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三年《党史研究》第一期,刊载了黄显孟同志《关于“一大”前的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问题》。文章说,毛泽东在一九二一年一月廿一日给蔡和森的信中,用括号标注的那个“宣言”,“即一九二○年十一月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些党的出版物,毛泽东等在一九二○年十二月便收到了,而且秘密地广为散发。”(《党史研究》,1983年第1期第46页)我认为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
“四人邦”为了实现篡党夺权的政治野心,在党史领域发动了一场极其猖狂的进攻,上海“党史组”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就是这场反革命进攻的绝妙罪证。编写这本“党史”,“四人邦”极为重视。一九七一年上半年,张春桥亲自出马,对在上海的余党说:“中央最近不会编党史”,“要搞你们自己搞”。在“四人邦”的授意、指使下,他们竟不顾周总理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的编纂党史权在中央的指示,背  相似文献   

3.
关于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是多年来党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除王尽美、邓恩铭外一直未能肯定第三个成员。最近,笔者研究了“五四”时期山东著名人士张公制写的有关《劳动周刊》的回忆材料,《山东劳动周刊宣言》及该刊的创刊号版面,再与王用章(后叛党)所写关于《劳动周刊》的材料相印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其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简称“中央党史会”或“党史会”。它成立于1930年,主要任务是征集、研究、编印并保管中国国民党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及其史料。它同“中华民国国史馆”(1947年成立)、“国防部史政局”(1947年成立)并列为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三大史政机构,活动至今。 中国国民党党史委员会依其所在地的不同,可区分为在大陆时期和在台湾时期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重视党史教育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各大高校均在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有着鲜明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课程与党史教育衔接生硬、未形成党史教育活动制度化、教育资源挖掘力度不够、授课教师党史理论水平不高等问题。高校党史教育从教育定位上看,承担着“育人”的责任;从思想定位上看,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清醒剂;从传承定位上看,是传承“革命薪火”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将从“热度先行”“制度导向”“术业兼修”“同向同行”四个路径来分析新时代下高校加强党史教育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6.
党史学科是深受林彪、“四人帮”破坏的一个重灾区。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党史的肆意歪曲和篡改,严重地破坏了党史的真实性、科学性,加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党史正本作依据,所以党史教学困难较大。但是我们坚持了党史教学,并且使这门课程受到学生们的重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客观原因外,在主观上则在于我们力求做到实事求是,既尊  相似文献   

7.
李子木 《中华魂》2013,(5):35-36
2013年元旦前夕,意外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由阎启英担任编委会主任、中央党校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汉译珍本图典》。这是一本需要用双手捧读的皇皇巨著。这样说有两层含义:一、全书精装大十六开本,采用特种纸印刷,加之本身内容丰厚,卷帙浩繁,非双手捧之不能读也。二、从书本身的意义看,该书将107种汉译珍本《共产党宣言》以图典——珍本——赏析“三维”一体的形式编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展示《共产党宣言》这一红色经典文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路跋涉而来的身影历程,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提供了可信亦可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红色走读”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在党史自信培育中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增强大学生党史自信培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文章在分析“红色走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开展“红色走读”活动要拓展师生的有效参与和实质参与,提升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个性化与创造性水平,推动活动过程与结果“走心”“走深”“走实”,推进成果汇编与宣传展示常态化和长效化,健全“红色走读”活动的条件保障机制,实现大学生党史自信培育的扩容、提质、增效等坚定大学生党史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体现 ,其价值取向是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内容除“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外 ,还有更多极有价值的思想 ,如“生产力”的观点 ,“过渡时期”的理论等。《宣言》中的“过渡”理论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诗人笔下常常出现特殊的“美学宣言”式的作品,作为诗人对生活和艺术的某些“奥秘”的领悟和发现,它们往往比那些抽象化的论述性文字更加生动和更加深刻地表达诗人的艺术观念。通过对这些诗意化“美学宣言”的分析,并结合诗歌创作的特殊性,诗人们的这类“美学宣言”对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的重要意义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J.Q.亚当斯在与欧洲的外交斗争中,坚持美国的孤立外交传统,维护“美洲体系”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他在“门罗宣言”的三个原则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出结论:J.Q.亚当斯对“门罗宣言”的制定起了决定作用,他使“美洲体系”原则化、具体化为“门罗宣言”。  相似文献   

