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近几年,中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的一些政策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凸显出中国政治文明和法制建设的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数依然庞大,组织、拐卖、诱骗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行为仍屡禁不止。为了有效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和维护社会稳定,应采取诸如改变救助手段,加大财政支持;加快救助立法,消除法律盲区;转变救助思路,拓宽救助渠道;依法严惩涉及流浪乞讨人员的犯罪行为等多种有效措施,以加强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和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2.
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与社会控制--以成都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年发生的"孙志刚事件",终结了实施多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自愿救助代替了强制性收容遣送,体现了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如何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社会救助和关怀,同时确保城市公共秩序及城市环境不受影响,已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强化城市管理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手段其一,要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尤其是对其中弱势者的救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其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强化社会控制,并在相关法律的框架内制定地方性法规,将一些法律解释全面化和可操作化;其三,实现社会救助社会化、多元化;其四,政府应明确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主体,规范公安、城管、民政、卫生等相关政府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责任.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同时废止了1982年5月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标志着我国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自愿性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变。在新型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下,如何完善现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健全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救助管理运行机制,这是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基于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分型管…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施行,新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已经确立。从实践来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存在不足之处:它缺少整体性,它治标不治本,它救助范围过窄且模糊等等。借鉴国外或历史上一些先进的乞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制度已成必须。  相似文献   

5.
在宪政的视野之下,社会救助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确认和保障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直接援引宪法保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权的必要性进行探析,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改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权受侵害的现状,为和谐社会创造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杨雅华 《东南学术》2012,(2):121-131
流浪乞讨救助制度早在近代国家形成前即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从传统的济贫政策发展为保障人权的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立宪主义的思想与制度对流浪乞讨者权利主体的变迁、西方流浪乞讨社会救助的沿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检视我国流浪乞讨救助制度的发展变化,与宪政国家建设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庞大,违法犯罪突出,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主要的是对社会治安、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威胁。公安机关对这一群体实行治安管理有其现实必要性。但由于现行法律框架下的救助管理模式对职责规定不清,公安机关遭遇执法困境。面对困境,应从观念、制度、操作等层面探索解决的途径,以期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梁村水 《理论界》2004,(4):310-3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3年6月20日签署了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施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共18条,随后于2003年7月21日民政部又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并于8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原则、救助的内容及违规者的责任追究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并宣布1982年5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  相似文献   

9.
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提升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借鉴国际上的有关经验,结合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应重视和强化十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矫枉过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原先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其实现的进步是应当明确地加以肯定的.但由于它出台比较仓促,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现实,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基于对北京市的实证研究,在充分肯定实施"救助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的前提下,客观地揭示该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就进一步改革完善这一制度提出了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广东8个城市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调查,揭示新时期城市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被操控性及团体化、职业化及半职业化、低龄化与低学历,乞讨收益与个人受益极度失衡等特点,针对现行救助政策的不足,探索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城市救助对策建议,以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流浪乞讨人员小额救助金,是面向农村流动人口因打工困境流浪乞讨的一项资产社会政策。该政策通过设立小额救助金个人发展账户,实施政府资金援助,资金分为救助基本金与救助配套金两个部分。规范个人资产账户的申请、运行、积累,促进小额救助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之间的过渡,完善多种援助方式,杜绝依赖甚至骗取等不良求助行为等,是设置小额救助金限制条件的一些制度。授权于个人的救助资金,对鼓励能力开发、工作挣钱、自立自助、形成个人的财富积累,引导摆脱对流浪乞讨生活的依赖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作者结合当今的热点问题——《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探讨了该办法实施细则的提出和实施情况,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社会救济制度,尤其是农村社会救济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雅华 《东南学术》2008,(2):144-149
在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规制上,从收客遣送发展到社会救助彰显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面对城市流浪乞讨管理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必须处理好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并建立完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模式的分析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存在着甄别困难、救助方式与受助需求不适应、忽视心理救助和救助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本文根据阿尔德弗的ERG理论来分析救助对象的需求结构,提出了“生存需求满足而激活发展需求”和“发展需求受挫而复归生存需求”的受助者需求模型,并据此探讨了以保障生存需求为基础以关注发展需求为引导的可持续的救助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曾伟  周俊 《学术论坛》2015,(1):140-143
流浪乞讨现象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社会难题。在当前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在维护社会治安的同时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指出了《救助管理办法》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救助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入宋以后,随着城市社会贫富分化的不断加剧,流浪人员问题日益突出,宋朝官方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救助体制。其救助内容及方式主要有济和养两方面,前者重在饥寒、养病等方面的救济,后者则是集中收容和济养。从实际情况来看,宋廷颁布的相关政策与条令在北宋中后期实施效果相对较好,南渡后逐渐流于形式;地方自主性救助在南宋时日显活跃,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缺乏稳定性等局限。宋朝官方对城市流浪人员救助的制度化趋向,既反映了城市发展和转型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某种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助具有心理学等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其能够有效落实救助管理站的社会工作宗旨,补充和完善城市救助管理站的综合救助工作体系.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心理救助模式是心理救助工作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应完善基础设施,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机制;充实心理救助工作小组,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与心理咨询协同效应;重视心理救助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和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现了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从强制性收容遣送到关爱性社会救助管理的制度转型.但通过作者的社会跟踪调查,发现在新的社会救助制度之下却寄生着"职业跑站者".为此,以日渐"职业化"的"跑站"现象为观察和分析对象,借助社会调查资料经验实证地考察了转型背景下社会救助制度的现实运作,并针对其中特别是救助站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