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正棋至中盘的中国改革,路向何方?转型升级的中国经济,彼岸何处?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与世界共处?李克强用改革观、创新观、开放观,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经济在全球化大变局下的因应之策和务实之举,再一次对"新改革经济学"进行丰富和升华。未来,中国将以更加有为有力的改革创新"办好自己的事",同时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日益频密地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突破口:启动二次"土改"近期,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编写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认为,中国改革已近临界点,城镇化被视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破题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了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产税、转变粮食自给观等八项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济     
正中国迅速向创新国家转型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的底线将是6.5%。但是,经济减速是一个可控过程。中国将转变发展模式,从以出口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转为以内需和更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为基础,并对外国投资更加开放的发展模式。中国主张经济增长重心从数量转向质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从过去基于廉价劳动力的体系转向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密集型  相似文献   

4.
黎冲森 《经理人》2012,(10):80-81
金融改革可以引领整个经济改革世界经济增长需要中国来推动,但中国经济增长又需要金融业来推动。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金融改革至关重要。在天津举办的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和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对中国的金融改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辛鸣 《决策》2005,(1):56-56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今年中国的发展态势越发明朗化了,这就是今年将是中国的“改革之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这一时期,不仅改革发展的呼声更加高涨、改革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改革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而且改革遭受的阻力、改革碰到的难题、改革面对的“对手”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拥护改革、支持改革的同志与反对改革、阻挠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都主动亮出自己身份、观点和立场。如果我们应对正确,则可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快马加鞭再上新台阶;如果应对不当,则可能痛失机遇,改革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改革往何处去?中国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当前,不少重要领域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将呈现出怎样的大趋势?其中受社会普遍关注的国计民生问题,将呈现出八大热点趋势.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化进程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因此我国将寻求经济增长的路径转向于供给侧改革,以期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要和人民需求。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紧密对接,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互适应和联系。该文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与供给侧改革的联系和对其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探讨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方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8.
"只有通过克服既得利益,中国才能将改革进行下去",这一观点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现在的情形是:既得利益不会自我改革,政府和民众没有能力来克服既得利益。这种情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问:中国的改革还有前途吗?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0.
新十年之约     
战军 《领导文萃》2013,(6):27-30
当下的中国,正进入"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靠投资拉动经济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矛盾在撕裂着社会和谐,也在侵蚀着改革与发展之基,中国产业振兴、和平崛起的进程受到内因与外因的各类干扰和困扰……在外围环境发生巨变之际,中国经济应如何转型并继续前行,引发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温源 《决策探索》2015,(1):51-52
当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遭遇世界经济的复苏疲态,当国企与市场经济融合中屡屡受制于政企不分的牵绊,当一部分"排头兵"站上国际起跑线,而另一部分却仍立于亏损边缘……与20世纪末那场国企改革相比,新一轮国企改革无疑更复杂也更艰难。怎样通过国企科学分类为改革奠定体制基础?推进混合所有制如何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国企监管如何与现代企业制度更好地融合?瞄准经济发展中一个个深层次问题,国企改革开始了一场大"手术"。分类改革要先"动刀""长期以来,说到国企,就有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东西方管理理论的相互补充与不断融合是必然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管理模式、东方管理学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第21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围绕"开放分享、多元包容——东方管理学新发展"主题开展研讨。大会从东方管理新论、管理实践研究、高新技术与管理、管理学者的责任与使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开展东方管理学的研究与交流,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管理思想,增强文化自信心;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世界管理思想,为发展世界管理学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现实生活促使人们做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框架和宏观调控"需求管理"为主实践经验的反思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努力,引发了学界和决策层对"供给管理"调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所未有的重视。"供给侧改革"是2015年年末以来中国经济的热词,本文试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努力,从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问题导向下引领新常态的动力体系再造创新、通盘规划的系统工程式全局长远创新、以改革为核心、以现代化为主轴攻坚克难的制度供给创新等4个层面系统论述供给侧改革及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4.
邱震海 《领导文萃》2014,(24):113-115
正2014:"新常态"起点?经济领域的转型来得比较快,比较直观,"经济增速的换档期""调整改革的阵痛期""前期经济刺激措施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效应",是对这一状态比较合适的描述。其他领域中,对人们冲击比较大的,是中国的对外关系。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中国对外关系也在面临微妙的转型。只不过,现阶段国人似乎还无法准确定位这一转型的走向和尺度,中国外部的人们对  相似文献   

15.
胡敏 《决策探索》2015,(2):40-41
李克强总理在2015达沃斯论坛上信心十足地表示:中国经济减速绝对不是失速,中国经济也不会"硬着陆"。在2015世界经济年会(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再次成为与会者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应达沃斯论坛主席施瓦布、瑞士联邦政府之邀出席论坛的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次公开演讲中均表示,虽然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他还向与会者传达这样的信心:经过结构性改革后的中国经济一定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机遇。与此同时,一向对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4,(10):F0004-F0004
正"全面扩大开放",意味着江西省在开放的顶层设计上,确定为构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开放新格局。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一幅更加灿烂的崛起宏图,将在江西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全面扩大开放"成发展"永动机"对欠发达地位尚未根本改变、自身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江西来说,开放就是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将成为江西加快绿色崛起的"永动机"。  相似文献   

17.
《影子里的中国——即将到来的社会危机》是一本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国际学者共同把脉政治时局和经济轨迹、预测未来危机的著作。本书澄清了当下中国的改革理论,从"中国轨迹"到"世界上最危险的邻居",从"即将到来的中国危机"  相似文献   

18.
正11月24日,《四川天府新区总体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该《方案》既是对批复的具体化,又是对规划的"定调"。与此前的《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相比,跻身国家队的天府新区建设思路有了新的变化:定位:从内陆开放门户到开放经济高地。《方案》中,天府新区的战略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未来的天府新区,将努力探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途径,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构  相似文献   

19.
正三十多年的中国改革,画出了一个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漂亮曲线。即将迈入"十三五"的历史新阶段,这种双重转型也将发生转向,那就是从供给端入手,以新改革经济学为出发点,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围绕全面改革、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构筑三大动力机制,从而跳出增长断层、改革断层和治理体系断层,推动中国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三十多年的中国改革,画出了一个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漂亮曲线。即将迈入"十三五"的历史新阶段,这种双重转型也将发生转向,那就是从供给端入手,以新改革经济学为出发点,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围绕全面改革、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构筑三大动力机制,从而跳出增长断层、改革断层和治理体系断层,推动中国经济包容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