12.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历经了三个阶段,产生了“三个稿本”,分别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及其终稿《共产党宣言》。目前,《共产党宣言》广为人知,但《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却较少被提及。《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伴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政党的全过程,均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结晶。《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关注的焦点具有高度一致性,始终围绕着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核心内容,全面反映出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演进历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深刻性,使得《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原理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是林彪、“四人帮”在党史研究和编写中搞得最乱的问题之一。为了搞好党史的研究和编写,正确地宣传党的历史,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进一步澄清林彪、“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造成的混乱,是很有必要的。一、党史不是两条路线斗争史林彪、“四人帮”为了打倒党内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给自己树碑立传,把党史篡改成了一部两条路线斗争史。在他们的笔下,我党从成立那天起便存在着两条路线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1999,(6)
雄伟的居庸关长城脚下即将矗立一道新的城墙——“中华世纪宣言墙”本月底动工,铭刻着千篇中华英才世纪宣言的宏伟建筑将在2000年1月1日竣工揭幕,为古老的长城添画一道新时代的风景。“世纪宣言墙”是由1000块花岗岩组成,象征千年之交,墙体长逾110米,高8米,平视呈曲带形,象征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九曲十八弯,同时寓意着“连接20世纪和21世纪的纽带”:“跨越时空”为连接在宣言墙体之间的拱形时空门。这项由中华民族团结友好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华世纪宣言”活动采取公开征集和重点推介相结合的方法进…  相似文献   

15.
《共产党宣言》没有提出“三个代表”概念 ,但已阐发过这种思想。江泽民同志总结历史经验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 ,无论深度、广度均超过了《共产党宣言》中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16.
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四人帮”伪造党史,乱挥路线斗争的棍子,使一部分群众对党史产生误解,认为党史不是科学,有的学生因此不重视党史课的学习。这种现象是极不正常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公布,在学习党史的问题上,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 《决议》是无产阶级党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文件,是党史科学著作的榜样。《决议》的无产阶级党性,表现在它最真诚最彻底地忠于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决议》的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制定  相似文献   

17.
李立三的《党史报告》,与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瞿秋白《中国共产党历史概论》等文献,是中共党内早期的三大重要党史资料。李立三作《党史报告》,正值他的“左”倾路线形成之时,并在他的《党史报告》中有所反映,然而,这个报告的史学价值、成就仍然应该予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以下作一初步的研究,探讨。一、报告年代和版本《党史报告》,目前知道的有两个版本。一是中央档案馆中保存的周恩来、冯菊坡的记录稿。但现已残缺,《盲动主义时期》一节仅剩开头两句话,以下应有“盲动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国际第九次扩大会议”、“第六次大会”三部分,已经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用实事求是、以实践检验真理 的科学态度进行党史教学的问题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报告中,强调了研究党史的重要性。华主席、叶副主席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号召全党干部来研究党史。邓副主席也多次指示,党史要赶快上,趁着现在老一辈人还在,有问题还可以找他们问,再过几年,要问也没有地方问了。可见党中央对党史是非常重视的。当前的问题,是在党史教学、党史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贯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态度问题。 第一个问题:教学和研究党史必须深入揭批林彪、“四人帮”。 林彪、“四人帮”是一伙以极左派出现的…  相似文献   

19.
自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尚品社区始终把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头戏”。切实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在1941年11月16日所作的《我要说的话》(后改题为《论鲁迅与郭沫若》)的演说中,曾赞扬鲁迅与郭沫若两人“在北伐期中,谁都没有‘文人相轻’的意思,而且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事实。”指出“在广州发表的文学家宣言,周郭两先生均列了名的。”这里所说的“文学家宣言”,指的是《中国文学家对于英国智识阶级及一般民众宣言》。它最初发表在1927年4月出版的创造社的《洪水》半月刊第3卷第30期上。但在该刊上的这一宣言的末尾的“签名者”,却是这样的几个字:“成仿吾,鲁迅,王独清,何畏等”,并无郭沫若的名字。当然,在这个“等”字中,是应该包括郭沫若同志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