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革命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都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流派。革命历史小说产生于新中国建国之初艰苦创业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在既定的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胜利。[1]《苦菜花》(冯德英)、《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保卫延安》(杜鹏程)、《林海雪原》(曲波)、《风云初记》(孙犁)等一批红色经典小说就是这一创作模式中比较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新历史小说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家写历史小说是我国的文学传统.从前人褚人获、钱基博到今人周远廉、廖心一、王曾瑜等,都表明了历史学家写的历史小说,由于他们的深厚历史素养,使其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一般作家难以企及.不应当把演义体裁排斥于历史小说之外.历史学家们创作的历史小说,给历史小说创作领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至今并未引起文坛足够的注意,更被文学评论家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些年来作家们创作的历史小说,虽然成果不少,有几部优秀作品,但还缺少黄钟大吕式的经典之作,近年出版的作品,总体上质量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真实性成问题.这些作家应像历史学家那样严肃对待历史,下一番苦功.而写历史小说的历史学家,则应加强文学修养,使小说更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高阳在台湾是享有盛誉的作家,同时又是个红学家和史学家;论其成就,尤以历史小说为最,以至一旦提及历史小说,则无不以高阳为此中翘楚。迄今为止,高阳已有七十多部历史小说问世。他的清宫系列小说尤其获得广大读者的欢迎,其中《乾隆韵事》曾高踞1984年台湾十大畅销书的榜首。“高阳历史小说”在台湾几乎代表了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化现象。近十年来,高阳的历史小说在大陆也拥有数量可观的读者群,并获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然而,批评界对高阳作品的介绍还未相应跟上。为此,笔者不揣浅陋,试就高阳历史小说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4.
林霖 《人文杂志》2002,(1):112-116
20世纪 90年代前后出现的家族历史生态小说 ,不同于现实主义史诗建构型的家族历史小说 ,它不注重时间过程中人主宰历史的叙事 ,力图从家族颓败历史的讲述中 ,呈现人在历史空间中互相倾轧厮拼的生存状态。这些小说是先锋派作家们由现代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的文本标志。本文从叙事手法、母题意蕴等方面 ,对家族历史生态小说的审美特征作了综论。  相似文献   

5.
<正> 中西历史小说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的作家作品亦十分繁杂,它们又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为使研究对象不致漫无边际,本文所论将限于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历史小说,而不及于中国和西方现当代作家所创作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6.
当今华文作家中,其作品能享誉台港、大陆,并传遍海外华人社会.赢得世界华文读者喜爱的文坛巨率可谓屈指可数,而高阳即是当之无愧的一个。高阳原名许晏骄,港名儒鸿,又名雁冰,笔名高阳。1922年生于杭州,1992年病逝于台北。高阳生于一个没落的望族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南日报》(今《浙江月报》前身)记者,后参加杭州空军官校文职人员的招考,被录用。卫949年随军去台湾,先在军校任职,后作秘书,1960年辞卸军职,转入新闻界,曾长年担任《中华日报》主笔、总主笔、《中央日报》特约主笔,后专事创作,成为职业作家。高…  相似文献   

7.
森鸥外出生在日本的旧封建家庭。一八八一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医学部,被日本陆军派到德国留学。回国后,历任陆军大学教官、军医总监、陆军省医务局长。一九一六年退伍后任帝室博物馆总长、帝国美术院长等职。兼医学、文学双重博士衔。 森鸥外生于明治维新前六年的一八六二年,死于大正十一年的一九二二年。包括整个明治时代和大正时期的大部分,正处在日本社会动乱不安,阶级斗争尖锐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宋代“说话”承继唐代“说话”而有发展,当时的“说话”分类更细,据南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所载,“讲史书”已成为一支大脉。它和“小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两家。“讲史说话”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滥觞。《东京梦华录》中即有北宋人“说五代史”的记载。现存《新编五代史平话》大约是“说五代史”的一种底本。刊行于元代至治年间的《全相平话五种》中的《三国志平话》,经过演化、加工,遂成为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明清二季长篇历史小说大量涌现,  相似文献   

