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人口年龄结构上的具体表现,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人口发展态势和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老龄化的巨大影响倒逼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拓展运用,“智慧为老”应运而生。“智慧为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存在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不协调的发展性难题。具体而言,“智慧为老”在经济层面化解“无人为力”的现实性困境,在社会层面缓解“老人难养”的结构性压力,在国家治理层面破解“五化治理”的实践性难题,但也带来技术性意外、极化型现象、异化型投资等实践性困境。对此,在综合运用SWOT分析法的基础上,以“优势(S)+机会(O)”化解“劣势(W)+威胁(T)”,是“智慧为老”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伟凯 《社科纵横》2010,(2):125-127
张申府先生于1939年2月10日在《战时文化》第二卷第二期上发表了“论中国化”一文,认为“中国化”的提出既是中国最近思想见解上的一大进步,也是民族自觉和自信的表示。“中国化”不仅要“化”外来文明,而且也要“化”内,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科学在内的一些学问都必须先“中国化”,因为只有这样,中国社会才能形成崇尚和信奉科学的氛围,才能不断进步。应该说,张氏的观点有合理的成分,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其将“中国化”的内涵无限“泛化”和绝对化,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肌理说”诗论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前人研究清代翁方纲“肌理说”的基础上力图对其诗学理论进行一次梳理,从该诗论的基本概念入手,层层剖析,分析了广义的“肌理”既包括“文理”,也包括“义理”,论述了二者的具体内容、关系和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诗法论”,并从文学史观的角度,对翁氏诗论和清代另三家诗论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认为“肌理说”在逻辑上为传统诗论的发展打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4.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0,(3):124-133
佛教与婆罗门教是印度古代的两大主要宗教派别。两教对宇宙万有或自然现象都有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佛教中的“五位说”和婆罗门教中的“句义论”展示了两教在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它们都被认为是达到其各自最高境界的重要智慧。这两种理论在分析事物或现象时有相同处,也有差别点。梳理和研究这些内容对于深入认识印度思想以至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冯碧莹  宣朝庆 《社会》2023,(4):40-71
“具身化”是近年来身体研究的重要议题,它以超越身心二元论为立论前提,但在推理方向上却又难以消解二元论的痕迹,因而构成该理论的一种内在困境。本文借助汉儒“通国身”思想深入发掘本土“身心一体”观念中的身体理论资源,可以拓宽该理论的发展空间。其中,“通国身”蕴含着“治身”与“治国”之间相通的义理,具有以下两点重要参考价值:就突破理论困境而言,中国文化将“身”作为一个生命体验式的交感系统,能够进一步消解二元论中原本具有的身心界限以及心相对于身的优先性;就开拓本土研究而言,生物—社会融合的本土身体观构成了理解中国社会的基底,它能够从生物演化与社会存在的角度考察生物性的“人”与社会性的“人”,以此丰富“社会”的基本理解方式,是一种扩展社会学传统界限的重要资源,值得被重新发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在林林总总的 2 1世纪预测学说中 ,日本学者村田逞诠先生从产业技术史的角度对 2 1世纪的预测特别值得一提。村田先生的理论可以叫做从“信息化社会”向之后的“新化学化社会”转变的理论 ,也可以说是2 1世纪新化学化社会的理论。村田先生是在 1 990年公开提出“信息化社会之后是新化学化社会”的概念的。其系统的思想发表在 1 992年的《化学经济》上。之后 ,于 1 995年出版了《宏观文明论———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的系统化》一书。他所采用的是从“已知领域”推论出“未知领域”的类比推理的方法论 ,从“信息…  相似文献   

7.
众说纷纭“第三者”一日“关系暧昧说”,即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有暧关系的,都是“第三者;二日“通好”说,即明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有通好关系的人,是“第三者”;三日“破裂”说,即明知对方有配而与之关系暧昧进而发生两性关系,并导致对方提出离婚,造成其婚姻破裂的人,是“第三者”;四日“目的”说,即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关系暧味进而发生两性关系,且以与对方结婚为目的的人,才是“第三者”。这四种观点中,仅仅根据是否有暧味行为给“第三者”下定义,似乎失之过宽,而“目的”说中,仅根据是否有与对方结婚为目的来衡量是否…  相似文献   

