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居建筑是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形式的民居大体上与该民族的社会制度、经济形态、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婚姻习俗相适应。民居不仅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和完善,而且各民族因地理环境及文化差异,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建筑形制和技艺。文章对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及南方一些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洮州地区的各民族在生计发展历史中不断地发生着交往交流交融,并在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洮州内圈的农业经济带、中环圈的农牧交错地带以及联结洮州与外界的资源流动链,共同构成了“圈序-互嵌型”的洮州地方社会。而与“圈序-互嵌型”社会相辅相成的地方文化秩序,发挥着一定社会效应,为洮州这一多民族地区创造了和谐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云南迪庆汤满村藏族民居开展的田野调查、测绘,从功能布局、形象特征及构造技术方面对民居建筑形制特征进行系统解析,进而通过跨地域、跨族群的比较研究,剖析迪庆藏族传统民居文化因素的动态构成图谱。在跨地域视野下,迪庆民居具有鲜明的藏式碉房特征,并与邻近的藏东昌都东南部及川西甘孜西南部共同构成具有建筑共性的文化亚区,尤其与川西地区相似度更高。在跨族群视野下,普米族、彝族等若干氐羌民族与滇西北藏族的互动与交融带给迪庆民居以中柱与火塘崇拜为核心的建筑功能和形制特征。曾作为区域中心的丽江,其纳西族文化也进一步浸润至迪庆,并在土司制度作用下传递了汉地文化特征。迪庆藏族民居特征的形成,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展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程,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注解。  相似文献   

4.
湘西民族传统村落是包括各类民居建筑及其承载的民间文化、民间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的集合体,是湘西各民族农耕文明下精神与物质的统一,承载着湘西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活民族精神,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传统村落的重点就是保护好村落民居建筑,村落民居建筑与乡土文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民居建筑是乡土文化重要的载体,文化是人的外化,反过来会影响人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思维方式。近年来湘西民族村落中乡土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被日益稀释,导致传统民居建筑不断被现代建筑取代面临消失的境地。传承乡土文化,让村民从内心上认同并自觉保护才能使湘西民族村落与时代同步,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焦溪镇是目前常州保留江南水乡风貌最好的古镇,文章通过对焦溪的古街镇格局、民居建筑形制、装饰特征等的考证,分析了古镇的文化成因,研究和探讨了古镇传统文化与景观的特色,对古镇民居及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6.
鹤庆古城———鹤阳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保留中原传统文化比较完整,并与民族文化相融比较好的古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具体表现在城市布局、寺庙和宗祠、传统民居四合院、寺庙民居的楹联,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古城民俗文化中不仅保存传承儒家传统民俗,还与白族、彝族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7.
白族文化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具有千年悠久传统的大理白族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中,实现了民族文化自觉的提升与超越.具体表现在本主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超越、餐饮文化走向世界、民居文化的尴尬处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贵州苗族民居是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乡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西部经济大开发中,它又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民族旅游资源.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民族地区现代化的进程,贵州苗族民居与我国其它传统民族文化一样正面临着迅速消失的危险.本文通过对贵州苗族民居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旅游开发的途径,为民族地区建筑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形势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魅力,开发价值较大。本文建议在查明传统民居基本情况后,根据实情、确定生命周期,相应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以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召镇巴音陶勒盖嘎查的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与70年代传统民居为调研对象,浅析乌审召地区民居形制的变化过程及其形成与演进的原因,并分析其功能与结构的利弊关系.旨在为发掘当地村镇文化特色提供理论支持,为新农村建设与民族村镇建筑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很多分布在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正在面临剧变,发展旅游成为很多少数民族村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传统民居作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该地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吸引了众多旅游者前来。旅游开发带来的游客流和旅游收入,对当地的传统民居保护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厘清这一问题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至关重要。文章选取四川省丹巴县的甲居藏寨和中路藏寨,运用访谈的方式,对两个调查点民居保护状况进行调查并做对比分析,探讨旅游发展对民族村落传统民居保护的作用及其差异,进而根据民居保护的现状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间住宅建筑研究——思路、方法、视角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居研究已经从建筑学本体扩展、延伸至与之相关的领域.在民居建筑的内涵和深度上,将民居与传统思想、文化、哲学、信仰、民族、社会、传播等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从中揭示出民居建筑中潜藏的人文基因和信息,它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技术体系的另二种形式的历史.并且我们在进一步探究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之外,广泛深入到历史、经济、地理、民俗等领域与民居建筑的相互关系中,从而将历史的、社会住居体系放在传统的社会生活和人类文化的宏观体系中,把握民居建筑的整体,在多学科的辅助和支持中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南杨桥古街是目前常州保留江南水乡风貌最好的古街。入春以来,笔者对南杨桥古街及民居进行了多次考察,并根据自己对传统民居的认识和理解,归纳和论述了该古街的街市结构、街区形制、民居范式及文化与习俗。表明古街、古民居是不可多得的人类文化遗产,应及时予以保护和修复,呼吁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能早日认识南杨桥古街的开发价值,把具体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是活态的文化遗产,当今对其进行保护与转化需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展开。以湘西苗族传统民居为例,可以运用符号学理论从语汇、语法、语境三个层面构建湘西苗族传统民居的符号识别体系,并结合时间与空间维度组成的文化坐标视角,遵循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符号真实性、可识别性、居民认同的保护原则,采用同形异质、位置重构、以象达境的更新方法,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可持续发展与民族文化的有效转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巴楚民族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三峡地区作为古代两个民族争夺与交融的特定区域,他们对本地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三峡沿江两岸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峡区古代文明遗存的有形实体,其集聚形态、建筑特征都留下了巴楚民族文化的强烈印记。通过对巴楚族源及文化关系的梳理,探究巴楚文化与该地区古民居艺术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三峡地区传统民居所蕴含的历史、艺术、文化价值,总结其艺术成就,为研究和保护三峡民居文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是中国古老居住形式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一直是关注的视点,但是人们惯常于从建筑形态和建构手法以及地区、民族差异上来研究、分析民居。四川夕佳山民居在布局和平面组合、民居结构和外观造型、民居装饰和细部、景园艺术手法等方面所表达的哲学、文学艺术、人生的诸多理念是为营造一个寄予着居住者的传统人文理想和生活意识的“情景教育空间”,并通过视觉上、心理上、行为上的空间环境设计来实现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今天如何在居住环境、校园环境中体现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民居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赋予的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进而围绕着它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居住文化。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民居,总是包含着该民族该群体的风习、信仰、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对外交流等诸多内容。可以说,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的民居,就是一幅该民族该群体文化概貌的图示。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民族之一,白族民居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8.
安徽传统民居是中国三大地域性显学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载体。南北文化交融影响下的"厅井楼居式"民居、儒家礼治观念下的民居形制、商贾心理作用下的四面围合暗室空间、"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下的天井空间、以服务生活为目标的灵活布局、重视边缘和节点的装饰手法、风水观影响下的多样入户门、体现精神寄托的徽州三雕……,这些设计理念与民居空间设计风格代表了徽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徽派民居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过程受到徽州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探讨徽派民居的形成原因及其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质,有助于理解徽派民居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用绿色建筑思想来审视蒙古族传统民居的演变,发现蕴藏在其中的绿色含义,挖掘蒙古族民居与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技术、适宜技术和可能利用的新技术.以求在继承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草原住区生态平衡、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