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疆的民族关系经历了很大的冲击和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民族关系方面的冲突与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多。民族关系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好坏的重要视角。新疆北疆既是边疆又是多民族地区,历史与现实的发展决定了它也具有不同于南疆和东疆民族关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界将族群理论引入到我国民族学研究中,给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视角,有助于我国民族学研究的深化和细化。我国边缘化穆斯林族群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族群边界、族群关系及族群认同为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证个案。特别是边缘化穆斯林在族群互动中所引起的宗教信仰、语言、服饰的变异,说明民族既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又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他不是一经确认就不再发展的事物。  相似文献   

3.
回民族心灵铸造范型 --《穆斯林的葬礼》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含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重要尺度 ,《穆斯林的葬礼》藉着悲剧冲突、文化冲突、内心冲突塑造了韩子奇、梁君璧等在文化意义上达到典型高度或具有典型性的形象 ,表征着回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超越、更新 ,走向现代化的心灵历程。霍达不受西方中心论和文化孤立主义、文化激进论和文化保守主义影响和制约 ,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时代高度 ,对民族传统文化采取辩证态度 ,审美地表现和理性地评价不同类型的文化人格 ,礼赞在文化撞击和融合中实现自我超越的大写的“人”。瞩目当今世界文化语境 ,参照新时期回族艺术人物谱系 ,霍达笔下的穆斯林形象堪称重塑民族魂、中国魂的范型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是天然形成的。人类从产生开始,语言和文化就被同时产生出来。而语言,它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经济生活,透视着民族的文化心态,蕴含着民族的思维方式,标志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见,语言与文化始终是相辅相承、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结晶;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它制约着语言的形式,又不断地将自己的精髓注入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民族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社会心态、风土…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随着社会的渐变和转型时期的到来,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逐渐被忽略,教育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逐渐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影响下不再自觉.教育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本体,应该担负起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及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不同的文化与价值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尖锐。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基本格局与态势的冲突、文化霸权与文化主权的冲突。全球化借助网络技术与语言 ,加剧了文化冲突的复杂性 ,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呈全方位态势。这一冲突对中国文化来说 ,既是挑战 ,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 ,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于泰国南部穆斯林的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民族与宗教问题往往是引发地区骚乱或局部战争的主要诱因,且常常与政治、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近百年来,历史演变所形成的南方四府,与全国95%以上的佛教徒形成的反差,因其长期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渊源,不仅深刻影响着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还形成了并曾经一度加剧了与泰国占主要人口的泰族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数百年来的泰南穆斯林社会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泰国政府。这些社会问题的研究更多将着眼点放在泰南穆斯林在整个穆斯林周边的大环境中的发展和激化,并分析马来穆斯林面对政府歧视加同化的民族政策时所造成的民族情感伤害,民族分离的诱因以及形成分离的主因——-政治文化和经济在内的民族间的不平等。专门就泰国民族问题进行综合性论述的著作与译著,国内似未见之,更多的则是将其放在东南亚地缘范围内进行讨论。此外,泰国民族问题的研究还散见于一些跨境民族问题研究的著作中,尚需向纵深处探究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是进步的人们推动人类社会全面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实践,其基本内涵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当比资本主义更为进步的生产方式出现以后,制度文明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化”,而是“社会主义化”。现代化既是世界各国生产经济你追我赶的局面,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互动互补的过程,虽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但并不消除世界各国政治、文化的多样性,现代化使世界各国趋向一体的同时,也滋生着差异。观念现代化不排斥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既是历史运动之必然,又是社会发展之必须;体现观念现代化的新质文化,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UNESCO<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和WTO规则是目前与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密切程度最高,同时又是涉及成员方最多的国际公约,这两大公约都对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具有重大的影响,但同时,这两大公约之间的关系远没有厘清,且有些条款之间存在法律冲突,这给既是多样性公约成员方,又是WTO成员方之间的涉及国际文化产品贸易的争端带来了困难.囿于文章篇幅的关系,本文对两大公约间存在潜在冲突的地方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10.
<正> 一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既是社会主义的,同时又是现代的和民族的。如何通过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借鉴外来文化成果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现阶段所面临的重要的实践问题。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毛泽东同志关于文化艺术如何继承和借鉴的理论阐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在步入一个全面的转型期,文化的转型与冲突又是当代社会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论述了中国文化追求的现代化转型的总体性特征,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文化的冲突,特别是文化价值层面上的传统与现代、经济与道德、公平与效率、个体与集体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语言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可以反映各民族的文化特色。而习语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使用后基本定型的短语,它集中体现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本文试图从习语翻译的几个侧面,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间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这是正确的。因而,消除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点也是明确的。但许多人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发展的两个基本趋势问题。这两个趋势,即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就会逐步缩小,民族间共同性的东西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各民族的特征将  相似文献   

14.
钱中文在《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春之卷撰文指出,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而不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也不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学既是开放的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开放的。有的学者指出,文化全球化在目前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跨国资金的运作,全球性的资本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导致文化全球化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15.
明代话本小说生动展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及争斗、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和睦及冲突。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友好主要表现为频繁密切的商贸活动、外交往来、文化交流;而种族、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国家间的隔阂,为了争夺丰富资源国与国发生战争。国内各民族之间总体上相处融洽,各民族在文化、风俗方面相互影响;政治和经济问题是造成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解决矛盾的方式以武力与求和为主。明代话本小说所反映的内容,对于深入研究古代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提供了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6.
民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欲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必须重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使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促成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而能为民族地区建设发展服务三方面都获益。走富有自我特色的、与他校有差异性的办学之路,这既是图存之本、又是发展之需。在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其内容与方法等问题都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少数民族问题是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团结和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农村少数民族文化存在着边缘化、冲突加剧、发展迟缓等问题,其基本成因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认同的不平衡,应立足公民文化认同,从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民族政治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等几方面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在发展中寻求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家族企业先天的、本能的包含着"企业"与"家族"二元子系统,即家族企业既是一个以经济利润为目的实体,又是一个始终应遵循家庭伦理准则的实体,决定了家族企业的家族信任与企业信任、家族忠诚与企业忠诚、家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矛盾。我们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化解矛盾,提升合作,培育家族企业忠诚度、信任感及家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民族构建问题,即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之间的民族冲突以及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教派冲突;伊斯兰教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与现代化价值观念的冲突;石油对伊拉克社会的影响;战争对伊拉克现代化的破坏作用;伊拉克政局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宗教与通俗文化关系密切。一方面,宗教的巨大影响涵括了通俗文化的各种形态,另一方面,宗教借助通俗文化扩大影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宗教中的通俗文化成分淡化了宗教的神学理论,使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广泛而不深刻,虔敬与世俗并存依然是美国宗教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犹太—基督教是美国的主流宗教信仰,是美国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的源泉,通俗文化中被神化的偶像是美国民族文化的象征。宗教与通俗文化间的冲突和对话折射出美国社会固有的种族和宗教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