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十五世纪初期,明王朝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学术界已对它作了很多研究.但对郑和下西洋与福建私商贸易的关系这个问题,却不见有专文探讨.弄清这个问题,对正确评价郑和下西洋,无疑是重要的.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2.
以学术史的眼光审视郑和下西洋盛事 ,当代郑和研究学者普遍认为 ,真正称得上对郑和及其史迹作较完整的研究 ,当为近代之事。“1 90 4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以笔名‘中国之新民’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文……对于传统史学具有突破性的意义”① ,“首先揭开了近世郑和研究的序幕”② ,乃近代中国人科学研究郑和的开山之作。 1 90 4年具有标志性意义。但是 ,这一为学术界普遍接受且几无异词的“1 90 4年说”却是错误的。最近笔者查阅发现 ,刊载梁启超文章的那期《新民丛报》是 1 90 5年 ,而非1 90 4年。尽管只相差 1年 ,但准确弄清楚…  相似文献   

3.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第一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郑和的学者都认为,对郑和及其史迹做出较完整研究之开其端者是1905年梁启超发表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然而,实际上1903年9月30日出版的《大陆报》第11期上刊出的《支那航海家郑和传》一文,才是近代国人研究郑和的第一篇。该文首次把郑和下西洋的事迹放在整个世界史的背景下来考察,又首次将技术工具的发展作为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问题独立论述,并首次引入当时风靡世界的海权论思想,采用中西比较的方法,针对西方海权的扩张和中国海权的积弱,希望以郑和航海的壮举来唤醒中国民众的海权意识与爱国热情。该文不仅对梁启超撰写《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基本上奠定了20世纪郑和研究的大致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良君 《船山学刊》2008,(1):190-192
在下西洋中,郑和使团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使者,在海外进行了多种文化传播活动。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还是在郑和使团与海外人民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且大多通过宗教活动进行传播,从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上,都体现了规范性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正> 我研究郑和,是从一九三五年发现郑和所亲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开始的,到与郑一钧合撰的五册《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从一九八○年起陆续出版,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郑和研究在我国第一次形成热潮,当时我在郑和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拓荒性的工作。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在本世纪初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不少论著问世,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展开了国际性的讨论。国内有梁启超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向达的《关于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国外有法国学者伯希和所撰《郑和下西洋考》,日本学者山本达郎所撰《郑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郑和首次出使西洋五百八十周年。我认为要纪念郑和、研究郑和在世界航海史上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不可不弄清他的历史,特别是他为宦的时间及其背景。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对更好地研究他后来之所以能肩负重任,数度出使各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郑和为宦的时间,史学界的普遍意见是在明朝初年,明军平云南时,郑和被掳,后随即被分发到燕王邸中成了一名小宦官。这是值得商榷的。文本拟就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时平 《学术界》2008,(3):148-155
郑和文化是近年国际上引人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21世纪初郑和研究出现高潮形势下,学术界在探索其未来发展走向时提出的新命题.笔者在考察郑和文化发展历程及其价值传承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郑和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延伸和创新郑和文化价值的一些思考.认为郑和文化应融入国家航海日纪念活动,作为永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郑和文化与郑和有关地区的地域性文化结合,形成地方文化特色,成为推进郑和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地;从郑和远航的历史中汲取人类社会共享的文明价值观,提高郑和文化的国际化水平;从文化视角促进多学科合作的郑和研究,展示郑和文化的科学、学术与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1982,(3)
<正> 郑和下西洋不仅为一代之盛事,而且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人民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历史中的一桩空前壮举,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在东南亚,郑和的纪念活动,至今不衰。因此,对郑和下西洋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成为人们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没有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常为资料缺乏而难以深入。这就需要编纂出版一部比较全备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资料。郑鹤声、郑一钧编撰的《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正是从这种需要出发编辑整理的。《汇编》所收资料内容广泛,它不仅收录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文物、调查资料,还从《明实录》、各种稿本的明清史籍、各种丛书、类书、文集、杂记、笔记、小说、戏曲、诗词,以及明代以后国内外有关著述中,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一一辑出,并酌情纳入适当章节中,使之成  相似文献   

9.
在有关郑和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贸易采办的番货,解决了明朝国用问题,如用胡椒、苏木折支官吏军士的俸禄赏赐即为一例,因此而认为郑和下西洋的贸易采办活动有利于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云云。然而笔者认为俸赏析支椒木,是明初专制皇帝因国库空虚、财政支出困难,而转嫁于百官军队的一种剥削方式。以下拟对明初俸赏折支与郑和下西洋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郑和宝船问题,过去论者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主要是忽略了一个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船只不尽相同.本文认为主要分三个时期:一、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二、郑和四至六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所用船只.本文不仅对这三个时期分别加以论述辨析,而且对宝船之名及其设计建造、数量、大小诸问题进行了考证廓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