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尔·拉法格是法国工人党创始人之一。从1871年到1895年恩格斯逝世前一个多星期为止,恩格斯同拉法格夫妇保持经常通信。恩格斯的信,已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译本)第33—39卷中发表。结合法国史的研究工作,历史系沈炼之教授根据巴黎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与保尔和劳拉·拉法格通信》(Friedrich EngelsPaul et Laura Lafargue Correspondance即恩格斯与拉法格夫妇通信集)第一卷(1868—1886年)中拉法格致恩格斯的信译成中文,并选择一部分在本刊连载。下面这四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882年圣德田代表大会上工人党和可能派的分裂以及拉法格对马隆和布鲁斯一伙所进行的揭露和斗争。  相似文献   

2.
萨特悲剧《脏手》(1 947)中虚构的主人公与其回忆录《保尔·尼赞》(1 960 )中的现实人物保尔·尼赞有着相同的出身、相似的经历 ,并且都执著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脏手》与《保尔·尼赞》都是萨特为其朋友保尔·尼赞鸣冤而写的。但在 1 964年 ,萨特与卡鲁索谈话时 ,已超越了个人友情和纯人道主义理想 ,指出了雨果 (亦即保尔·尼赞 )的思想局限并从共产党“同路人”的高度予以了批评。这种转变是萨特思想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马克·布洛赫的《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36)、巴黎大学(1937—40)、蒙彼利埃大学(1941—42)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二卷,1939—40,英译本,1961)、《史学罪言》和《史学论文集》(二卷,1963)等书。他于1929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  相似文献   

4.
《神圣家族》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第一部论著,它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同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文本。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以布鲁诺·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在《文学总汇报》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观点进行了严肃批评,提出了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诸多观点,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哲学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这部著作是恩格斯应保尔·拉法格的请求,把他在1877—1878年写成的《反杜林论》一书中的三章抽取出来改写而成的。马克思在此书法文版导言中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这就点明了这部著作的重要价值和伟大意义。列宁也指出,这部书同《共产党宣言》一样,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典著作,是“每个有觉悟的工人必读的书籍”。我们党非常重视这部著作,毛泽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把它列入“干部必读”的书目,因为这确实是一部阐述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近来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似乎吉星高照。两年前我们发现了恩格斯同拉法格夫妇之间的一组完整的通信。去年,意大利《工人运动》杂志三—四月号上又发表了马克思夫人及其女儿燕妮所写的一组书信。这样,新的文献出现,都以其独特方式,使我们得以更加准确地订正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的传记的这一个或那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为了论证人的主观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1890年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提出了“合力”的理论。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哲学研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中,长期被忽视。我感到恩格斯关于“合力”的理论,对我们正确理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个重大课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恩格斯关于“合力”的理论,是物理学上“力”的法则的具体远用 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资产阶级和机会主义者采用歪曲马克思主义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手法,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篡改和攻击。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尔·巴尔特把历史唯物论称为“经济唯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两位导师论文学艺术都非常重视作品的情节。马克思在给拉萨尔的信中首先称赞的便是作品《弗兰茨·冯·济金根》的结构和情节,说它在这方面“比任何现代德国剧本都高明”;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也首先肯定《弗兰茨·冯·济金根》“情节的巧妙的安排和剧本的从头到尾的戏剧性”使自己“惊叹不已”。两位导师之所以如此重视作品的情节,是与他们对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的规律的认识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9.
<正> 恩格斯晚年写下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卓越范例。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历史唯物主义受到了资产阶级学者和党内“青年派”的攻击。德国资产阶级社会学家保·巴尔特,打着反对马克思主义“片面性”的旗号,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无耻的歪曲和纂改。党内以保尔·恩斯特为首的“青年派”,也对马克思主义大肆进行歪曲。恩格斯在和他们的斗争中写下了著名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信》(以下简称《书信》),坚持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今天,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公开散布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说什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当前的问题不能依靠马克思主义来解决”。在当前进行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中,重温恩格斯的这些《书信》,对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批评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代表人物所散布的错误观点,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理论研究不能从概念出发,但概念不清又常常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写了近一百年,从首次发表到现在也有五十年了,但信中提出的典型环境这个概念却仍然没有得到准确的解释。这直接影响到我们对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理解。这是一个难题,就连哈克奈斯本人几乎也没有理解恩格斯的本意,她在回信中说:“理解信中在这方面(按:即‘关于其中的现实主义的不足之处’)的一切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事隔九十多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逝世前两年,在致旧俄尼古拉·弗兰策维奇·丹尼尔逊的信中写道:“但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它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中,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她的凯旋车。而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去实现真正的进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这是恩格斯为伟大的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近五十一年时说的。阅历深,显得他的思想也深。唯其深,也就不朽,象永不枯竭的波  相似文献   

