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总量目标制度、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分类电价制度、费用分摊制度、招投标制度、发展基金制度、财税支持制度等,这些法律制度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总体而言,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制状况不容乐观,法规体系不健全,法律内容亟待完善,法律保障机制有待改进.为此应从上述方面入手,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法律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可再生能源问题涉及环境、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同时,它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权利或义务,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方式才能得到全球利益最大化.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国际合作正在蓬勃发展.具体而言,国际合作的行动主要有六种类型,每种类型均在国际政策形成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因为存在众多的、关系复杂的相关国际组织,可再生能源的国际政策正在形成一个由核心协议和补充计划组成的框架体系.其中,谈判达成的普遍性协议是核心的,其他形式的行动和计划都是补充性质的.补充性行动和计划也是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推动了普遍性国际政策协议的形成,是可再生能源国际政策的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各国的补贴政策也随之而生。但是,当前的WTO规则并无法容许可再生能源补贴之例外,再加上各国的贸易保护,于是争端不断,阻碍了可再生能源相关贸易的有序竞争和发展。为摆脱这一困境,国家需要进行补贴政策的改革,合理利用既有规则,避免武断的贸易歧视政策;WTO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在SCM协定中规定专门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制度,并注意规避补贴的滥用,防止可再生能源贸易的入侵或霸权。  相似文献   

4.
哈萨克斯坦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也已取得诸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影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的因素,诸如哈萨克斯坦周边和国内的动荡政局、哈萨克斯坦多边平衡的能源外交政策、中亚地区不断出现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及哈萨克斯坦能源竞合背后的大国政治博弈等。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需要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增强文化交流,拓展能源合作内容,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平衡大国关系。通过建设丝绸之路的能源走廊,深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油气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5.
能源法以保证能源安全,提高能源效率与环境保护(3E)为宗旨,循环经济法以促进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目标,二者具有归一性.3R是3E的上位目标,应在实现"3E"中促进"3R".促进"3R"需要政府制度,更需要市场或产权交易制度的支持,正在制定中的<能源法>与<循环经济法>都必须做出抉择.  相似文献   

6.
面对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尤其是在能源市场全球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的趋同化,为我国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奠定了现实基础。在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其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且融合度还会增加,政治化趋势越发明显。我国要通过完善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将绿色低碳作为制定能源法律及政策的价值追求、引进市场调控机制、引入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等措施,积极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再生能源法律及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技术要求高、资本密集度大等特点,资金的投入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的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制度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具体包括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银行的支持以及积极发挥BOT、能源基金、股票等市场化方式的融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和国际能源发展实况,我国需富有远见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与做法,因此,积极借鉴德国发展再生能源的先进经验势在必行。德国联邦政府第18届立法会议期间,通过10项能源议程包含能源转型的关键项目。本文建议,我国应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长远的规划与愿景、先试点再立法以及有效的激励政策是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条件;高效的储能系统、智能电网建设以及兼顾效率效益是能源转型的关键;注重监管评估、鼓励公民参与以及强大的执行力是可再生能源持久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以来,美国多项能源立法关系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联邦立法的主要措施除了进一步强化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外,还新创设了可再生燃料标准制度,并通过促进可再生燃料管线的建设和改善可再生能源的许可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此外,有更多的州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实行强制性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并提高其配额标准。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及绿色证书交易涉及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其中相关的机制设计是可再生能源政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我国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和电力市场改革的实际情况,文章利用Vensim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不同情景下配额制对电力市场和绿色证书交易市场的影响,对配额指标设定下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煤电最优基准电价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电力市场基准上网电价的增加,会刺激电力市场的总发电量增加,社会福利增加;在设定的基准电价范围内,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煤电基准电价为0.46元/千瓦时,因此确定0.46元/千瓦时为煤电最优基准电价。(2)较高的配额比例可以有效地刺激和诱导煤电厂进行绿色证书交易,加大绿色证书市场的交易量。(3)不同的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和基准电价会对绿色证书交易市场和电力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科学设计配额制度体系,加强电力市场改革,将有助于我国实施配额制政策,进一步推进“十四五”能源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