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柔石在“左联”五烈士中的创作成就是比较突出的,特别是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相当成熟的程度。他从1921年参加文学团体“晨光社”开始创作,至1930年参加“左联”前后的10年期间,如果说《二月》代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那么《为奴隶的母亲》则是他的短篇小说的精品。 《为奴隶的母亲》完成于1930年1月20日。小说反映的浙东地区典妻风俗,如果出  相似文献   

2.
陈佳佳 《兰州学刊》2007,(9):191-192
柔石短篇小说<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和<为奴隶的母亲>追随鲁迅,否定、批判传统道德和现实秩序,塑造了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现代农民形象.相比之下,<为奴隶的母亲>整体风格趋向深沉从容,小说意象更为蕴籍含蓄,写作技巧更为纯熟老辣.人物形象也更为真实丰满.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 ,新时期小说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 ,但是 ,从新的视角来分析 ,1 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十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这篇小说具有新的价值坐标 ,呈现为一种“革命性” ,无论是主题、视角、文体还是艺术本质、作家的审美意识、小说的艺术精神都有极大的变革 ,有着全新的面目。它在主题、文体、美学风格等方面对新时期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从小说的类型或体裁上可以归为“奴隶叙事小说”或“奴隶叙事文学”。本文将分析和研究这部小说所表现的奴隶获得自由和文化回归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5.
李朝威的《柳毅传》是唐传奇中一篇优秀名作。这篇小说,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形式上说,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别具一格,是中唐传奇中的佼佼者。唐传奇取材于婚姻爱情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严格的现实主义去反映这个社会问题的作品有《霍小玉传》、《莺莺传》和《李娃传》。这些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都取决于其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态度,她们或以顺从维护而取容,如李娃;或以反抗而被践灭,只留下一阙哀怨的悲歌,如霍小玉、崔莺莺。《任氏传》是一篇特殊作品,他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以人狐的恋爱去表现非礼教的倾向,但任氏、郑生、韦崟的生活,格调不高,且小说以任氏不得善终为结局,只可视  相似文献   

6.
我们现在讲《孔乙已》。据说鲁迅自己很喜欢这篇小说。这篇小说最初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时候(一九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下《聊斋志异》中的诗词,分析其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以及诗词在小说创作中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评价这部古典文学名著,而且对我们从中取得借鉴,在今天的小说创作中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安排情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等,都是有意义的。 在评注本《聊斋志异》的四百三十八篇作品中,有三十三篇中含有诗词。其中除断句、联句共十六句外,完整的诗十八首,词曲五首。下面试就《聊斋志异》中诗词与小说结合的特点,《聊斋》诗词在小说中的艺术作用以及中国古典小说中小说与诗词结合的情况,作一些初步的考察。  相似文献   

8.
川端康成(1899-1972)是继泰戈尔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作家,是日本丈学史上新感觉泥运动的发起者。他在大约50年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写作了130多篇小说。除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古都》、《雪国》、《千只鹤》外,主要作品还有《伊豆的舞女》、《名人》、《水月》等。《母亲的初恋》是他发表于1940年的一部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成功地描写了养女雪子和养父母之间胜似亲生的真挚美好的感情,并十分含蓄地点出了雪子对养父住山——母亲民子初恋时的情人——所产生的纯真而克制的初恋之情。小说看似平淡,却构思精巧,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爱犬颗勒》、《双驴记》、《太平狗》三篇小说都是以动物为主要描述对象,但作者采取了双重互视的叙述视角,打通了人与动物的世界,以人与动物的事故反省历史与人性,因此产生了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姜诚 《理论界》2013,(7):126-128
《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是我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小说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史书《三国志》所载史料加工而成的。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张飞这一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都有描述,通过简要对比分析《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个文本,发现作者罗贯中在塑造张飞这一人物形象时,既有依据史书,反映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通过艺术虚构和想象,反映艺术真实的一面。小说《三国演义》中张飞性格和命运结局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揭示了作者罗贯中通过对《三国志》中的史实进行艺术加工,实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2015,(4)
民国初年,管达如与吕思勉分别发表了《说小说》与《小说丛话》,这两篇论著在近代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但有关前文作者的身份和事迹,以及两文之间的联系等,都还有值得重新探讨的余地。前人已注意到两文在思想、内容乃至文字论述上因袭雷同的问题,吕思勉有关遗稿的发现,出人意料地使我们对于这一问题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有吕氏手稿为证,吕思勉至少撰写了《说小说》一文中的两章,《说小说》由管、吕两人合撰而成,应当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而吕思勉在写《小说丛话》时,袭用、改写自己前面所写的文字内容,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在汉译西文美学、文艺理论译本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吕思勉撰写有关小说理论方面的文章,也当如他教商业经济、商业地理那样,"参考"了"日文书"方面的一些论著,而他的一些西方美学、文艺思想,也应是经此中介而得来的。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的《黑骏马》与巴尔扎克的《沙漠里的爱情》是两篇理性较浓的小说,小说在对民族化、社会关系的探寻方面体现了作家深刻的理性思维。两部小说都触及到相关的物象描写,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美感效应。在情感的流向上,两部作品也有相似的情感流程,使小说产生了一种诗意美。  相似文献   

