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寻找失去的时间——试论叙事的本质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叙事的本质,认为叙事是对神秘的、易逝的时间的凝固与保存,正是叙事让我们真正找回了失去的时间。本文认为叙事以纪实与虚构的方式参与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建构,并以各类叙事文本的形式留在了人类的文学乃至文化史上。  相似文献   

2.
谶纬作为经学昌盛时代的重要形态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形态之一。汉儒借助事件的叙述来建构其文化秩序,经纬纵横,谶纬相杂,形成颇具特色的谶纬叙事。本文将谶纬放在中国叙事传统的发展演变上去考察,它对虚构能力的增强、虚构世界的扩大、叙事要素的培育以及人物塑造多方面都给予后世叙事以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奇尔德里斯的小说《英雄不过是三明治》主要有两个叙事特点,一是使用多人第一人称视角观察和叙述故事,二是在相应章节间穿插新闻、广告等非虚构材料,把虚构文本和纪实文本融为一体,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叙事特色和独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史记》以朴素平实、简洁形象的语言在"本纪"、"世家"、"列传"中不仅以纪实的方法完成了对历史性事件、人物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司马迁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在实中有机地融入了"虚"——合理虚构的成分,以天才的艺术思维和高明的表现技巧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历史叙事中所表现出的突出的文学色彩,显示了有别于传统史书的历史人物叙述方式,在"史"的叙述中有着浓郁的小说因素,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葛聪颖 《理论界》2007,(6):223-224
作为一部历史叙事散文著作,《左传》有着与虚构叙事文学作品不同的叙述特点,就其对女性人物的叙述来说,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以事带人,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进行叙述;第二,定论视角,将女性人物作为历史解释的动因环节进行叙述。  相似文献   

