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有关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的文献比较丰富,但缺乏对民营上市公司的研究。鉴此,以沪深市场2007—2008年度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回归模型考察股权结构与关联交易之间的关系,其研究结果显示:民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控制链层级对关联交易规模产生显著正影响;制度环境的改善能抑制终极控制人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所引发的侵占动机;终极控制人为自然人时,对公司的侵害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2.
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明秀 《统计与决策》2005,(23):112-114
在一些研究中虽然都是针对中国特殊的股权结构进行的,但都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持股比例在前几大股东中处于绝对优势,这就决定了第一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不考虑第一大股东这一重要因素,将会使研究结论不具有解释力度.本文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最新数据资料,以沪、深两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将充分考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中大股东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机构持股时对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两者关系的影响这一视角出发,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以沪、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的满足研究要求的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为例,通过建立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进行实证验证。研究发现以6%为机构持股高低的分界点,机构持股比例高时,可以抑制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盈余的操纵,起到积极股东的作用;当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则可以加剧大股东控制对会计盈余的操纵,起到消极股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股东控制影响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琦  许俏晖 《统计研究》2009,26(11):93-99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内部治理机制特点及外部治理环境,从大股东行为的视角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加入年度控制变量、行业控制变量和公司财务特征控制变量后,对三项反映大股东行为特征的因素,即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属性和制度环境因素对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大股东的高持股比例是其占用企业资金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因遭受较强的外部融资约束而持有较高水平的现金。此外,制度环境的发展程度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表明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公司持有较多的现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2007~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股权激励、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研究发现: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输出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大股东是否拥有股东会层面的控制权显著影响公司的过度投资程度。  相似文献   

6.
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曲线模型研究了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在1998年二次曲线模型能够描述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且该模型既支持壕沟防御效应假说,也支持利益协同效应假说;在1999、2001年和2002年,幂函数模型能够描述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且这些模型仅支持壕沟防御效应假说,不支持利益协同效应假说;资金侵占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7.
财务控制权安排是财务治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的财务控制权安排可以优化公司治理,从而解决"大股东掠夺小股东"、"经营者控制"等公司治理的困境问题.文章通过对企业所有权安排的配置研究,解析企业所有权配置对企业财务治理及财务控制权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企业最优财务控制权安排,文章最后分析了相关因素对这种最优安排的影响程度及其机理,旨在为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2004~2013年间在沪深两市上市部分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panel data回归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股改促使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量敏感度间关系变缓,特别为内部营运现金为正时,该结果显示多重大股东并未因政府股份释放而提升内部治理效果.另一方面,若第一大股东为机构投资人而第二大股东身份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企业,U型投资现金流量曲线改革后显著变缓,结果显示,在机构投资人控制企业下,中央政府积极达成提升内部治理政策目标,地方政府为使地方经济不受冲击,积极配合的角色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周娜 《统计与决策》2007,(7):152-154
一、公司治理与经营业绩的一般关系 (一)股东与经营业绩的关系 股东是公司治理结构中拥有最高权力的利益相关主体,董事会与经理层的所有决策都应该以维护股东的利益为标准和目的,企业中所有的治理机制也都应该以维护股东利益为目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除了利用股东大会和监事会或者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监督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外部的公司控制市场对其进行制约和影响,或者加入公司董事会亲自参与公司治理(当然,只有大股东才能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我国特有的“关系”文化背景和资本市场特征,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关系进行了梳理,实证检验了大股东关系的存在属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1)大股东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真实盈余管理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2)与不存在关系的独立型公司相比,大股东间存在关系的关系型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3)该结论在不同控制权性质的公司中都成立.因此可以认为,大股东之间的关系起到相互约束的作用,抑制了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真实盈余管理的操控.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最基本的代理问题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文章就以大股东控制下的公司为前提,通过考察大股东跨期最优条件下的投资行为与股利行为。发现随着投资者保护的增加或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会减少过度投资同时增加股利的发放。随着公司再融资次数和数量的增加,会刺激公司增加投资。该结论为已有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和利润从而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广泛关注。现有的经验证据已经基本上明确了中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掏空现象。但是,关于市场能否识别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隐藏的控股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尚付阙如。因此,我们拟分别运用国际通行的超额收益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研究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公司控股大股东会和相关方合谋(如会计师事务所)通过实施掏空行为来谋求私人利益最大化和在职消费等…  相似文献   

13.
申尊焕 《统计与决策》2007,(20):116-118
基于经济人的假设,本文认为大股东所具有的需求的两重性、角色的两重性、监督的两重性是大股东取得公司控制权的真正原因;控制权收益在实质上既包括对大股东监督成本的补偿,也包括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但在大股东的监督努力没有得到补偿的公司治理实践中,控制权收益只表现为大股东侵害。因此,为防止并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就应在理论上承认大股东的监督行为,并在实践中对其监督成本进行补偿、对其监督行为予以奖励。  相似文献   

14.
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政府作为终极控制股东的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普通多元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其公司业绩表现越差;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业绩越差,也就是说终极控制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不利于公司业绩水平的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反而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提高.本文的研究没有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控股公司在业绩表现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大股东治理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霞 《统计与决策》2005,(14):100-101
本文运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大股东治理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认为大股东的控股比例与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呈U型相关关系,与资产负债比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法人股的治理效率要明显好于国有股,无论是每股收益还是资产收益率都要好于国有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往往利用会计准则对会计盈余信息进行操纵,以2005—2006年沪市和深市A股为研究样本,利用频率分布方法,建立可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度量模型,分析大股东控制与它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大股东控制与盈余管理关系成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控制的集中化和不合理,建议实现多元化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沪深交易所2007年9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股权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成为并购重组目标公司的重要因素,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国有股比例与上市公司成为并购重组目标公司的可能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董事会治理对并购重组行为影响并不显著,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以及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上市公司成为并购重组目标公司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四川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对EVA率及其动因的指标与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虽然EVA率与公司股权结构相关性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其动因指标总资产负债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与第一、二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9.
陈华 《统计与决策》2007,(19):139-140
本文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多样性的基础之上,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内部配置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控制权的代理错位、大股东的"权力放大效应"、高额的代理成本三个显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改革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体制、加强股东对经理人的控制、充分行使小股东控制权、加快完善外部控制权市场配置的步伐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股独大”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利弊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存在“一股独大”现象,一方面是由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性质所决定;另一方面是多数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经重组合以募集方式设立,股权相对集中,其中半数以上的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高于50%,不少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甚至高于66.67%(三分之二)。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股东大会决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普通决议需要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代表的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只有特别决议才需要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权通过。而选举和更换董事属于普通决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