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控的和有规律的人口流动是改革的结果,也是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然而,长期以来,不少人用消极的眼光看待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在认识上存在着漠视甚至鄙视这一特殊群体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与就业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的大量存在加剧了就业矛盾。针对不同类型的就业矛盾,应采取不同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文献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明 《天府新论》2004,(Z2):213-214
对199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文章进行简要概述,分析这段时期以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成果和特点,不难发现:即是能够进入公立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也可能面临文化的分隔和歧视的现实.因此,在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同时,应考虑流动人口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 1 997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文章进行简要概述 ,分析这段时期以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的成果和特点 ,不难发现 :即是能够进入公立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也可能面临文化的分隔和歧视的现实。因此 ,在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同时 ,应考虑流动人口子女如何融入城市的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执行,上海城市人口的迁移活动也随经济增长而日趋活跃。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若按人口迁移的最终结果和时间长短来划分,可以分为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迁移和暂时寄居的临时性流动两大类。因此,人口迁移活动增长的结果,也就意味着永久性净迁入人口的增多和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侯吉蓉,廖二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改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人口分布的活力明显增强,人口流动和迁移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加,给城市各个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一...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是因就业目的而流动的人口——主要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本文通过认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表现,分析了诱发犯罪的深层原因,从法律、社会、政府等综合性视角,提出了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9.
大都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都市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既成为困挠流动人口正常生活的主要问题,也给流入地政府的管理带来了挑战.以居住供给系统作为研究重点,针对大都市流动人口居住困难的问题,从商品住宅市场、公共住房保障的动态演化、城中村改造、流动人口(产业工人)公寓开发、村集体通过对宅基地的集约利用承建出租型流动人口公寓等层面进行多维探讨,可以为流入地政府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流动人口社会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9名回汉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运用社会支持网理论对西北地区流动人口支持网的规模、紧密度、趋同性、异质性和关系构成进行分析,作者认为兰州市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规模小、紧密度高、趋同性强、异质性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和新的变化,对于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难度的挑战。在人口流动的过程中,大量人口进入流入地给这些城市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举例来讲,一些流动人口"群租"屡禁不止,治安形势严峻,甚至一些流动人口出现超生的现象,同时对于流入地城市地区的一些公共资源也很难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导致流入地区公共设施比较紧张,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从而给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人口流动的现状,具体探讨了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加强对城市人口流动的治安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由上海市人口学会、城市科学学会、人口控制办公室、人口普查办公室联合发起的“流动人口问题研讨会”,于1989年12月26~28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内举行。与会代表100多人,分别来自北京、天津、广州、西安、武汉、南京、杭州、郑州及上海。代表幅盖面  相似文献   

13.
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把握流动人口的变化规律,探索流动人口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社会经济、治安之间的联系,立足于服务,真正做到人口合理合法、有序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同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力求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法治化轨道上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沈慧  常春 《理论界》2004,(1):74-75
本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流动人口的自身特点等方面探讨对于流动人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流出地、流入地、区域综合、介质、个体等因素角度,探讨了流动人口产生的社会驱动力;并分析了流动人口迁徙、职业、消费、生育、越轨与犯罪等行为类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的流动人口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宋代赋役沉重、土地兼并、“贱农而贵末”的倾向和人口增多等因素,产生了大量破产失业农民。他们组成的流动大军“轻乡危家,远出千里”,在流浪中寻找生机。他们的出路主要有应募参军,应募服役,从事手工业,经商或进入城市,出家为僧,最后一条绝路是沦为盗贼。宋代被排斥出土地的劳动者比唐代多,相应的是出路和机会也比唐代多。由此部分改变了社会结构,传统的士、农、工、商范围进一步被冲破,社会结构趋于多样化,同时促进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也使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宋代社会因为流动而不郁积祸患,所以虽小乱不断,而未能酿成大乱,整体社会局势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人口流动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河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一样,流动人口由改革开放初期较为单一的流动模式向多元化流动转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把握流动人口的变化规律,探索流动人口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社会经济、治安之间的联系,立足于服务,真正做到人口合理合法、有序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性,同时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力求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法治化轨道上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以聚居在沙村的外来流动人口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从空间视角出发,认为城乡结合部地区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以及外来流动人口(外来租户)与本地居民(本地租房户)在共居空间内的持续互动,使得这一"聚居—混居"的空间格局,成为外来流动人口身份认同建构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与本地房东混居的过程中,沙村流动人口的集体身份,也通过两者间的日常互动交往,通过各自的话语体系,得到了再建构,经历了一个由"外来人"向"客居人"转变的符号转型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宋代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探析胡建华两宋时期,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经济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导致了人口的剧增。这既有在城市原有的范围内进行的自然增长,也有城市之外转入的机械增长。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口属于流动人口。宋代城市流动人...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改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建规模的不断扩大,福建流动人口骤增,给社会治安、交通运输、计划生育等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目前我省流动人口有以下几个特征: 1、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1990年与1982年相比,全省流动人口增加54.40万人.增长2.25倍。2、流动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12.65:100,且年龄构成轻。3、流动人口全省较集中分布在福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