6.
海登·怀特的后现代历史叙事理论,在瓦莱里、海德格尔、萨特、列维-斯特劳斯等质疑历史客观性和真实性及强调历史文本虚构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本质上将历史文本看作"文学虚构"的"纯粹语言制品".本文通过对怀特历史叙事多层面话语系统和阐释模式的分析,重新透视历史叙事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试图为史学和文学批评尤其是历史文学方面以叙事为主导的文学样式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谭光辉 《河北学刊》2015,(1):107-110,116
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随着当代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叙述体裁(如"真人秀"、微博、微信)涌现出来,无论是旅游热、古迹热、消费热、食品安全忧虑,甚至国学热,都借叙述而取得公众关注。叙述学不得不面对文化实践,自我改造。不仅要有各门类叙述学处理各种体裁,还必须有覆盖各种叙述体裁的一般理论。"广义叙述学"是应文化的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一种人为的构筑,而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总结。正因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多年在高校研究叙述学的学者对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卫华发现中国古人已经在讨论广义叙述学,金圣叹评论历史著作,用的是类似评论小说的方式,而且意识到"纪实"与"虚构"的重大分野;谭光辉对拙作《广义叙述学》中提出的纪实与虚构的"区隔"原则提出值得重视的商榷;王瑛认为广义叙述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界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叙述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王委艳认为广义叙述学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使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本辑也附了一篇拙文,试图把一种似乎简单的现象——"分层"扩展到所有的叙述(尤其是"演示叙述")中,此时出现了远远比小说复杂的情况。参与讨论者的共同看法是:"广义叙述学"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它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批评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卫华 《河北学刊》2015,(1):104-107,116
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随着当代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叙述体裁(如"真人秀"、微博、微信)涌现出来,无论是旅游热、古迹热、消费热、食品安全忧虑,甚至国学热,都借叙述而取得公众关注。叙述学不得不面对文化实践,自我改造。不仅要有各门类叙述学处理各种体裁,还必须有覆盖各种叙述体裁的一般理论。"广义叙述学"是应文化的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一种人为的构筑,而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总结。正因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多年在高校研究叙述学的学者对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卫华发现中国古人已经在讨论广义叙述学,金圣叹评论历史著作,用的是类似评论小说的方式,而且意识到"纪实"与"虚构"的重大分野;谭光辉对拙作《广义叙述学》中提出的纪实与虚构的"区隔"原则提出值得重视的商榷;王瑛认为广义叙述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界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叙述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王委艳认为广义叙述学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使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本辑也附了一篇拙文,试图把一种似乎简单的现象——"分层"扩展到所有的叙述(尤其是"演示叙述")中,此时出现了远远比小说复杂的情况。参与讨论者的共同看法是:"广义叙述学"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它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批评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瑛 《河北学刊》2015,(1):110-113,116
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随着当代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叙述体裁(如"真人秀"、微博、微信)涌现出来,无论是旅游热、古迹热、消费热、食品安全忧虑,甚至国学热,都借叙述而取得公众关注。叙述学不得不面对文化实践,自我改造。不仅要有各门类叙述学处理各种体裁,还必须有覆盖各种叙述体裁的一般理论。"广义叙述学"是应文化的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一种人为的构筑,而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总结。正因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多年在高校研究叙述学的学者对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卫华发现中国古人已经在讨论广义叙述学,金圣叹评论历史著作,用的是类似评论小说的方式,而且意识到"纪实"与"虚构"的重大分野;谭光辉对拙作《广义叙述学》中提出的纪实与虚构的"区隔"原则提出值得重视的商榷;王瑛认为广义叙述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界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叙述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王委艳认为广义叙述学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使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本辑也附了一篇拙文,试图把一种似乎简单的现象——"分层"扩展到所有的叙述(尤其是"演示叙述")中,此时出现了远远比小说复杂的情况。参与讨论者的共同看法是:"广义叙述学"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它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批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委艳 《河北学刊》2015,(1):113-116
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随着当代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叙述体裁(如"真人秀"、微博、微信)涌现出来,无论是旅游热、古迹热、消费热、食品安全忧虑,甚至国学热,都借叙述而取得公众关注。叙述学不得不面对文化实践,自我改造。不仅要有各门类叙述学处理各种体裁,还必须有覆盖各种叙述体裁的一般理论。"广义叙述学"是应文化的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一种人为的构筑,而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总结。正因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多年在高校研究叙述学的学者对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卫华发现中国古人已经在讨论广义叙述学,金圣叹评论历史著作,用的是类似评论小说的方式,而且意识到"纪实"与"虚构"的重大分野;谭光辉对拙作《广义叙述学》中提出的纪实与虚构的"区隔"原则提出值得重视的商榷;王瑛认为广义叙述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界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叙述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王委艳认为广义叙述学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使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本辑也附了一篇拙文,试图把一种似乎简单的现象——"分层"扩展到所有的叙述(尤其是"演示叙述")中,此时出现了远远比小说复杂的情况。参与讨论者的共同看法是:"广义叙述学"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它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批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毅衡 《河北学刊》2015,(1):100-104,116
讲故事是人类的本能行为,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随着当代电子传媒的飞速发展,大量新的叙述体裁(如"真人秀"、微博、微信)涌现出来,无论是旅游热、古迹热、消费热、食品安全忧虑,甚至国学热,都借叙述而取得公众关注。叙述学不得不面对文化实践,自我改造。不仅要有各门类叙述学处理各种体裁,还必须有覆盖各种叙述体裁的一般理论。"广义叙述学"是应文化的需要自然而然地产生;它不是一种人为的构筑,而是当代文化发展的总结。正因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五位多年在高校研究叙述学的学者对若干理论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卫华发现中国古人已经在讨论广义叙述学,金圣叹评论历史著作,用的是类似评论小说的方式,而且意识到"纪实"与"虚构"的重大分野;谭光辉对拙作《广义叙述学》中提出的纪实与虚构的"区隔"原则提出值得重视的商榷;王瑛认为广义叙述学的提出,是中国学术界长期努力的结果,是叙述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王委艳认为广义叙述学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使批评理论的中国化有了一种新的方式。本辑也附了一篇拙文,试图把一种似乎简单的现象——"分层"扩展到所有的叙述(尤其是"演示叙述")中,此时出现了远远比小说复杂的情况。参与讨论者的共同看法是:"广义叙述学"还远未形成一个体系,它作为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等待着更多的学者参与、批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租界时代上海的怀旧书写,呈现出纪实与虚构的双重特征.纪实文学和散文在对历史镜像的回眸中,往往掺杂了虚构的成分,渲染小资情调和时尚品位;虚构性的小说文本,则在传奇性的故事中特意突显其"有史可依"的一面,以获取文本内外的双重叙事效应.相对于现代作家的租界书写,上海怀旧叙事忽略了沉重,且对历史进行选择性的遗忘和修饰,构设一种上海想象的共同体,帮助上海人觅得虚幻的自尊和自傲,迎合了怀旧的心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叙事与史传叙事有着相当密切的渊源关系,过去人们从文学虚构论出发,局限于历史科学与小说艺术的藩篱,看不到两者间真正的互文性优长。事实上,中国小说的史传模式对中国小说的文体形成与叙事建构是有相当贡献的,它并没有阻碍中国小说的发展,应该说后世的小说叙事者对史传的追慕,恰恰促使了中国小说的壮大与成熟。所以,当我们把小说叙事与史传叙事统一在纪实的语境中来探讨时,就会对中国小说的史传模式进行较为公正的评判,而不是如诸多照搬西方文学话语的论者那样进行过多的否定。也就是说,中国的小说叙事只有继承了史传叙事传统的精髓,才能真正彰显其现代性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林侠 《晋阳学刊》2007,(4):116-120
元叙事建立在叙事、情感、哲学三重悖论的基础上。就元叙事的电影文本而言,可谓处处充满了矛盾。在真实观得到深刻更新的前提下,虚构成了叙述的最本真状态。由此诞生的元叙事不仅徘徊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犹豫的叙述语态也产生了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而且为了强调虚构与真实的特殊效果,叙述者充分运用省略法,使得文本充满了空白结构。沿寻现象学的思路,以《苏州河》为核心,从文本结构与接受模式入手,可见元叙事带给影像叙事的革新意义与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赋的叙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湘兰 《学术研究》2007,(6):128-133
赋的叙事性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有意识地虚构情节、假设人物,以对话形式叙事,二是信而有征地创作。散体大赋假设客主、一问一答的行文方式,构成赋体独特的叙事结构。赋序具有叙事功能,有的赋序假设情景对话,虚构叙事内容,以揭示作赋目的,有的赋序强调纪实描写,具有史料价值。纪行赋具有历史叙事意义,相对于史书记载而言,纪行赋是另类的历史记载。寓言赋的创作体现了作者"假象尽辞,敷陈其志"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虚构"和"纪实"这两种并生的叙事修辞,构成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叙事的重要方面,是女性主义意识形态推论实践的重要体现.乌托邦叙事由两种形式构成:梦与白日梦.这种乌托邦叙事也只是为女性的现实困境提供一种想像性解决:不是在梦里,就是在自日梦里.女性小说的仿真叙事则尽可能禀承和贴近现实主义传统,让叙事成为"复述",强调个人经验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复制性,使女性叙事的文本形态有了属于自己的结构、肌理和色泽.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意味着由男性代言的历史被终结.  相似文献   

