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谁曾经想过,寻呼机、手机这些人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现代化通信工具能够在月球上使用。1999年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伦斯勒理工学院开幕的“空间周”活动中,美国宇航局局长证实了这个设想并非是一个空想,他预言,到2003年。美国人就可以在家里通过太空因特网与月球、火星乃至整个太阳系用寻呼机、手机进行通信联络。  相似文献   

2.
魏加年 《现代交际》2010,(9):127-12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手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中小学生也已用上手机,本文论述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手机辐射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很多人担心手机辐射的能量被人体吸收后会损伤人体组织,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由于经常将手机贴近耳朵,不少人认为手机辐射会损伤脑细胞,引起DNA突变,导致某些脑部肿瘤的高发。真相到底是什么?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脑部肿瘤吗?  相似文献   

4.
战德奎 《老年世界》2013,(16):22-22
2000年至今,我已使用过六部手机,分别有三星、松下、神画、诺基亚N70、诺基亚6788i、苹果4S。我特别喜欢用手机,小小的手机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便捷和乐趣。  相似文献   

5.
《金色年华》2013,(12):46-49
金犁是沈阳人。自从大连交通大学毕业后,金犁在埃森哲(Accenture)从事Symbian平台的开发工作,随后就加入了Symbian公司。因为对手机应用非常感兴趣,所以经常光顾各大手机沦坛,看到很多优秀的手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此时他便萌发了自己创业,让别人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老人天地》2014,(5):62-62
美国亚马逊公司预计6月底发布一款革命性智慧型手机,最大卖点之一是配备裸视立体显示荧屏。亚马逊的手机会在4个前置镜兴或传感器)中加入视网膜追踪技术,当用户脸部靠近时,手机就会自动放大图片,让一些图像不需要3D眼镜就能看起来像是3D的,其成像效果类似全息图(hologram)。  相似文献   

7.
梁睿  俞学炜 《职业》2016,(12):33-33
本文以苏州几所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调查研究手机对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提出学校和教师应在有效发挥手机网络平台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加强对过度使用手机危害的宣传教育,防止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全面覆盖,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人们因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手机依赖现象。其中,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手机依赖程度较高,甚至出现手机成瘾现象。在校园里、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原因,逐步构建其应对路径,从而倡导大学生加强自我约束、缓解手机依赖现状、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目前,使用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你是否了解如果打手机不分场合,则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孙冠奇 《公关世界》2023,(6):132-134
为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I合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0名某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和孤独感情况调查。使用MPA赖程度进行评估,再通过UCLA量表对学生的孤独感做进一步研究,最后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在分维度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分上与孤独感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孤独感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以及总得分。  相似文献   

11.
宿淇 《职业》2008,(11):7-8
手机用户远远大于互联网用户,人们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2小时,但使用手机则长达16个小时。7年时间,李彦宏用他的“百度一下”创造了市值30亿美金的品牌价值。有一个人则带着自己的“手机搜索”,携同中国四大电信运营商,率领麾下的北大派、海龟派将领卷地而来。他的故事和李彦宏惊人的相似,他的目标是做手机上的“百度”。  相似文献   

12.
感动 《金色年华》2008,(1):29-29
美国青年罗尔斯大学毕业后,开始为找工作四处奔波,但很长一段时间,罗尔斯并没有找到需要自己的职位。不久,罗尔斯的朋友邀请他一起去夏威夷旅行。一天,沐浴在夏威夷海滩阳光下的罗尔斯注意到,很多在海滩上休闲的人在用手机聊天。但是他发现这些人不一会儿就不得不顶着太阳跑回停车场。这是为什么呢?罗尔斯从游客的抱怨中找到了答案:“该死的手机又没电了!”手机突然断电,竞打断了一些游客的开心之旅,这引起了罗尔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手机会产生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而且在下面这些情况下。手机的辐射强度会加大:一、在墙角使用手机时:许多人为了避免别人听到自己谈话的内容,喜欢在角落里接听  相似文献   

14.
康寿文摘     
《老年人》2006,(8):57-57
使用手机防辐射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对人的身体确实有害,接受电磁辐射的时间越长、量越大,对人体的危害就越大。如何防范呢?专家建议:(1)尽量少用手机,非用不可时则长话短说,避免长时间用手机通话。能用固定电话时尽量不用手机。(2)手机信号刚刚接通时辐射量最大,因此在信号接通的瞬间最好把手机放在离头部远一点的地方,而不要手机一响,按在耳朵上就通话。(3)手机只要接通了电源,就会发出电磁辐射,只是辐射量没有信号刚接通时的大。因此,待机状态时尽量把手机放在离身体远一点的地方,而不要总是放在身上。不通话时,尽…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手机整天不离手,导致手机耗电量巨大。美国“电池大学”科技网总结了4个小窍门,教你正确给手机充电。充满电后别接着充。如果手机已充满电却还连着电源,会影响电池寿命。这是因为,一旦手机达到100%电量,它就进入“涓流充电”模式——保持满格电的状态。若继续充电,手机电池将会受到电流影响,有些化学成分会遭到破坏,影响使用效率。不要充到100%。事实上,锂电池不需要被完全充满电再断电。这是因为,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杜鲁门考虑使用原子弹 蒋介石1950年12月1日日记云:杜鲁门与美国朝野主张对中共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3,(12):62-62
各式各样的家用电子设备已经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日益关注它们对健康的影响。今年3月31日,美国MSNBC网站撰文,将电视、电脑、手机等视为隐形的“第三者”,“眼睁睁看着它们剥夺了我们的性爱。却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8.
我注意到,在我的一些老伙伴中,很多人不会使用手机发短信,提到电脑、上网等总是有些畏难情绪。他们大多生活单调,无所事事。现在我就使用这些“新玩意”的一些体会写给老年朋友,希望能帮一部分人解除对他们的顾虑,使我们的老年生活更丰富充实。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手机用户中,近一半为女性,并且人数将继续增长。过多的使用手机究竟是利大弊还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在大学校园中得到推广与普及,但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会干扰课堂秩序,会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抑制思维能力.本文提出多种引导路径,减少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