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晓仲 《老年人》2009,(4):22-23
未央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诗人。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那充满豪情而又朴实无华的诗句,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投身到祖国建设的洪流中。他从湖南常德临澧的田野上走出来,是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把他培养锻造成才。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李丽语成长路:从家到学校到工厂,爱是坚强的原动力1962年,李丽出生在湖南桃林铅锌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产房里,看着她清秀的五官和油乌乌的头发,护士乐呵呵地说:"这闺女长大了肯定是个美人,就叫她‘丽’吧!"  相似文献   

3.
李黄珍 《职业》2006,(9):10-12
【典型案例】William是某名校中文系高才生,学校里的积极分子,任何社团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作为宣传部长的他,一直以来都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毕业后william顺利进入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策划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设计了很多优秀的广告作品,但热情的他却意外地遭遇了职场的滑铁卢。William热心,于是凡事他都要横插一脚,可谓无孔不入——市场部同事在聊天谈工作、他凑上去给别人提点建  相似文献   

4.
炎炎烈日下,湖南娄底农业农机学校的一块菜地里,有一位老汉正在忙碌着,褐红色的脸上满是汗水。这位有着浓重学者味道的菜农,就是我国著名农学家林蒲田。在旁人眼里,林蒲田是个怪人。他曾有两次做官的机会,一次被推荐担任邵阳市副市长,另一次被推荐出任娄底地区的副专员,然而他都坚决地推辞了。他搞科研也有些怪。20世纪70年代,人们还在为填不饱肚子而发愁,他却开始研究齿颊留香的香稻了。香稻试种成功并在全国推广后,他又一门心思培育种植那些稀奇古怪的蔬菜。剃光头的缘由今年67岁的林蒲田出生在湖南新宁县一个殷实的书香…  相似文献   

5.
穿山小孩     
到了下午5点钟,天光还亮得像正午一样,我们全班都还留在学校里,心不甘情不愿地上着辅导课,但是老师并没有忘记一名特别的学生,他把粉笔捏在手心里,指着坐在我前座的小孩:“廖俊杰,你要准备了。”  相似文献   

6.
他矮,胖胖的. 他所在的中学,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在绵阳周边非常有名.学校因教学质量高,连续13年都是全县中考第一名.周围家长都拼命把孩子往里送.学生最多的班,有80多名,最前排的学生几乎坐在老师下巴前.  相似文献   

7.
凤儿 《伴侣(A版)》2017,(11):26-28
为减肥去跑步,校园里成立“约跑团” 王行1991年出生,湖北黄冈市人,2012年9月考入武汉工程大学经济学专业.从小他脑子就活络,平时就爱捣鼓一些小玩意.入学后不久他发现,学校周边的宠物店,金鱼和仓鼠卖得都很贵,便想着从花鸟市场批发来一些金鱼和仓鼠,在学校门口摆摊售卖.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很快一扫而空.后来他又兼职成为了一款大学生课程APP的校园代理.  相似文献   

8.
朋友何文是个幸运儿。他学的是英语专业,大学一毕业就被学校推荐到国务院一个下属机构做文字翻译。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为无数人羡慕的工作,他干得却很不开心。北京是一个官员云集的地方,何文更是扎在了官堆里,他觉得低头抬头见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可以对他发号施令,这让他时时有一种压抑感。尤其令他感到郁闷的是机关生活的程式化和办公室里拖沓慵散的气氛,这和他活泼浪漫的性格格格不入,他觉得长此以往自己的激情将会被消磨殆尽,成为一个乏味和安于现状的“公务员”。一次他到广州公干,闲余进一家酒吧消遣,调酒师——一个长得白白净净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公式     
直到16岁,他仍是懵懵懂懂地在学校混日子,打架斗殴抽烟逃学,十足的坏学生,连老师都有些怕他,他从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16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龄,那年他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同学,他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她鄙视地看了他一眼,竟然把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的宣传栏里。虽然他的检讨书在宣传栏贴过不下二十次,但这一次,不知为什么他感到一种刺痛。第二年,他就转学了,在后来的那几年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拼命地学习,竟然考上了湖南大学。  相似文献   

10.
在湖南岳阳市 ,有一位喜欢捡破烂的怪老头。45年里 ,他四处搜集废旧书报杂志 ,阅读后整理、归类 ,竟编著了15部书稿 ,计1000多万字。他就是被湖南省文联主席谭谈誉为“怪人、怪才、博士”的邹光忠。邹光忠 ,1935年出生于湖南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读书 ,然而由于家里太穷 ,进初中只读了2年便辍学了。1951年 ,他参军入伍 ,成了一名16岁的士兵。在军营32年 ,他大部分时间驻守在边防海岛上 ,其间曾多次请求入学深造 ,但终未能如愿。不能再进学校读书 ,他就坚持自学 ,哪怕再苦再累也每天挤时间学习 ,不肯放弃…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里拼搏了20载,快到退休年龄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在这座城市退休。"湖南浏阳的徐先生说,他在深圳某公司打工20多年,缴了10年社保。明年就要退休了,但到社保部门打听后竟发现,由于没有深圳户籍,自己根本无法在深圳退休。把养老账户转回湖南吧,必须先在湖南找到一个工作单位,而转到浏阳的"新农保",目前又接不上"档"。  相似文献   

