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徐志摩诗歌景物描写的创新意识,论述徐志摩自然观的中西文化根源及其景物诗的现代诗美特征:表现强烈的自我存在,取景造境富于绘画感和音乐感,诗歌风格富于现代的灵动感。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艺术传统中,静物画由于总是纠缠在对日常事物的细节描绘中,不能创造与纯粹的感官愉悦相对立的精神愉悦,因而被斥为机械的艺术,并被列为艺术家族中的最低形式。因此,一些艺术家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他们将静物画与伦理、艺术、审美和创造相联系,让静物画疏离对静物本身的机械的描摹,从而使静物画的价值得到重新确认。  相似文献   

3.
静物画常被认为是粗浅功夫 ,被理解为“死物” ,然而 ,静物也具有生命力 ,静物中渗透了人的活动 ,画静物也是在画人 ,借物抒情。静物画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些静止的 ,没有生命的物体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的力量 ,感受到“情”的存在 ,这也是静物画独特审美价值和独特审美情趣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画面背后的内容是一幅画的生命,揭示着生命的真实和内在的情感,这是静物画产生的感情基础。本文通过整理和系统梳理,尝试从西方油画静物的发展历程中和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油画作品里,探索油画静物独有的形式美感,感受油画静物所表达出的独特的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5.
具有楚人个性气质的沈从文,在其湘西小说中对楚文化精神表现出特有的文化体认。这便是:崇尚自然、活泼灵动;热爱生命、尊崇人性;感世伤生、沉郁忧患;神秘奇幻、浪漫诡谲。  相似文献   

6.
句式错落有致,语言灵动自然是语言有文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变化之美,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谐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辛弃疾的词中有众多的动物意象,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马意象。辛弃疾的马意象首先表现为宝马与英雄志士的组合,创造出鲜明的艺术形象。其次,他还把对马的描写从传统婉约词中的花街柳陌解放出来,重新放回到边关战场,更好地展示了其豪放之风。最后,他还善于借助马意象的隐喻义来创造雄奇灵动的意境,展示沉郁悲凉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同题集咏是元代一种重要的诗歌创作形式,参与创作的既有汉族诗人,也有少数民族诗人。北方民族诗人同题集咏创作丰赡,代表人物有马祖常、贯云石、石抹宜孙等,他们的诗作表现出豪纵阔达的时空感、灵动自然的动态美。这类诗歌是元代施行汉法、多元开发的时代产物,也与文人雅集的时代风尚、托诗留名的文人传统密切相关,它见证了元代多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9.
对灵动性的追求是小说语言走向诗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 20世纪 80年代,小说语言在诗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灵动性。如果说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是在和谐的美学理想的统率下营造诗的氛围,在“和谐”的氛围中飘动着一股士大夫式的淡雅、闲适与飘逸之气,显示出特有的灵动性,那么贾平凹、阿城、莫言、何立伟等人则是在语言的锤炼中酿造着诗意,闪现出灵动之美。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主义小说风景描写的审美心理折射出真实感、质料感、层次感和主观感。真实感是创作者与接受者相互应符的满足心理的有力认证,质料感表现出创作主体对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认同心理,层次感是审美心理的一种结构形态,主观感是一种精妙的诗意心理。  相似文献   

11.
色彩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和永恒主题,广义的色彩包含的内容很多,狭义的色彩主要指水粉、水彩、油画这三种主要形式,我们对其必须要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画色彩时要以讲究色彩关系为主兼顾素描关系,并要掌握色彩画具体的作画步骤和其各自的优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完美的色彩静物画本身也是一种创作,但作为一幅完整的色彩静物创作它和色彩写生、色彩习作近是有一定区别的,认识和掌握有关知识对色彩静物画的写生和创作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日本社会民众在日常生活以及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常有秩序的现象。日本社会的良好秩序现象和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深受“耻感文化”的影响、“耻感文化”在民众意识深处扎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耻感文化”在日本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耻”作为一种不知不觉的潜意识蕴藏于日本人的道德体系之中,制约着各种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日本的“耻感文化”是中国儒家文化中解析出的一个文化元素,但又不同于中国社会的耻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社会的形成是通过吸收外来文化并逐渐与本土的制度规范等相适应,外力作用导致了本土文化习俗与传统的突变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入、日本人的共同体意识、等级意识、各种宗教对日本人的影响等是日本“耻感文化”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耻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社会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静物写生,是一种认识和理解基本构图、造型、色彩等规律的有效方法,是专业基础训练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手段。文章对油画静物写生训练的以下几个方面:忠实于自己的眼睛,从客观物象的自然构成中发现画面;设计与构思静物画的色彩,进行系统的色彩训练;表现手段应源于物象的自然情态等入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荒诞派戏剧置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上,试图描述出现代人尤其是战后一代,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的精神困惑。这种困惑表现在五个方面:神圣感与卑贱感的冲突;力量感与较弱感双向燕强的矛盾;进步观念与重复存在感的冲突;被创物对人的主动性地位;寻求目的性的心理定势与荒诞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儿童食品包装中味觉的色彩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在儿童食品包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加儿童视觉上的吸引力,还具有一定的味觉暗示功能。色彩是食品包装中表现味觉的主要手法,绝大多数的色彩都能传达出相应食品的味觉感信息。儿童食品包装中味觉的色彩表现可以通过突出食品本身的色彩特征、提炼食品原材料的象征色、将食品味道象征色与趣味图形或文字相结合、加大色彩对比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巴黎是座既古老又现代。既美丽又优雅的城市,画家以新的意识、新的表现手法,使艺术创作与时代更加合拍,融合西方艺术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大胆地舍弃对景物细部的描写,抓住其表现物体的灵魂、大结构、大轮廓,运用具象和抽象相结合的手法,流畅而富有动感的线条,加强色彩的对比效果,挥洒出灵动的空间,突出了中国画特有的笔墨印迹和现代人的情趣。  相似文献   

17.
《尘埃落定》把传统历史小说的碍重史感与新历史小说的灵动融为一体,完成了历史小说创作的正题(传统历史小说)的反题(新历史小说)之后的全题。其诗化的文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抒必叙事模式,接续了诗化小说的现代文学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关、韵律关颇具艺术魅力,而语言运用中表现出的鲜明、可感、生动的形象性,是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并反复推敲、锤炼的结果。寻求最贴切、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以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达到诗词语言艺术上的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明显的中国情结,她的小说《中国佬》就是例证。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实现“美国梦”后产生的空幻感印证了当代华裔文学叙述中的文化悖论现象,即身份认同的困惑和生存状态的悖反现象。  相似文献   

20.
关于第六代导演新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第六代导演电影新作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新作显示出影坛新生代的创作活力和艺术个性,其特点主要是关注当下平民生活,注重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美、人情美;作品的电影感强,力求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够,艺术处理未能很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