9.
蔡爱国 《阴山学刊》2005,18(2):37-40
当代历史小说发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此前近十年它并不受欢迎,其发生得益于文艺政策的调整。处于发生期的当代历史小说所表现的对现实生活的兴趣也因作者的思想被体制化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分野。由于作者更倾向于表现兴趣、倾吐心声,此时期的历史小说在审美形态上表现得过于直白,体现出评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发展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期的历史小说,反映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需求。建国以来,随着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作家们的创作理念和历史观不断改变,中国当代各时期的历史小说的创作,出现了革命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文化历史小说以及架空历史小说等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在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和美学风貌上各有不同。通过对这几种历史小说形态进行了梳理与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出在不同文化碰撞和融合的背景下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阶级斗争学说的盛行使阶级对立分化意识具有普遍的接受群体。革命历史小说非常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提倡的旗帜鲜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立场。革命历史小说中无不显示着鲜明的阶级烙印,革命历史小说作家承认自己的阶级属性,在作品中毫不讳饰自己的阶级感情,他们渴望用自己手中的笔再现本阶级革命事迹。他们的作品既可以被视为现实政治生活的浓缩,同时也是对历史上曾经有过,并且一度主宰了整个社会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的真实再现,是典型的阶级斗争哲学与政治伦理学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托尔斯泰的历史小说否定了黑格尔的英雄史观,但仍然坚守历史目的论的独白立场.因此,由普通个体生命的升华所构成的"历史合力"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超意志",并由此制约某些个人的否定性意志,以保证历史发展的目的性不被破坏;其次,作为个体的人被托尔斯泰从历史必然性中剥离出来,按照他的人学观对其加以衡量,从而形成另一种价值独白;而最终,历史的必然性将与人的必然性达成统一,任何个体的人虽然不能左右历史的必然性,但他可以通过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来进入历史的必然性之中.  相似文献   

13.
历史小说一词的出现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事情,1902年《新民丛报》第14号刊载《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指出:“历史小说者,专以历史上实事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之。盖读正史则易生厌,读演义则易生感。征诸陈寿之《三国志》与坊间通行之《三国演义》,其比较釐然矣。故本社同志,宁注精力于演义,以恢  相似文献   

14.
15.
闫立飞 《江淮论坛》2008,(2):135-139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写作中,冯至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同于现代历史小说的"战斗性"传统,冯至在西方现代诗的启迪下,通过对存在主义的借鉴,创造了一种表现存在体验和生命沉思的抒情诗的历史小说.他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提供了全新的书写经验和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学选择和文学风格两方面对沈祖棻的历史小说进行了一些探讨。文学 选择旨在通过对时代、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作者选择历史小说的必然性;文学风格的探 讨以作品为基础,对沈祖棻具有传统诗人气质的学者型女性的文学风格进行了分析,以期进一步 加深对沈祖棻历史,小说的文学理解。  相似文献   

17.
旨在诠释传统的历史小说俨然成了当今文坛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小说那份难以抗拒的魅力。作家们倾心书写的动力主要源自文化认同的坚定立场与激扬古今的超拔姿态 ,而他们对古典小说文本的情节结构形式和语言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借鉴 ,更是透露出了一份典雅温馨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有一种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历史题材”作品,作者只撷取历史人物的一个由头,甚至只取用历史人物的姓名,就不着边际地虚构引申,读来使人感到如天马行空,与历史上的人物原型相差太远。把这类作品称之为“小说”是可以的,但要冠之以“历史小说”(哪怕是所谓“新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许多作家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鲁迅、郁达夫、郭沫若、茅盾、巴金、郑振铎、李劼人、施蛰存、冯至、孟超等庑┳骷业睦沸∷?贯穿于中国现代文学,实为新文学的一股重要支流。它们以现代意识观照历史事件和人物,从长满青苔的古老岁月中,发掘出了合乎历史精神而又富于现实意义的珍贵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