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加工贸易给我国带来了外汇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我们认为,面对加工贸易所引发的种种矛盾,解决途径是尽快走出微笑曲线的下方,根本的对策在于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目标定位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产品内分工取代产品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影响产品内分工的诸因素中,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从加工贸易发展的成因入手,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将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定位于劳动与资源密集,技术密集两个方面,并就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FDI与开展加工贸易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其运行模式及质量对我国经济发展及国际利益分配至关重要。FDI与我国加工贸易之间高度相关,对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深刻而广泛,相关部门在制定FDI与加工贸易政策与策略时,应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5.
提出产品内分工的概念,指出产品内分工与加工贸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从产品内分工的角度指出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工贸易摆脱"贫困化增长"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地位迅速提高,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价值增值率和经济效益都很低下,处于"贫困化增长"状态。为此,应重新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改变我国加工企业与外国品牌制造商的关系,延长国际产业链在中国的环节,调整加工贸易内部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协调发展,抓住经济一体化的机遇,鼓励加工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并调整有关加工贸易的政策和监管制度,净化对外贸易环境,探求我国加工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必须发挥自己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加工贸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软件产品出口额不断上升,这其中大多是软件OEM(贴牌加工)的出口收入.尽管如此,对软件OEM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如果从软件企业OEM的基础理论和理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能为软件企业从事OEM提供理论指导.软件企业OEM的基础理论包括比较优势及要素禀赋学说、产业内贸易理论、国际分工及国际间产业转移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软件企业OEM的理论基础包括交易费用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关系网络理论、价值链理论、规模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通过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型加工贸易的发展,已深度融入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从所占据的全球价值链环节与产业国际竞争力主体二维视角判断,我国仍处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的中低位次,经济发展的收益性、自主性和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与角色定位的重要阶段。在全球贸易与投资一体化背景下,依据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国际分工中地位,从三个层次界定了世界工厂的内涵。基于跨国公司确立的全球化战略、国际分工体系与我国比较优势三个维度探讨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推动因素。世界工厂具有层次性和动态性,迈向更高层次的世界工厂的路径是复合型和递进型的:一是参与国际分工、充分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二是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地位的同时升级产业结构路径;三是国内市场建设的同时实现国有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路径。建议:继续承担世界制造品的制造地和输出地;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水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与"走出去"战略相结合;破除地区条块分割,构建国内统一的大市场。  相似文献   

11.
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直接内生于本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主要是内生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但这种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难以维持我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以价格改革带动成熟市场经济的建设,培养有竞争力的微观企业主体,带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对于引进外资、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西部地区来看,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对外贸易总体比较落后,但具备了发展加工贸易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现代产业及技术优势。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通过加工贸易带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处于低端;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优势日趋减弱;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贸易摩擦。对此,应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提高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要运用贸易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5—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加工贸易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进口、出口整体上降低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出口对发达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最大,而加工贸易进口对落后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幅最大。第二,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受人均GDP、人力资本和R&D投入的影响。第三,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内转移并未造成能源消耗的转移。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中国加工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以来,其能源消耗规模也在骤然扩大,现已占居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近30%.然而,在2001-2008年国际高油价期间,随着我国加工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加工贸易出口方式所进行的能源间接输出不仅使我国遭受了巨大的隐含能源成本损失,而且为满足加工贸易业规模如此之大的能源消耗而逐年加大能源生产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其损失也是惊人的.为此,文章拟从能源安全角度分析和探讨中国加工贸易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必然性及其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为视角,分析了加工贸易、零部件贸易的发展现状,并计算了1987~2006年中美主要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中美贸易结构明显改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文章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实证研究了影响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美高、中等技术行业及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工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进料加工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加工贸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而且还带动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原材料、重要机器设备和附属技术等的进口.这表明,加工贸易可能通过多种影响渠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加工贸易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之一,也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载体。我国是世界服装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服装加工贸易在服装进出口贸易及整个纺织经济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劳动力成本和地价上升的内部压力及人民币升值与贸易摩擦的外部压力和世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趋势,产业升级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核心载体,在引导和促进加工贸易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利用2004-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但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的地区性差异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不同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相互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中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原有格局,发展中国家借机嵌入到高技术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之中.但在新的国际分工模式下,传统的出口总量统计法不考虑进口的中间产品值,会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地位,导致所谓的"统计假象"问题.运用改进的"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可以得出新的判定-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增加值-生产率"指标,即单位高技术产品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拉动效应.这样既避免了"统计假象"问题,又方便进行跨国比较分析,可以全面反映-国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真实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