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民族预科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民族性,民族性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保持好文化的多样性,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均衡发展意义重大。语文教育是挖掘、弘扬、传承、传播民族文化重要途径,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民族预科文化多样性、民族预科语文教育对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作用、保持文化多样性的语文教育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在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背景下,民族预科语文教育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活跃在艺术市场的基本上是民间美术人才,科班美术人才绝大部分在中小学任教;在民族美术作品生产的数量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力度上,民间美术人才的贡献大于科班美术人才。这种就业局面对包括西藏在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挑战:在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地方特色的美术人才,以担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尽行业之力。因此,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美育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和发展为使命,以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为导向,以民族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创新为核心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事业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美术教育的目的、方向、取向、价值和语境很清晰。当时的美术教育培养方向以各美术院校培养美术学子,培养教育人才为主,因而培养出较多教育型人才而显示出了民族美术教育的突出成就。今天的中国民族美术教育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汲取外来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随着网络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化艺术的多元性等等因素把我们的民族美术教育推向了新的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蒙古民族美术教育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在新时期的艺术创新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激励我们在新的环境下弘扬、铸造、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而发挥作用。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老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照日格图老师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在当地成为了蒙古族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力,对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蒙古族美术人才的培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不断反思与回顾那些传统美术教育中的意志与品质、精神与情怀并把它作为我们今天的民族美术教育的典范。作者通过分析照日格图老师在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揭示出它对当今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云南出版业以传承、弘扬边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为己任,守正出新,充分开掘民族文化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民族文化艺术品牌,全方位、多层面地促进了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升了云南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56个民族的文化是美术教育的源泉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全球化理论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包括文化艺术。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再不是单一的技能训练、简单的专业配制,一切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正日益渗透到美术教育领域。如哲学、民俗学、人类学、现代心理学与视觉审美、经济学与艺术市场等方面。56个民族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更是被人们倍加关注与认识。民族学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这种文化与艺术传统总是处在变化和互相影响中,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相互融合。少数民族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的开发有助于塑造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动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摸你黑"作为一个民族文化旅游空间,具有生产的属性,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肃北民族文化既面临着价值传播实现文化自信的挑战,也存在"涵化"而来的转型发展。不忘初心,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自觉的时代使命,弘扬民族地区地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对于肃北发挥地域文化的特色优势、系牢民族情感纽带和以社会主义先进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乌兰牧骑精神而言意义重大。为此,肃北传承民族文化要,坚持文化自信、提升民族文化价值传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张广才 《民族论坛》2012,(14):33-35,47
少数民族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是民族文化保护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不论从民族学校的规模与民族学校中民族学生成份以及民族文化在民族教育中所占比重来看,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均显不足。要构建以民族文化保护为主导的乡村民族教育体系必须加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培养民族文化氛围,全方位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民族高校学生的作业和答卷为主要材料,探讨了民族高校学生对少数民族在文化传承问题的认识及思考。文章指出,民族高校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关注与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他们展示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现象的个案,对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民族高校的学生来自于民族地区,具有本民族的立场和情感,同时又受过高等教育、见识较广,具有高于本民族的眼光和理性判断;他们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观察和思考,已经触及了当今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民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和充实,民族文化艺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积极的精神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郗春嫒 《民族学刊》2013,4(2):10-16,94-95
全球化浪潮使得布朗族如其他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正面临外来文化冲击,如何有效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日益重要。本研究认为,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布朗族传统教育的模式及其功能发生了改变;民族地区现代学校教育责无旁贷地成为当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尽管它正面临传承与发展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作为国家级民族文化品牌的文化价值,阐释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作为国家级民族文化品牌的文化使命,并对面临着全球化挑战和"文化强国"双重语境下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发展,提出"思想统帅、高举旗帜、推进改革、周密策划、延展影响"五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几点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民族文化大区的良性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理念主导世界主流文化的背景下,笔者借助中国传统诗歌文化所特有的立体多维意境,在"诗语境"下创新现代平面设计,使设计作品独具东方魅力,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提升现代平面设计艺术水平的双重意义。本研究从平面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出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探讨了现代平面设计里的"诗语境",并最终以"时间"为主题示例说明了"诗语境"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意义深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大城市中的蒙古族高中生是如何对待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本研究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北京市12所中学中的蒙古族高中生为例,调查在北京这种大城市生活的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继承的程度,探究影响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本民族认同感和继承程度的因素,得到一些有价值的数据,对导致大城市蒙古族高中生对自身民族认同和继承程度不一这一现象做出解释,并结合探究所得因素,从北京市蒙古族高中生这一小群体出发,由小至大,为大城市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提供参考,提出建议.希望研究能够反作用于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高中生们,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加强社会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注,创建各民族文化和谐交流的繁荣气氛.帮助塑造新一代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为教育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民族出版是民族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少数民族文化积累、传播、引导等重要职能。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出版,对于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侗族传统文化为例,探讨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及现代价值,认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必须注重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元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河北省廊坊市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水平,采用少数民族认同问卷对高校的25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民族社会认同及中华民族认同的得分均高于3.5分,对中华民族认同要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大三学生在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分量表及各个维度上均高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居住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本民族认同分问卷上得分显著高于城镇的。在中华民族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背景下,在高校的教育作用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水平在提升。  相似文献   

19.
张瑛 《广西民族研究》2006,18(1):171-176
本文运用人类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以云南少数民族旅游开发为典型案例,通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社会文化冲击现状的分析,讨论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关系,并对如何在建立民族文化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良性互动机制的过程中发挥政府的管理调节职能,保证民族文化和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样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但也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立足湘西民族文化的现实情况,通过分析湘西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与冲突性,提出在湘西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即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宣传学习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开发保护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对湘西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