13.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现代小说,《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巧合的是,不仅这两篇作品的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都与外部形式恰成反调(“穷人”确实贫穷,衣食匮乏,但又不穷,在精神世界上最为富有;“狂人”的确疯狂,语无伦次,行为乖谬,可又不狂,最为清醒地揭穿了旧世界的本质),而且它们都提出了“人”的问题。当然,我们并不以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但是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两位伟大作家在写他们文学生涯的奠基之作时,并非马克思主义者,都是呻唤着人的苦难和不幸,以此作为对旧制度的抗争的。将两篇作品进行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确定它们在各自国家文学史上的地位,更可看出两位人的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其一,《示众》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1925年3月18日。除了《故事新编》,大部分“对《示众》进行生发与展开”的小说,都写于《示众》之前。那么,鲁迅为何还要特地写这篇以“示众”为惟一内容并以此命名的小说?其二,…  相似文献   

15.
奴隶与奴才,这是《红楼梦》与《金瓶梅》所描写的被压在等级森严的“金字塔”最底层的人物性格的明显分野。鲁迅认为《金瓶梅》具有“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的艺术典型化的优点。这个优点,在《红楼梦》里发挥得更加出色。这两部小说,都从一个家庭写一个人生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残存着奴隶制的痕迹。封建时代的奴隶大都不直接承担社会生产,而是在贵族、官僚、富豪之家“担任必要的服务或只充装饰的家庭奴隶。”奴隶的命运,作为社会生活本质的一个重要侧面,在《红楼梦》里得到了十分深刻真实的描写;《金瓶梅》虽也花了相当的笔墨,但比《红楼梦》却远为逊色。  相似文献   

16.
傅艳芬 《云梦学刊》2004,25(5):79-80
小说创作需要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学习经典作品的写作技巧是途径之一,。从生活出发,着意于性格塑造;手法灵动,多角度渲染塑造,是柔石名篇《为奴隶的母亲》提供给我们的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艺术的雅俗化视角,重读与比较《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认为鲁迅小说从思想到形式都是纯粹雅化的.在思想上,如"狂人"被逼为疯,就象征精英文化在中国的遭遇;"阿Q"整天做着"白日梦",就象征中国大众文化的弱点.鲁迅对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他思想上所持的纯粹雅化立场.艺术上,鲁迅小说完全以作者为中心进行的叙述方式及其中西文化与文学修养对小说写作的全面渗透,也反映了他纯粹雅化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8.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①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问世以来就广为流传,而且永葆着感人的艺术魅力,至今为人喜爱。近年来就这两篇作品发表的论文,在白居易研究论文中占压倒优势,主要集中在《长恨歌》主题和两篇杰作艺术成就的探讨。本文准备改变一下审视角良,从创作过程入手来探讨两篇歌行的艺术个性,以期研讨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正>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和七月二日两期《纽约客》上,连载了美国当代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的新作中篇小说《鬼作家》。这篇小说以叙述、倒叙、回忆、幻想、内心独白、潜台词等等多种艺术手法,几乎提出了美国犹太文学中全部主要的传统主题,如: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同化与特殊身份问题,个人奋斗与成功问题,父与子两代犹太人的矛盾问题,犹太人的神圣家族问题,犹太人受迫害与歧视的问题,犹太人与非犹太人通婚,即所谓“婚姻同化”问题等等。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一篇最新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鲁迅创作《铸剑》这篇小说的时间,据拙作《鲁迅在厦门》(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十月出版) 一书所说是:“《故事新编》中《铸剑》和《奔月》两篇,一写于十月,一写于十二月,都是在集美楼上写的。其中《铸剑》一篇原名《眉间尺》,首先登在厦门大学学生所创办的《波艇》月刊上。”其后,收到某师范学院同志来函洵问:一九二七年四月三日,《鲁迅日记》记云:“作《眉间赤》讫”。究竟这篇小说是一九二六年十月作于厦门大学,还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作于中山大学?其后,又看到《鲁迅与<波艇>》一文说:《铸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