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中职学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笔者以莱芜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为例,结合山东省焊接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佳 《职业》2017,(29)
自2015年起,笔者学校开始了焊接示范群项目建设.专业群以焊接加工专业为引领,辐射带动了机械设备维修、模具制造与维护和汽车钣金与涂装三个专业.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内强管理,外塑形象,融入社会,服务经济"方面取得阶段性丰硕成果,先后完善了四个专业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工学融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广了"创新型一体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多元化人才评价模式;根据"内培外引"的教师培养计划,打造结构合理的"四梯级"师资队伍;完善了"政、企、行、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运行管理机制.各专业建设的特色越来越明显,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也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周敏 《职业》2016,(6):17-18
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通过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本文以制冷设备制造、安装与维修专业为例,介绍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实施步骤、企业参与的方式方法、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模式,从而为职业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资源库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素艳  周光宇 《职业》2017,(6):49-5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本文以高职机械类专业为例对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调整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考核评价标准改革、管理机制的改革等是否适应供给侧改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供给侧改革为高等职业教育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了超越需求拉动的新视角。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是"重庆高等职业教育骨干建设专业"。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该专业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两方面积极推进导游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以期为重庆旅游产业培养更多优秀导游。  相似文献   

6.
何振宇 《职业》2024,(4):4-6
为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全国各技工院校都在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文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技能训练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职场充电,注重长效避短视——职业培训与就业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很多求职者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提升就业力.从而使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智联招聘特别进行了"职业培训与就业力调查",在为期两周的调查中共有6000余名职场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亲身参加过职业培训,超过八成的职场人都认为职业培训对于就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旭丽  ;过秀成 《职业》2014,(24):66-67
本文在本科院校应用型改革新形势下,在充分调研交通工程社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东南大学研究型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合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指导思想,对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进行研究,提出了从培养理念转变到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一整套的改革举措,为应用型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卢永强 《职业》2020,(12):32-33
近年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以下简称"过控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受到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过控专业开始在社会生产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过控专业建设以及改革展开分析,希望对过控专业教育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阳 《职业》2017,(13):47-48
随着现代建筑科技的迅速发展,智能楼宇在建筑智能化工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意义十分深远.依托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笔者学校智能楼宇专业在近五年实施课程改革、全国技能大赛和企业对接三位一体融合,成效突出.本文结合当下现代学徒制,阐述了如何以"SWOT"竞争策略开发模式,在现有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有效提升中职生的社会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本文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来探究创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以期为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魏新红 《职业》2022,(2):35-37
"三教"(教材、教法、教师)改革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核心内容."三教"改革中各个要素的匹配程度,对建设高水平的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笔者所在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采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开设示范公开课等措施,建设高水平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提升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陆小荣 《职业时空》2013,(5):62-64,70
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方面,总结了陶瓷特色专业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以期为我国陶瓷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发挥陶瓷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塑造大学生就业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效益,让大学生谋求人生发展的必由之路。作者结合工作经验,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层面提出塑造“就业力”、提升“就业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陈伟 《职业》2016,(32):57-58
在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各大中高职院校,也相继开设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建设中,探索出"课堂教学+岗位实践+兴趣培养+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此专业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并立足实践对专业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工程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是推动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内涵创新支持,在培养活动开展中,必须适应高技能、高素质人才需求特征,实现岗课赛证与德育理念的协同导向。本文在明确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建设意义基础上,明确当前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实现路径与实现保障,以此为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为推动人才培养成效提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巧玉  马立文 《职业》2016,(31):52-54
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简称汽修专业)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有效开展引企入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研究,形成了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创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汽修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运行新机制方面形成了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赵昱菁 《职业》2015,(6):36-37
本文围绕嘉兴技师学院在进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就改革、发展、示范、引领等核心问题,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总目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并着重从专业基于“四个嵌入”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入手,来探讨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前,辽宁省先后启动21所高校和200个专业分别承担学校整体和专业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在向应用型推进的过程中,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力量等方面均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研究也逐步增多,但在师资结构提升、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如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在加强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具有市场学理论知识与服装专业技能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主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