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兰坡考古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生于 1908年 11月25日。河北玉田人。 1929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 1931年入中央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并参加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中国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工作中最重要部分是参加世界著名的古人类遗址周口店发掘活动。1935年接替裴文中主持这一地区的发掘和整理,获得重要发现,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50年代后组织并参加了一系列著名古人类、古文化遗址的发…  相似文献   

2.
正马里兰大学"公共卫生终身成就奖"首次颁给了美国国外的科学家,曾毅也是首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中国科学家。50多年来,曾毅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前不久刚刚度过85岁生日的曾毅先生,在接受专访的前一天,刚刚从英国参加"EB病毒发现50周年"学术会议回来。集中科院院士、法国和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空中飞人"的生活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目前,曾毅担任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50多年来,他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  相似文献   

3.
在国贸中心一层的美式咖啡厅.记者与麦博文先生面对面坐下.他讲自己经常来这里坐坐,喜欢咖啡厅的情调。细细端详,麦博文先生确实很英俊,但给人的感觉很亲和。接过他递上来的名片.上面是《中国餐馆》执行制片麦博文。早在1990年就来到中国的他.一不罔神与中国电影、电视结了缘,成了活跃在中国影视圈里的老外。其实,我刚刚上大学时对中国的认识是零。1984年18岁的我上7加州大学学的是政治学。那时,我只知道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的父亲到过日本,为松下公司做娱乐顾问日本的一些著名的硬件公司。都愿意涉足娱乐圈。父亲经常拿…  相似文献   

4.
自1979年叶嘉莹先生回国教书,至今已有四十余年。我于2001年有幸考入南开大学叶先生门下,蓦然回首,至今已有19年之久。三年的学习时光,转瞬即过。2004年毕业,蒙先生信任,更有幸做了先生的秘书,算来距今也已有16年之久。我从一个毛头小子,已渐步入中年。在这将近20年里,陪侍叶先生左右,先生对生活、工作的态度,甚至对生命的看法,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先生的认知,亦感受日深。  相似文献   

5.
林华是中国人,却长着一副欧洲人的相貌,这一直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小的时候,我常常被人误认成外国人,现在在商场买东西,售货员也会用半生不熟的英文招呼我;在国际会议上曾有国内记者用英文来采访我;有一次,在街上,迎面来的一群中学生甚至把我当成了英国'笑星憨豆先生'……"  相似文献   

6.
我与马泰先生的见面很奇特。我双手举着上写荷兰专家马泰先生英文名的牌子,站在机场旅客出口处,他将从武汉飞抵北京参加外专局的活动。我的想象中马泰先生大概是一个高头大马,留着络腮胡子的荷兰人,我东张四望地寻找着大个子“老外”,一位中等偏矮旅客走到我跟前,他皮肤微黑,英俊,戴着一副眼镜,微微笑着指着牌子说:“我就是他。”就这样我们“接上了头”,在回程的车上我们热情地交谈了起来。马泰先生出生在美丽的南美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见到叶明钦先生是去年岁末一个浓雾弥漫的黄昏。在京城大厦SO层的一间小会议室里,一位中等身材的年轻人笑吟吟地向记者们介绍着美国系统软件联合公司(SSA)总裁罗杰伟先生“官复原职”的消息。他留着学生式的头发,眼镜后边的那双眼睛充满了自信和友好,池彬彬有礼,举止不俗,眉宇间透着平易近人的亲和。从他递过来的名片上,我知道此人便是SSA大中国集团总经理叶明钦先生。可我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好似学生一般模样的人。与往日所见的老总、经理之类的商人放在一类中去,在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什么商人味儿,可他却是近几年来在…  相似文献   

8.
“你觉得‘顽固’这个词是褒义还是贬义?”这是一位日本老人问我的问题. “唯有眷生人,诚有绝尘意.”这是日本樱花诗人西行法师笔下的樱花,让我想起了这位日本老人——平地先生. 据说大二要来一位新外教,大家都满怀期待,想一睹他的庐山真面目.第一节课,他就给每人一张他的履历表.老师给学生履历表而且是人手一份,在我求学生涯里这还是史无前例的.只见履历里介绍了他在日本国内任教直到退休,退休后又去美国、新西兰、东南亚等地任教,而且在中国,他竟已去过武汉、云南等地.这样的平地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性格那一栏上填的“顽固”两字,仿佛却早已为始料未及的结局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9.
那是个夏季的早晨,阴沉的天空忽地洒下久违的喜雨来。北京友谊宾馆一间典雅的会议室里,陆续进来颇有名气的专家、学者。只是我不相识,倒也省去了寒暄。不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精神饱满的长者。坐在了我的旁边。彼此互相通姓名后,才知道他就是国际著名天文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绶琯先生。 我们相见如故,交谈得十分热烈。分手之时,王老还给我留下家中的电话,说是常联系。 这事发生在1992年,距今也有8年了。我与王老早已成了忘年交,也更加体验到他对待朋友和晚辈的真诚:“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真理面前携手同心,撇开‘指示…  相似文献   

