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课程是技工院校对技校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技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探讨了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运用于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意义及方法,以期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丽娜 《职业》2016,(28):70-71
学习兴趣能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技工院校德育课不仅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更侧重于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因而提升德育课堂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学生对德育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教学实效性低.因此,本文通过对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总结影响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因素,从而为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晓淳 《职业》2017,(29):98-99
技工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严峻形势,让更多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学校的管理层面来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管理的需要,更是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需要.本文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从班主任监督、德育教师理性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多方位加强与完善技工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玉洁 《职业》2020,(10):75-76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德育成为了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其德育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传统的德育教育已经不再适合当代的技工院校学生,而通过政治教学来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是一个有效途径.在此,本文就技工院校德育创新与政治教学教育有效融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田华 《职业》2014,(12):121-122
当前技工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文化课特别是德育课程的重视不够,这导致技工院校学生基本道德素质普遍偏低。本文阐述当前德育教育现状,并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改善技工院校德育现状的对策,以期提高目前技工院校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家提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有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在技工院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学校对素质教育缺乏足够重视,使得目前技工院校的素质教育存在一定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要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必须要采取一定策略,本文就此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方建京 《职业》2017,(29):95-96
技工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这就要求技工院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作为技能人才的重要素质,应该成为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钟亚萍 《职业》2012,(27):56-57
技工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德育工作如何适应新时期技工院校的发展需要,在理念、机制、载体、制度上进行创新,一直是技工教育同行密切关注的课题。笔者从事技工教育近三十年,本文拟从技工教育的实践出发,以宁波技师学院德育工作为例,着重阐述技工院校的德育模式、工作方法、主要成果,特别是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现代技工职业素养的具体做法,体现了技工院校的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9.
赵丽娜 《职业》2016,(15):115-116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如今职业教育发展蒸蒸日上,但技工院校德育教学依旧存在过于注重道德说教、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等问题,实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颠覆"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学从"知识本位"向"综合素质本位"的跨越,提升技工院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翻转课堂如何应用于技工院校德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手机的普及,学生通过手机获得了大量的未经过滤的信息。网络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及以往,德育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有效利用闽西红色资源,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效果,希望为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程是技工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政治倾向、理想信仰、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从技工院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探讨如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以进一步提高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相似文献   

12.
马利婵  石全波 《职业》2017,(33):79-80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不断疏解,企业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已经是每个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基本条件.作为专门为社会培养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管理工人以及其他劳动者的技工类院校,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做到可持续就业和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笔者以化学分析与检验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为例,阐述技工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提升探索路径和反思,希望能为技工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杨金焱 《职业》2014,(2):16-16
目前,一些技工院校的教育与其本来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偏差,片面强调了"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没有把立德树人作为技工教育的根本任务。技工院校在培养目标上的定位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技能而轻素质培养,忽视了技工教育的性质。重视技能的培养本没错,问题是技工院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的,一些技工院校自身定位不准,单纯强调技能培养,技能教学缺乏文化内涵,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王志强 《职业》2012,(29):54-55
技工院校学生在价值认同、能力结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因此技工院校必须根据这一规律性和特殊性进行有效的德育管理。技工院校在德育管理中,应紧扣技工教育市场性、职业性等本质特征,秉持一定原则,坚持创新思路,着力构建技工院校德育管理新模式,以实行有效德育。  相似文献   

15.
严红艳  沈耀星 《职业》2017,(16):97-98
技工院校担负着为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工作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任务,促进学生向职业人转换,是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本文提出,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创新,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员工,满足现代企业的要求,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的全方位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6.
邵富明 《职业》2016,(35):52-53
技工学生流失,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或在企业顶岗实习轮训期间,不再愿意接受教育或实习而选择离开学校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往往会带来损失和负面的影响.在技工教育的德育管理中,班主任会经常碰到所带班级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途离校进而辍学.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技工院校学生流失的成因,研究了控制学生流失的应对策略和控制学生流失的方法,希望对技工院校的综合德育管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徐海 《职业》2017,(11)
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多是中考失利者,基础较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这就造成技工院校的很多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进而形成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愿教的现象. 什么是教育?简言之就是通过教授知识,培育出符合道德标准的人.可以说,德育是教育的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中."这一观念的提出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利用语文课堂的德育功能,将语文和德育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8.
孙学娇 《职业》2016,(8):106-107
本文围绕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学生德育化水平,在肯定加强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德育工作需加强的创新点,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白金福 《职业》2013,(27):24-25
技工院校牢固付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紧燎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不放松,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综合职业素养这个宗旨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教职员工德育教育工作的共同任务。本文阐述加强技工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做好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郭逢年 《职业》2016,(35):105-106
技工院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技工院校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技工院校作为自己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的首选途径.而技工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同时,完善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提升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