17.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蒲松龄有意无意选择历史性话语进行叙事,流露出用虚构叙事接入历史叙事的企图。从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看,《聊斋志异》在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同和叙事的寓意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搜罗散落在《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可以窥见蒲松龄吁唏感慨、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武侠小说独特的虚构叙事模式和上古神话之间存在着历史层面的承继关系,主要体现在二者都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故事,注意在一个虚构的文学世界中通过叠加的方式塑造读者心目中的英雄。通过对二者的研究,笔者以为上古神话与史传文学一样,是中国武侠小说的远祖。  相似文献   

19.
李瑄 《社会科学研究》2003,9(6):139-144
魏晋时期 ,中国古典叙事在子史文体中发生了从“纯粹”到“模糊”的转变 :子书中充斥“谰言”“琐语” ,史部大量出现“杂史杂传” ,由此为叙事突破子史走向文学提供了契机 ,有一部分叙事渐渐脱离了实用———纪传褒贬 (历史 )、说理工具 (子书 )———而走向审美娱乐 ,文学性叙事作品由此产生 ;而《世说新语》在对以往叙事作品的分辨中认同了文学性叙事 ,因此决定了其基本叙事特征 :超越功利目的、以审美态度进行、以意象塑造为主体 ;但由于其材料来源和体制均脱胎于子史 ,因而又和它们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如“实录”精神、“全景”意识、“写意化”叙述等。  相似文献   

20.
虚构是文学发育的先决条件,也是文学叙事区别于历史叙事的一个突出特征。《战国策》中虚构叙事的发生与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现象的形成等特定的社会文化土壤密切相关,其发生方式主要有依附史实、踵事增华和借名拟托、无中生有,而后者也即拟托文的虚构又可以分为附会、套括、仿改、缀辑、衍生五种,近乎涵纳了后世历史小说尤其是新历史小说的所有虚构叙事类型。《战国策》夸饰恣肆的文风、大量的寓言及一些长篇叙事文对后世的文学叙事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