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康震 《人文杂志》2000,(3):92-97
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内在矛盾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身处世俗功名中的尴尬.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绝对自由的理想人格,这使他异常鄙视世俗人群与腐儒.然而在于谒权贵时,李白却不得不使用各种世俗手段往来周旋,委曲求全;而且一旦他为当朝者所赏识,便呈现出安于富贵的庸俗心态.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矛盾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在政治理想、政治见识以及政治实践上的主观期许与这方面的客观表现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因此李白虽有济世之志,却由于庸常的政治才干与见识而屡屡受挫,导致他一系列政治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人生问题的探求由来已久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在宇宙中有何地位和作用?个人和社会、人和自然是怎样的关系?人的行动是自由的吗?面对个人的不可避免的死亡,应取怎样的态度?在出现利益冲突、道德冲突的情况下,人应当根据什么原则选择自己的行动?何谓理想的人格范型和理想的人生境界?人是否存在不朽?……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富有永恒魅力的人生问题。人,只要他是人,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无一例外地要面对这些问题,为这  相似文献   

3.
李白被谗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李白经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到了长安。然而不到三年,李白就离开了长安,开始了第二次漫游。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李白为什么离开长安?从李白的诗中,从李白同时代和后世人的记叙中,可以确认是被“谗”离京的。但是,李白因甚被  相似文献   

4.
李白政治眼界及治世才能之另一面观杨栩生李白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和多方面理想追求的诗人。他每每期为圣贤,想作高土,欲为神仙之寿。他还想作侠客,更想作大将,“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1]。在这诸多的理想志向之中,最...  相似文献   

5.
李白的心理结构呈多元形状 ,其中怀古情结直接影响了诗人的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李白的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一致的 ,但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实现。在理想幻灭的苦闷中 ,是怀古情结给李白的矛盾心理带来了恰当的调适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李白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谋臣策士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李白融入了自身的人格和个性,寄寓了他的谋臣策士梦想,因而对这些谋臣策士形象的分析,也就成了我们解读认知李白的一扇特殊窗口.  相似文献   

7.
论沈从文上世纪40年代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 4 0年代是沈从文创作与思想上的彷徨期 ,随着以湘西生命形式为根基的生命理想的失落 ,沈从文的生命焦虑与文化焦虑日益加剧 ,这时期他思考的问题都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生命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本质何在 ?如何实现生命重造与文化重造 ?这些问题成为沈从文这一时期思考的中心问题 ,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来 ,就成为他创作中的“生命重造”主题。沈从文由此涉入对生命问题的“抽象的抒情” ,弘扬“生命神性”成为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 关于李白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詩歌是不是歌颂和反映“盛唐气象”的问题,需要我们作進一步的探討。时萌先生在“谈研究李白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李白的时代背景及其詩篇中的“盛唐气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作者認为李白的詩篇確是反映了“盛唐气象”,不过不是主流。如果这一論断,有充分的事实根据,那倒是十分有价值的。时萌先生说:“李白既然面对过繁荣昌盛的盛唐,那末在他的诗篇中,就不会不反映‘盛唐气象’。”(重点为筆者所加) 看來,这种推论有些问题。它缺少必要的正確的前提。根据时萌先生的说法,凡是生活在盛唐的  相似文献   

9.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是天宝四年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漫游吴越时,赠给友人的一首诗。这是一篇抒情佳作,最能代表李白诗歌思想和艺术特点的名篇。李白一生政治道路坎坷,思想矛盾复杂。他自幼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又有较深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追求的愿望,他对封建统治者时时抱有幻想,但当理想破灭时,他那种虚静无为,反对羁约的道家思想就占了上风,于是又“富贵  相似文献   

10.
李白的人生是无所适从的人生。导致此种人生的原因除了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压迫外 ,还与李白自身的文化气质有关。一方面 ,李白兼融百家的思想特点使其内心世界经常处在尖锐激烈的冲突之中 ;另一方面 ,他在盛唐前期所形成的政治理想和个性气质与变化了的盛唐后期的现实并不适应。因此 ,在现实生活中 ,他感到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光明政治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 ,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但李白诗歌的悲剧性 ,与传统的悲剧模式有所不同。他的悲剧意识 ,表现出对整个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 ;他的刚性的悲剧情调 ,违反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他诗中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 ,有时并不发生消解悲剧意识的作用 ,而是使原有的悲剧精神得到延伸和高扬  相似文献   