8.
丁燃 《国外社会科学》2023,(4):229-241+248
与同时代西欧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有所不同,本雅明既反对以实证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也反对以激进政治和历史进化论来解读马克思主义,他用了一种独特的“意象化思辨”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辩护。本雅明将“潜存的超验意志”纳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主张以批判性、反思性与非体系性的意象化思辨,激发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大众和无产阶级重新认识共产主义,突破历史宿命论,将革命契机置于当下,使共产主义成为新的社会历史聚合形式,完成人类解放之道路。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进程巾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人们审美活动的领域空前扩大,审美感受的能力大大加强,对自然美的认识日渐深入;“畅神”说的出现,标志着自然美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畅神”说的提出中国古代的自然美理论,可溯源至先秦时的“比德”说。儒家学派“知者乐水,仁是乐山”的“比德”审美观,反映了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理性认识。“比德”说是指:自然物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与人“比德”,即可从中意会到审美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特别是把经济发展速度同社会主义前途联系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台阶式”发展理论,为我国经济能够实现高质快速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理论指导,因此深入探析这一理论的实质、内涵及其科学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一、‘治阶式”发展理论的实质邓小平在1991年提出了“台阶式”发展理论,他说:“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邓小平文选》,第3卷,386页,以下凡引此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20世纪以来西方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的四个方面,简要勾划了由克罗齐到现代对语言的“诗性智慧”的认识。不论是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还是非自觉地思考它,都从不同的方面在“诗性智慧”的基点上走到一起。目的在于表明,语言的“诗性智慧”的特点是语言的深层的文化性质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构想所以具有中国特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透析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与智慧,体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厚德载物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为祖国的统一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貂蝉”探源豫生“貂蝉”之语义,系指古代王公显官冠上的饰物,起始于汉代的武宫。《后汉书·舆服志下》上说:“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宫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晋朝崔豹《古今注·舆服》上说,“出于胡服”。另外,...  相似文献   

14.
清初词坛的“错位尊体”理论———“攀附《诗》、《骚》”与“雅正寄寓”,互为发明,关系密切;一者直攀经典,欲从正统观念上推尊词体,以求彻底摆脱词为小道的地位;一者倡导雅正寄寓,欲从教化功能上推尊词体,以求使词承担起言志载道的作用。二者的做法,虽然有颇高尚的理念诉求,却有悖于文学艺术的发展规律。同时,二者一方面攀附推尊,一方面又自认“小道”,显见理论的矛盾与思维的混乱。因此,尽管“攀附《诗》、《骚》”说与“雅正寄寓”说在清初词坛热闹一时,然而,无论在理论建设或创作实践上(尤其是后者)皆无法取得显著的积极效果;反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矛盾、困惑的窘境;最终只能导致词体诗化、回归诗教,以致造成词体发展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大量史实,对武则天“荒淫”与“残忍”说,进行了深入辨析;认为“荒淫”与“残忍”,不能成为否定武则天的理由。评价武则天主要应依据社会标准  相似文献   

16.
“说文解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字学家安子介先生曾说,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似的领域,每一段的转弯抹角,就有一个故事。能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一些汉字引起笔者的联想和感悟,由此阐发出智慧,咀嚼出鲜活,解析出科学,洞彻出理性,凸现出警喻。废废者,广发也。先人造“废”字,本有警示后人之意。睁眼看现实,“广发为废”何其多也:其一,广发财者为废。有人以为钱越多越好,于是全力以赴赚钱,不择手段发财。于是钱就多起来了,于是腰里有钱就“老子天下第一”了,就要玩得心跳了,就没道德良心了,就目无党纪国法了。于是有人便奢侈、…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刑法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与大陆法系刑法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学者之间一直存在着“移植说”和“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高铭暄教授作为“肯定说”的主要代表,认为我国选择“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合理性,将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理论置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之外,并不影响其实际功能的发挥,“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既具有“入罪”功能,也具有“出罪”功能。此外,要准确评述高铭暄教授关于“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学术观点,还必须充分把握比较对象理论上的完整性,避免机械地进行不合理的比较,并通过全面了解自身和对方的长短处,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定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谭嗣同和梁启超都崇尚佛学,都有倡扬“大我”、追求精神长存和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现世情怀,因而他们的“无我”说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或相同性.但从哲学本体根基、理论来源和价值旨趣几个方面分析,两人的“无我”说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谭嗣同和梁启超的“无我”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却共同呈现出不同于古代哲学的理论品格,这主要是由社会的变迁、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时代主题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论汉代的“区域”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地理知识的进步,总以活动的范围、交流空间的扩大为其前提。在“小国寡民”的闭塞、落后状态下,人们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对“天下”的地理单元,做出划分。因此,战国时代所出现的“分野说”、“九州说”和“大九州说”,足以佐证时代的进步。汉代作为一个统治稳定、...  相似文献   

20.
曹鉴燎 《探求》2001,(5):27-28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纲领性文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的关键,就是要全面理解、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全面贯彻、实践“三个代表”的精神,充分发挥理论创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积极推进“一 路三区”战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