12.
刘磊 《伴侣(A版)》2016,(11):10-12
设计达人,从为女儿“做菜难”中发现商机 80后汪钰伟是北京人.在大学学习设计专业时,他就和同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设计比赛,拿到过许多设计奖.原本默默无闻的他,因此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毕业后汪钰伟进入赫赫有名的光线传媒集团,他跟剧组拍片子、设计玩具、做电子杂志、设计潮流品牌服饰,还为歌手设计唱片,和台湾的音乐人做过一些创意活动、音乐会.一直到辞职前,他共做了70多张唱片,包括汪峰、许巍、李健、李宇春的很多专辑,都是他设计的.  相似文献   

13.
他叫陈雪齐,河北涿州人.读高中的时候,他在一次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参加了3000米长跑比赛,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让他对长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想成为一名专业选手. 2007年秋天,高中毕业的他到北京串亲戚,正好赶上马拉松比赛.他第一次知道还有这种比赛,穿着短裤背心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友们从天安门前跑过的震撼场面一下子吸引住了他,对那些参赛者他从心底里佩服至极!也产生了一种参加这种比赛的冲动.于是他开始攒钱买衣服和鞋子,并坚持每天长跑一个小时.  相似文献   

14.
一 几年后的今天,柳絮和陈诚在一个陌生的街头遇见,心里有一点隐痛.但是,更多的还是感谢曾经的遇见,眼前的车水马龙,瞬间都转了起来,一直转到那年的夏天. 那一年,陈诚家里工厂倒闭,妈妈病倒,爸爸精神崩溃,大三的那一年夏天,上天似乎就是在考验陈诚. 从小到大,他是出门有车,到哪儿吃饭都有人付钱的少爷.来到这个千里之外的城市读大学,他妈妈足足陪读了一年.  相似文献   

15.
48年前,在喜庆古城长沙和平解放的日子里,岳麓山下召集着一支有5000多人的年轻队伍。他们继承延安抗大的传统,办起了湖南人民革命大学。这是一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湖南而培养和造就革命干部的新型学校,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三湘子弟。在这座革命熔炉里,年轻...  相似文献   

16.
演员侯勇入行前因家境贫寒,很早就停了学,为了营生,他筛过炭,烤过面包,卖过猪肉.日子虽然清贫,但侯勇从小就有做演员的愿望,20岁的时候他考上了江苏省戏剧学校话剧表演专业,从此踏上了演艺之路.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一个话剧团,原以为有了正式工作,美好的生活就可以开始了,可没想到剧团里演员众多,又是处在论资排辈的年代里,初来乍到的侯勇只能跑跑龙套.这个龙套他一跑就是十多年.  相似文献   

17.
儿子、儿媳长居北京做生意,孙子磊磊一直由我和他奶奶带着。三年前,磊磊考上了长沙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为了鼓励他学习冒尖,我们给他做好吃的,为他买名牌服装,还不断地给他零花钱。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磊磊竟迷上了网络游戏,经常放学不回家,在网吧里泡着,有时甚至彻夜不归。我和老伴好言相劝,他全当耳边风。2003年下学期开学不久,磊磊由于连续旷课,屡教不改,被学校勒令退学。在我的百般恳求下,学校总算让他办理了休学手续。原以为受到如此重惩,磊磊会有所收敛。可他少了学校的管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只要我们一出门,他就溜到网吧去了,一泡就是…  相似文献   

18.
王新同 《职业》2016,(4):51-53
"暖男"发现商机 龙汝倩出生于湖南一个医学世家.1999年,本在湘雅医学院读大学的他,却做了一次改变他人生的决定,弃医去卖电脑硬件并尝试创业.但两次创业都无果而终.没想到后来妻子怀孕,他竟从一双鞋上发现了商机!  相似文献   

19.
一巴掌打来儿子的仇视,难道历史又要重演 2011年11月的一天,著名作家麦家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班主任告诉麦家,他的儿子麦恩在班里和同学打架,让他到学校去一趟.麦家挂掉电话,驱车赶往儿子的学校.在老师办公室,14岁的儿子麦恩直挺挺地站着,嘴巴上翘,一副不屈的神情. 看到父亲走进来,麦恩只是望了他一眼,目光又投向别处.麦家厉声喝问:“为什么和同学打架?”麦恩只是轻蔑地望了父亲一眼,没有理会他. 麦家觉得自己作为父亲的威严受到了挑战,不由分说,甩手就给了儿子一巴掌,鲜血从儿子的鼻孔里流了出来.麦家后悔自己下手太重了,他心疼儿子,却又放不下父亲的架子,吼了一句:“臭小子,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然后就离开了.  相似文献   

20.
咖啡馆少年     
<正>Chapter 1第一次看到他是在学校门口的咖啡店里,他的名字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了叙述方便,不妨叫他咖啡馆少年。那是去年冬天中格外寒冷的一天,下着很大的雨,这在厦门并不很常见。我其实是蛮喜欢雨的,特别是在雨夜里。下雨的时候仿佛时间都变得特别慢,思绪也非常清晰,完全没有"夜雨声烦"的不安。淅沥的雨声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