文化差异,文化意象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以及物质文化差异;并在分析中讨论了文化在翻译中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翻译已不再仅仅是两种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然而,文化各有其特性,没有完全相同的文化。所以,在翻译这种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文化差异。结合异化翻译理论以及对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证明异化翻译可以凸显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翻译活动是一种语言活动,它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自我理念属于文化深层结构中的要素,是隐蔽文化的要核之一.从不同文化的自我理念差异出发,透过表面去挖掘影响和制约翻译的文化因素的深层根源,将更有助于译者从根本上认识并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跨越这种文化差异为英汉翻译带来的重重障碍,在翻译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常常折射出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是语言的结晶。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与交际的工具,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翻译过程中会有一些文化差异现象出现,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应采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方法来分别处理文化差异现象,才能真正做到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6.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翻译者要成功地进行语言转换,必须要了解相关的中西文化背景知识。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保证翻译作品成功的关键。归化和异化是常用的处理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翻译既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文化密切相关。由于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差异已经成为翻译的一大障碍。本文主要讨论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主要的补偿手段,争取达到功能对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商务英语翻译领域,商标翻译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文商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有不同汉字与英文单词之间的转换,还有不同文化认知之间的转换,而文化差异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认知中集中体现出来。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中文商标英译中的常见方法,以更好地明确中文商标英译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层面的转换活动,而是被提升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建构成为跨文化语境下搞好翻译工作的关键,因此翻译工作者必须要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运用跨文化的思维,转换翻译视点,准确传达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处理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译者的一大挑战。本文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面对文化因素,文化与翻译技巧的关系。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是双面的。其共同点是使翻译成为可能的基础,而广泛而绝对的文化差异则是翻译的一大难题。对此,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对于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扎实的基础,其次笔者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五点翻译技巧,若能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应用可使译作更加贴近自然对等。这四点分别是:视角转换,意义翻译,增词,减词。  相似文献   

11.
察举制度是汉代选官制度的主要方式,在汉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察举制度的实施方式、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察举制度所体现的选官制度也就必然有所不同,作为选官制度的补充和次要方式还有诸如征辟、任子、赀选、自荐、以材力或者以方伎入仕等等形式。汉代选官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给后世以重要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要想提高应用写作能力,对各种应用文体都能得心应手,就需要具有模式化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各种创新思维能力。做到思维该收即收,该放就放;该规范时就规范,该创意时就大胆想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因处分不当引起高校与学生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校学生如对处分不服可以通过申诉或诉讼两种方式获得处分后的救济。但在救济方式的选择与操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据高校的管理特点以及处分的种类,为了更好的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进一步完善学生申诉体制,明确救济方式的选择,加强申诉与诉讼之间的衔接。  相似文献   

14.
讲座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际形式,讲座者所使用的语言既不是典型的书面语,也不是典型的口语。本文根据教育部的一位官员在一次教育论坛上的发言,从补救及填充词语、句子结构和语篇连接词语三个方面来分析讲座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人们准确表达生活的必要手段。修辞要适应题旨情境,要根据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地表达思想的需要。修辞方法是题旨情境的表现形式,题旨情境决定修辞方法的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赋予了各民族语言不同的内涵,并制约着各自使用语言的独特方式。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探讨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和使用的影响,以及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利用英汉思维方式对比指导学生的语言写作,以期能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为减少母语负迁移提供一些理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7.
对公共关系涵义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由于公共关系的涵义的开放性和发展性,以及作为概念存在的零度与偏离的语言学特性,对之进行分解与融会式解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本文从公共关系原文PublicRelations入手,运用分解与融会的方法进行读解,以期对公共关系的涵义有系统、丰富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络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因其存在方式的特殊性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文学的审美特性:运动的审美方式;快感式的审美体验;生命本真的审美内涵和艺术欣赏的多维审美角度.  相似文献   

19.
比喻的认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其认知功能有四:1.开辟认识世界的新途径;2.扩大人类的认识视野;3.加强认识深度,创造新的思想;4.是提供类推证明、揭示事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或此或彼几乎与齐克果一样著名,它代表了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也是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道路的选择。在齐克果看来,人生有三条生活之路可走,分别是感性的、伦理的和宗教的生活之路。三种生活之路是以人性为基础找回自我的过程,基本目的是反对黑格尔时代的公共理性氛围,指责这一氛围使人迷失自我。本文仅探讨前两条道路。因为这两条道路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走得通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