12.
酒使人产生幻觉 ,诗激发人的想象。李白的饮酒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想象的审美空间 ,陶醉在诗的境界中会体会出尼采所概括的“酒神精神”。这些诗歌既是李白极端的自我表现 ,又是他本质生命的展示 ,借助它们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 ,体验李白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灿烂瑰宝。一千多年来,很多文艺理论工作者都对李白诗歌的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当代的王瑶先生,对李白及其诗歌的研究,有很多精辟的见解。但是,在谈到李白诗歌的形式时,王先生却写道:“在他现存的一千多首诗中,五律有七十多篇,七律只有十二首,合起来还不到全诗的十分之一。他是不耐烦在形式和字句推敲上下功夫的”(《李白》)。其原因是“李白要写的那种汹涌的内容和豪放的情绪,用声律对偶限制得很严的律诗是不  相似文献   

14.
李白出蜀时在江陵遇见司马承祯,司马夸奖他有“仙风道骨”;在出宫以后的漫游时期,独孤及也曾用“仙药满囊、道书盈箧”形容他当时的丰采。从李白留下的许多作品看,他确曾寻过仙、炼过丹、受过道纂,并经常同一些道家人物过从。据此,解放前后的论家当中均有人把李白说成是迷信神仙的虔诚道徒。这些论家当然也知道,我们不仅可以举出更多的材料证明李白是个有极大政治抱负的诗人,而且可以举出不少材料证明他对服药成仙之类并不相信。因为存在这种矛盾现象,于是有的论家便解释说:李白的道教迷信是到晚年觉醒的。但是,象“仙人殊恍惚,  相似文献   

15.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来到泰山作较长时间的游览逗留。游览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游泰山》诗六首和《拟恨赋》等。以前人们只是把这些作品当作一般“游仙诗”来欣赏,并没有注意到其中深刻的现实含意,从而把它来作为李白生平与思想的重要资料加以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李白研究中的一个疏漏。纵观李白一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其孜孜不倦的实践和追求。这里既有时代浓厚道教气氛的熏陶,又有现实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论李白人格悲剧的文化意蕴傅绍良伟大诗人李白的一生平凡而神奇,他虽然没有创造什么经邦济世的功业,但他饮酒行侠、求仙学道、傲睨人间的滴仙风范,却塑造了一个光耀千古的高尚人格。他的纵情自适、傲岸放狂,打乱了常人的生活节奏,冲破了陈腐道德信条和社会理性的羁绊...  相似文献   

17.
李白长流夜郎,究竟是在巫山遇赦还是在贬所夜郎获释,这是文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之悬案。正史对于李白流放事记载甚略。《新唐书·李白传》只有“有诏长流夜郎,会赦”一语。《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也只以寥寥数言记载此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这些记载均未交待李白遇赦获释之地点。唐人撰写的李白之《墓志》、《碣记》、《墓碑》、《集序》等,对于此事,更是未置一语。首先明确地提出李白获释地点的是北宋曾巩。他在《李太白文集后序》中说:“乾元元年,(白)终以汙璘事长流夜郎,遂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至于“至巫山,以赦得释”之根据是什么,曾巩未作具体交待,他只是对于记叙李白生平事迹之依据,笼统地总提一下:“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而白之诗书能为此提供线索的,只有《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兼欣克复  相似文献   

18.
李白、杜甫、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这除了他们都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还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受到后人的崇敬.笔者以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态上,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理想人格精神. 一、真--率性任情的李白 人称李白是诗仙."仙气"源自何方?源自他的浪漫豪放、率性任情.诚然,李白的思想被公认是个杂家:他身上有儒士气、道家气、隐士气、侠士气,甚至还有些酒徒气,但这所有的气质均出自一个本源一"真";浪漫是真,自负是真;追求是真,消沉是真;入世是真,出世是真…….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人性观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对人性的看法,即“无意识本能”论,不仅是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基石,而且也是他解释历史和文化现象的根本出发点。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是人性?人性在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如何?怎样评价他的人性观?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白、杜甫、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这除了他们都创作了不朽的文学作品,而且还以其独特的人格精神,受到后人的崇敬。笔者以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心态上,他们分别代表了三种理想人格精神。一、真──率性任情的李白人称李白是诗仙。“仙气”源自何方?源自他的浪漫豪放、率性任情。诚然,李白的思想被公认是个杂家:他身上有儒士气、道家气、隐士气、侠士气,甚至还有些酒徒气,但这所有的气质均出自一个本源──“真”;浪漫是真,自负是真;追求是真,消沉是真;入世是真,出世是真……。李白天生一副傲骨,桀傲不驯,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