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文学作品的阅读、传布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渠道、新窗口(如果你足够时髦的话,还可以说是新界面)。于是,过去写在纸上的小说,纷纷搬上了银幕、屏幕。这个“搬”的过程,有一个专门术语,叫“改编”。《西游记》被改编,《水浒传》被改而编之,《三国演义》被改之编之,现在,《红楼梦》的电视版也正在制作过程中,有关话题也多起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他的著名论著《哥达纲领批判》中,分析了社会财富的创造源头,深刻批评了拉萨尔主义者所提出劳动所有权理论和分配上的正义观,明确地表达了他直接对分配问题的解读.马克思认为要能公平地解决分配问题,就要跳脱于政治哲学范畴里面的公正与平等,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上客观的看待问题. 相似文献
3.
领导工作需要赢得发言权.因为没有发言权就不可能有领导权.那么,如何才能赢得发言权呢?唐之享同志在其新著<求实集>(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即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这既是他孜孜探索的理论成果,也是他领导实践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4.
于春光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0,17(4):F001-F001
东北亚地区地域辽阔 ,它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和蒙古 ,总面积约为 917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 3亿。虽然历史上东北亚各国之间曾经长期存在过尖锐的矛盾 ,但无论从现在 ,还是从将来着眼 ,东北亚地域的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已是必然趋势。而这正是《东北亚地域开发研究论文集》中所提到的内容 ,而如何进行开发 ,以及开发中将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本书都一一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正是该书的闪光之处。如在书中提到 ,在开发东北亚地域时 ,建议中、朝两国尽早解决图们江污染问题。现在图们江的污… 相似文献
5.
《中州集》的史学价值,前人和时贤已有所论述,认为是“借诗以存史”。但准确地说应该是“借传以存史”。理由有三:其一,《中州集》是一部诗词选集,本应以选录诗词作品为主,但元氏又有意增加了作家小传,从他的编纂意图、编排体例和编纂结果(也即其中诗歌和小传的篇幅各占比例)来看,都体现了强烈的史学意识;其二,《中州集》中有许多作家小传被元人修撰《金史》编写人物列传时所参考和引用,但也有更多的作家小传并没有为《金史》人物列传所引用,这就是说明《中州集》作家小传对金代历史人物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三,《中州集》作家小传中还记载了有关金代政治、战争、外交、科举、官制和经济等方面的资料,可补《金史》之不足,甚至纠正其中的一些失误,因而对金代各种专门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教育应当怎样才能不辱使命?作为教育最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何以才能真正实现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理想目标?新形势下的地方高校怎样才能生存、发展、壮大,怎样才能做大、做强、做高并切实发挥和扩展其积极的功能?带着诸多困惑和些许思索,我怀着钦佩和崇敬的心情捧读了唐之享先生的《求实集》。虽然没能做到逐篇细读,但通览全书并重点研读、品味了其中的部分篇章,不仅真实地感触到唐之享先生在主管湖南教育期间,湖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辉煌成就,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唐之享是一位忙碌中成著的成功典范,一位有着勤勉的工作作风和浓郁教… 相似文献
7.
去年夏,我在京读到了姚文仓同志的诗集《行吟集》,感到这是一部激情澎湃,诗味浓郁,充满时代气息又极具审美价值的诗歌力作。《行吟集》收录了作者4 7年的诗作35 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格调高亢,是作者多年诗思的总汇和心血的结晶,是真情的倾诉和抒发,是一曲饱含深情,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响亮颂歌。文仓同志身为领导干部,在长期繁忙的政务工作中,勤学慎思,笔耕不辍,在为官、做人、治学上都有建树,作为“诗词余事”的诗歌创作亦取得如此丰硕成果,确实可喜可贺。(一)一位伟大诗人说过:诗不是三段论,而是活的激情。诗要有感而发,诗应有… 相似文献
8.
赖特·米尔斯是美国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社会学家和社会评论家之一。上世纪50年代,米尔斯以其敏锐深刻的洞察、犀利流畅的笔锋对以盛行于世的结构功能主义为代表的传统观点进行了无情批判,认为它们过于抽象僵化而脱离社会现实,不能真正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他呼吁社会学家应具备一种“社会学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9.
此刻,我耳边正传来韩红演唱的美妙歌曲《天路》,思绪也被带到了遥远的青藏高原。确实,通往西藏的公路、铁路和飞机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西藏的进步和发展却又不是因为有了这些现代化的设施才开始的。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一样,生活在西藏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们在自己的进化史和文明建设史上也有过辉煌的成果和努力,他们为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贡献,同样值得世界的其他地区和民族尊重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午梦堂集》这一叶绍袁所编而多出自家中女性手笔的诗文集的分析,运用叙事学、社会性别理论和范畴,特别探讨了叶、沈一家特别是其中的女性作者们是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对儒家话语权威进行超越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