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以2005-2009年期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情绪感染理论和迎合理论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资本投资的影响,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波动幅度较大,其波动的情绪感染和影响了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投资行为;与一般管理者相比,过度自信管理者使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资本投资之间的敏感性增强,加大了公司的投资支出。相比较而言,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更会感染过度自信管理者的情绪,使之提升公司投资水平;而当投资者情绪低落时,其引发的感染效应减弱;对于投资水平较高的公司,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效应更显著。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新兴的行为公司财务理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对中国上市公司进行资本投资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金融化加速形成过程中实业投资率稳健下降引起社会的普遍焦虑,但该谜题尚未真正破解.本文构建包括7个维度的管理者自信评价体系,并采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管理者自信影响实业投资行为的研究假设.研究发现,整体而言,管理者自信抑制企业的实业投资.但是,适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进行实业投资,而管理者的过度谨慎与过度自信将削弱实业投资意愿,导致管理者自信与实业投资呈现出"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3.
企业家作为公司决策的主要制定者和领导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会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家能力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在国有控股企业中,能力越强的企业家越倾向于过度投资。这是因为在国有控股企业中,随着企业家能力的增强,其地位逐步得到巩固,管理者手中掌握的资源不断增加,这就会导致国有控股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在民营控股企业中,企业家能力与过度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这说明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民营控股企业的企业家能力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经济周期为视角,在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经济周期不同阶段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偏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了投资者过度自信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过度自信心理;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显著,而经济周期处于紧缩阶段时,投资者过度自信波动程度较之扩张期更高;过度自信心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对股票价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研究提供了一条研究经济周期影响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进而作用于股票价格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股利政策问题是现代公司财务活动的重要内容.本文抛弃了传统股利政策关于理性管理者的假设,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研究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我国沪深两市2005~2007年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剔除无效样本后,建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衡量指标,构建影响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回归模型,提出合理的假设,并通过实证加以检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管理者过度自信时,企业会选择多发放现金股利,即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2007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投资者情绪、企业投资行为、盈余质量纳入一个研究框架,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并考察这一过程中盈余质量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盈余质量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CEO自信程度、产权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岩  方蓓蓓 《东岳论丛》2019,40(3):69-81
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从CEO人口特征、投资行为、公司治理、胜任力四个方面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CEO自信程度评价体系,得出各个企业的CEO自信程度综合得分,以此作为CEO自信程度的衡量指标,进一步探讨CEO自信程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基于相关数据的实证结果显示,CEO自信程度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CEO自信程度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差异,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CEO自信程度对社会责任的影响更明显;国有产权性质弱化了两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使CEO自信程度对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从行为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出发,进一步丰富了管理层心理特征与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对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心理因素是影响投资者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产生自我归因和后见之明的心理偏差,同时自我归因以及后见之明反过来又会强化投资者的过度自信,从而导致投资者对自己能力的盲目自信,在其交易行为上就表现为主动出击,频繁过度交易.我国个体投资者由于长期内能预测股价变动趋势,并且将上涨行情中的准确预测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将下跌行情归因于运气,从而加剧其过度自信心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钢铁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借鉴Richardson模型研究不同来源的债务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所产生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银行借款对过度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商业信用与过度投资呈反向关系,并且对上市钢铁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对股市的影响日益明显,其中基金反馈交易策略是影响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主要从正反馈交易对股票价格的作用机制和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两个方面来研究正反馈交易策略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并基于投资者过度自信心理的认知风险度量模型和展望理论,对投资者正反馈交易策略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以沪深两市2009-2011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政府干预的视角对治理结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程度越高,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按政府干预程度分组研究治理结构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发现,政府干预强化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过度投资的正向影响,弱化了经理层薪酬激励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对独立董事与过度投资之间的负向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一直比较频繁,对股民的投资行为同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某证券营业部7894位个人证券投资者在1998年7月至2001年11月时段内的交易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对重大政策对股民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策对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交投的活跃及入市的意愿,投资者对于政策存在“政策依赖性偏差”,因此在政策的调控上应更注重艺术性,避免对投资者行为造成过度震荡。  相似文献   

13.
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其发展既推动金融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在后危机时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盈利预测偏差衡量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探究过度自信对管理者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的强度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随着过度自信水平的增加,管理者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的强度存在上升的趋势,同时,公司成长性、管理者薪酬以及管理者持股比率也不同程度的增强了管理者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的强度,而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会降低管理者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动机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LSV与PCM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并建立动态衡量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一系列指标,对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国内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度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实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上述两类机构投资者总体上有显著的“羊群行为”,其中合格境外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大于国内开放式基金;两类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羊群行为”和买方“羊群行为”又存在显著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的总体“羊群行为”出现了明显趋同的趋势。作者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具有政治联系的过度投资与负债融资的双向影响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政治联系会引起企业过度投资;银行贷款对具有政治联系的过度投资不是产生了抑制效应,而是起到了促进作用,商业信用对政治联系引起的过度投资没有显著影响,而长期债务期限结构则能够制约政治联系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政治联系引起的过度会减少未来期间的负债规模,并且延长未来期间的债务期限;负债融资与过度投资之间是双向相互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6.
ESG表现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企业并购交易业绩承诺具有影响。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并购事件为样本,检验ESG表现对并购业绩承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表现与并购业绩承诺负相关,即企业并购交易中双方签订业绩承诺的可能性、规模和期限均会随着ESG表现的提高而降低。良好的ESG表现具有治理效应,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内部代理成本和提高企业外部媒体关注来抑制并购业绩承诺。拓展性研究发现,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政府干预较强的情境下,ESG表现对业绩承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先天性制度缺陷以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过度投资"已成为制约中国上市公司质量提升和长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上市公司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行为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充足的上市公司更易发生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更为普遍,程度也更为严重;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程度加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不仅没有缓解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状况,反而有加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企业投资效率已成为学界、企业与监管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2014—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会计信息质量是否显著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并进一步检验了内部控制是否能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且内部控制正向调节二者间的正相关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分别从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我国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和资本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长期存在的原因.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通过定义噪声风险和套利成本指标,检验了"投资者情绪"理论和套利活动对于基金折价的直接影响.文章最终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理论和套利成本等因素无法解释我国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相反,基金规模才是影响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这反映出在市场发展初期投资者投资理念的不成熟.  相似文献   

20.
以行为财务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上海A股市场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和规模效应现象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受到规模效应的影响显著,小规模上市公司的超常报酬率要远高于大公司,同时市场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现象,因此不支持市场有效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