10.
陌生人     
我的一个同事,与我不在同一个部门,偶尔碰着了,挤一丝不带任何感情的微笑给对方,连点头之交都算不上。基本上,我是把他放在陌生人一栏里的。我们的生活没有丝毫的交集。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0日,我在珠海参加第10届国际航展时,突然听到了师昌绪先生逝世的消息。闻之,心情沉痛万分。我与师老仅见过一面,但是他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般人只知师老是著名材料学专家、两院院士,却不知他还长期兼任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的副主席,对国际人才交流工作给予了很大关心。记得那是2011年的1月27日,我代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去看望他。那年师老已经92岁高龄,我原以为是到他的家  相似文献   

12.
两杯饮料,一包香烟,在友谊宾馆贵宾楼的咖啡厅里,王维邦先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眉宇间显露出自信和喜悦。他刚刚获得了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1991年度“友谊奖章”。对于这项荣誉,王维邦先生感到自豪,又有他独特的审视角度。他说,“‘友谊奖章’虽然是对我的褒奖.但它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这是中国政府对于中外合资新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XMPC)的肯定和认可。我更不能忘记公司广大  相似文献   

13.
瘦瘦高高的范克高夫已经在中国生活了15年,娶了一位漂亮温柔且志同道合的中国太太孙冰,“我爱中国,早已将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自家宽敞的客厅里,范克高夫真诚地告诉记者。范克高夫先生的家座落在北京东北部的一个别墅小区里,东西合璧的装饰风格体现着主人的匠心。客厅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迎面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印有“北京2008”和奥运会标志的铜牌,还有他与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多幅合影。范克高夫得意地告诉记者,他手机号码的最后四位数恰好也是2008,也许是注定范克高夫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有缘,如今的他担任着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北京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聘请的奥运及涉外项目顾问团谈判/发展专员;北京市计委奥运项目办投资促进专员等职务。因此,他被称为北京的义务宣传员。他则自称是北京的“说客”,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搭建中国管理机构和外国商业团体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全国政协会后的三月二十日下午,我应约去西城复兴门外访问了全国政协委员、鲁迅先生的哲同周海婴。电铃响后,身着浅灰色毛衣的周海婴把我迎进了豁亮的客厅里。我坐在沙发上,打量着这间客厅:东面墙上挂着栩栩如生的鲁迅先生的画像,两旁是鲁迅先生苍劲有力的墨迹;靠墙摆着棕色木桌子,棕色木书柜,棕色大书架—…·摆设不富丽堂皇,但显得朴实而高雅。我不禁喷喷称赞:“你这房间摆设得古色古香门!”他朝右边书架上摆着的露着慈祥笑容的许广平的照片投去深情的一瞥说:“这是我母亲在的时候摆设的!”电子学会高级会员1986年在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15.
对于桑顿先生到清华教书这件事,清华园里并没有掀起太多的波澜,倒是一时间媒介沸沸扬扬,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和猜测。 而除去媒体和业界,人们对桑顿的了解并不像在清华园里,尤其在清华经管学院——随便碰见个人,张口就能说出关于他的种种故事。所以萌生采访他的念头,也是一件最最自然的事——因为他来了,而且就在我的身边。  相似文献   

16.
我们北京师大附中的几位老师,有机会访问了老校友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学森,钱老在他的办公室里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与我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 提起师大附中,谈到他的青年时代,钱老亲切地说:“你们都是老师,也是我的老师。过去附中的老师水平很高,对学生很亲切,常和学生接触,象教我们的  相似文献   

17.
那还是秋天。一头撞进一家酒店的包间,迎面一位先生用极有礼貌的微笑向我打招呼,我用微笑作答。他说: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我认真地回想着那可能见过面的地方……1958年,那是梦幻、理想与浮躁掺杂的年代。十七八岁的李硕儒满脑子装着金山、赵丹,一股子非当话剧演员不可的劲儿,鼓动着他报考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并有幸在7000多人中脱颖而出。可惜还没来得及过一过演员瘾,便又被《人民日报》社挑中,从此,与新闻和文学结下不解之缘。也许是内心里那份演员情结,总也挥之不去,也许是思想确实“新潮”,在报社中,他常常西装…  相似文献   

18.
洪帆 《人才瞭望》2010,(8):77-77
一个男人在一个公司工作了25年。25年里,他每天用同样的方法做着同样的工作.每个月都领着同样的薪水。一天.愤愤不平的男人决定要求老板给他加薪及晋升。在和老板谈话时.他向老板概述了他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的理由。“毕竟.”他总结道.“我已经有了1/4世纪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23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早晨九点,我按响了中国科学院女院士、南京大学物理系王业宁教授家的门铃。只有老两口在家,四室一厅的房内显得有些冷清,与6年前首次采访时的情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那次是在年三十的前一天。75岁高龄的王院士似乎越来越忙,与上次采访相比,“女人当自强”的感受更加强烈地震撼着我同是女性的心灵,并非因为她2000年获得了高达20万港币的何梁何利基金奖。 领跑的诱发基因──从这位晶体缺陷研究者青少年时期的家庭缺陷中引出的自强 1998年9月,王院士和先生缓缓登上台湾南寿山。她父母…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的书房里很明显的位置摆放着一本《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顾教授告诉笔者:“从开始收集资料、着手写这本书,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认为这是一本很工整的书。”现年69岁,享誉海内外的教育专家顾明远,被同行们称为“多产”的学者,著书立说几十种,逾百万字,为什么他对自己早年的一本书如此珍爱?“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有二十多年是从事教育工作,他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楷模,”顾教授的这本书饱含着对鲁迅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