12.
<正>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俄国杰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现实主义的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相当的高。列宁每次谈起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话里就会一下子爆发出热情的火花。恩格斯是“急切地等待着”普列汉诺夫的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研究大作的问世。马克思对车尔尼雪夫斯基更为推崇。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跋中,马克思称誉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伟大的学者和批评家”,在《给〈祖国纪事〉编者》的信中,马克思又一次提到了:“在《资本论》德文版的跋文中……我以万分的崇高敬意谈到了‘俄罗斯的伟大学者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直到了一八七二年十二月十二日,马克思在给尼·弗·丹尼尔松的信中还说:“我想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 恩格斯1885年11月26日《致敏·考茨基》①的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中的一篇光辉文献,他在信中对敏·考茨基的长篇小说《旧人和新人》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仅提出了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倾向性与真实性的统一问题,提出了典型化的重要原则,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他那热情、诚恳的批评态度和全面、科学的批评方法,也为文学批评家作出了榜样。因此,《致敏·考茨基》既是一篇光辉的文艺  相似文献   

14.
《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发表了我写的《〈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起点问题》,认为它的研究起点既不是威廉·配弟,也不是重农学派,而是重商学派代表詹·斯图亚特。这个看法,有些同志提出了商榷意见。 有人认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一部17世纪中叶以来的政治经济学史。它的研究起点是17世纪的威廉·配弟,不是18世纪的詹·斯图亚特。其重要的理论根据之一,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前夕,1857年4月30日致工程师迈耶尔的信中谈到他的出版计划时说过:“我希望全部著作能够在明年这个时候出版。第二卷是理论部分的续篇和结尾,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在其晚年(1890年起至逝世前)的许多通信中,特别是与保·恩斯特、康·施米特、奥·伯尼克、约·布洛赫、弗·丹尼尔逊、弗·梅林和瓦·博尔吉乌斯等人的通信中,在全面地论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上层建筑的巨大积极作用,并进一步论述了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悲剧性的冲突马克思、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信是回答一八五九年三月六日拉萨尔给马克思的信的。拉萨尔给马克思的信是征求两位导师对他所写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的意见的,信后附有拉萨尔关于悲剧观念的手稿。马克思、恩格斯的回信,批判了拉萨尔关于悲剧的观念,同时也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了他们对于“悲剧性的冲突”的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三个女儿燕妮、劳拉、爱琳娜经常通信,书信中反映出燕妮和劳拉帮助马克思抄写,校对,并从事马克思著作的翻译工作。劳拉和保尔·拉法格结婚后,便着手帮助她丈夫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译成法文。唯有小女儿爱琳娜(蒂西)直接参加工人运动,她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并组织罢工。同时,她保卫马克思的理论、方针及其遗产。她无比勇敢地同一切诽谤马克思的人,同反对恩格斯及其战友的人作斗争。  相似文献   

18.
莫里斯·梅洛·庞蒂(Naurice Merleau Ponty 1908—1961)的名声与影响比起他的同代人让·保尔·萨特要略逊一筹。这大概首先归因于前者的早逝(53岁),其次则是后者在文学、社会活动方面的成功大大提高了他的影响与知名度。但是实际上,正如法国著名评论家完桑·德贡伯所说,梅洛·庞蒂才是法国现象学运动的真正代表,开创了法国存在现象论的道路,从理论意义上讲,他是从3B(麦尔·德·比朗、巴什拉、柏格森)一代到3H(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一代,然后再到三位怀疑大师(尼采,马克思,弗洛伊德)的承前  相似文献   

19.
十八八三年三月十七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的葬仪上指出:“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76页)一百年过去了,历史雄辩地证实了这一英明预言。  相似文献   

20.
一八五七年至一八五八年,斐迪南·拉萨尔创作了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剧)。他把这个剧本连同他写的一份《关于悲剧观念的手稿》寄给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八五九年四月十九日和五月十八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给拉萨尔写信,对《济》剧作了评论。由于评论涉及到历史观、悲剧观、美学观中一些重大原则问题,这两封信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著作中极为重要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