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静 《公关世界》2022,(3):72-73
依托传统古村落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山水,以乡村资源为基础,秉承"教育赋能+旅游学习"的理念,通过挖掘传统古村落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山水资源,有机结合乡村地域特色和研学经营需求,依托高校丰厚的教育资源优势和学术科研优势,以高校教育资源赋能传统乡村,为乡村导入鲜明的研学主题,打造主题性明确的各类研学使用场景和配套,通过规范运营、平台整合和创新开发等方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学品牌基地.  相似文献   

2.
冯红英  赵金涛 《职业时空》2009,5(2):158-159
当地村民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直接影响乡村旅游的开发进程。以2008年7月在河北省永清县杨家营村发放的365份调查问卷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城郊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的态度。分析发现,乡村旅游存在产品结构单一、村民对经济影响感知强烈、村民支持旅游业发展等特征。这些特征都是乡村旅游初始阶段表现出的典型特征。根据乡村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从增加旅游项目、重视村民教育、加强村民合作、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提出阶段性开发对策,为乡村旅游顺利向发展阶段过渡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3.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推力,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突破口。开放大学作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大学,因办学系统的广布性、支持服务的数字化,在以教育扶智赋能乡村基层人才方面具有独到特色和先天优势。江苏开放大学以聚拢资源服务乡村实用需要、项目试水打造人才振兴标杆、区域联盟拓宽教育赋能半径、人才振兴联动共同富裕作为有效策略,在提升乡村人力资本、加快城乡发展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韩淑慧 《现代交际》2014,(5):105-106
我国乡村旅游在迅速发展中出现了如生态破坏、过度商业化而忽视利益主体的利益协调、缺少特色产品等问题,其实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于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而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旨在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乡村旅游飞速发展,大众旅游时代到来,随着国家系列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密集出台以及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推进,蓟州区乡村旅游升级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为此,应该从规划、 民俗挖掘、 产业融合及营销等多方面下手,不断推动蓟州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围绕乡村旅游提出了“农家乐”主题的旅游形式,本文从“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发展、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对现阶段我国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建议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一种能够快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旅游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也有以往的观光旅游转变为具有休闲、娱乐、度假、科普等多种功能的旅游活动。但是在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整个乡村环境也受到了不同层次的影响和破坏,阻碍了乡村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正是从这个方面入手,全面的分析了辽宁省乡村旅游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及控制。  相似文献   

8.
如今,乡村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村落建设散发出了独特魅力。就人类学而言,村落一直是其重点关注的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田野调查法了解乡村文化建设,从主、客体的角度分析乡村发展的成效和问题。以贾家庄村为田野点,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视角,运用访谈法、文献分析等方法,从贾家庄的乡村旅游发展、居民社区参与等方面,感受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从而探索乡村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多背一公斤”的诞生 1973年出生的安猪喜欢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他看到了偏远乡村的真实场景。落后的乡村教育和贫苦的乡村孩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我能为乡村的孩子做些什么呢?”安猪开始不断思考这个问题。一次偶然的谈话让安猪找到了答案,也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相似文献   

10.
周建梅 《职业时空》2008,4(9):195-195
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旋律的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异军突起。南昌市旅游业乘着“中国乡村游”的春风,凭借自己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开发狩猎、漂流、探险、“农家乐”等特种旅游产品。同时,各县区也将积极结合本地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推出“生态乡村游”、“人文乡村游”、“红色乡村游”等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