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走向大规模侵路扩张之路的,遭受深重灾难的中国人民应给予充分的重视。我认为,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为日本帝国主义走向这条道路产生了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有必要对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进行研究。一、天皇制与近代军国主义在日本走向军国主义的过程中,天皇制起了极大作用。天皇制的确立,为对外掠夺的帝国主义开辟了道路。天皇制是在大化改新时期确立的,但它被神化了。日本古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把第一任天皇说成是“天照大神”的子孙,神化天皇,以表明天星是日本的注定的统治者。1192年幕府制度确立以前,…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日本人由于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对中国的不同认识,这其中既有日本的有识之士和进步人士对中国进步与发展的赞誉,更有军国主义者、军国主义理论家和历史学者对中国人和中国的政治运动的诋毁、丑化甚至仇视。正是这些不同的中国观影响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军事史上,近代日本军队以野蛮强悍著称,这其中封建武士道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把封建武士道改造为近代军人意识构成了近代日本军事史上的重要内容.《军人训诫》和《军人敕谕》的制定与颁布,使传统武士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为近代军人意识,最终成为支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政策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军国主义以“在乡军人会”等群众性组织为其社会基础,又与天皇制度、神道、“武士道”精神等紧密结合,在近代日本社会,形成一般极其凶恶的势力。日本军国主义以无休止地对外扩张为其特点。扩张需要征服,征服离不开暴力。军国主义的残暴、野蛮与疯狂,是一切战争暴行之源。日本军国主义企图通过恐怖手段,在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大规模屠杀,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中国人民停止抵抗。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恶性膨胀的产物。日本军国主义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二次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已经覆灭。但是,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分子与政客,一次又一次地在南京大屠杀,以及对中国和东南亚侵略的问题上,进行翻案活动。我们必须对这一危险倾向,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5.
杨华 《东岳论丛》2012,(11):150-153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研究日本的第一人.1877-1882年,黄遵宪出使日本,先后撰写了《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以诗歌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日本的情况,特别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对明治维新的起因、经过、后果、影响叙述得尤为翔实.黄遵宪的日本研究,最早总结了明治维新经验,重点介绍日本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戊戌变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将中国人的世界史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武士道作为日本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在过往的研究中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但目前尚未有人对其做历史的区分.考察日本武士道的历史发展和内涵演变,可以清晰地认知日本古典武士道和明治维新以后的武士道存在着巨大的不同.明治以后军国主义提倡的近代武士道,成为奴化日本人民的精神制剂和帝国对外扩张的残忍工具,个体的贵族的武士道变成了全民的大众的武士道.区分古典武士道和近代武士道,并加以研究,可以为分析日本的相关活动找出界定的标准,对于深刻认识武士道在日本当今社会各类组织的运用和衍生,认识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民族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日本都是奉儒家伦理为正统,但儒学在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儒学中固有的一些思想因素都发生了异化,儒学这种具有的亲和力文化形态被肆意地利用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美化野蛮的侵略工具和实现"国际亲善"的重要手段.儒学团体成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形成的平台与温床.在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思想这一庞杂的体系中,国家主义是其基础.所谓"合理"的扩张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申采浩的中国流亡体验对于其思想发展和时代认识、知识话语与近代想象的建构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初,作者在英雄传记和幻想小说《梦天》中以英雄话语、国民话语来建构想象的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国家想象,并表现了他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到了20世纪20年代,申采浩从民族主义转向无政府主义,在一系列散文和小说《龙和龙的大激战》中以民众话语、阶级话语展现了他的东亚想象乃至世界想象.申采浩的小说表现出主体"欲望"的隐喻与象征、变形与超越,并以此获得对于现实世界的象征和想象,从而具有对传统叙事的解构意义.申采浩文学的近代想象研究对于深入探讨韩国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体验叙事的特征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维新思想家、外交家和诗人。他的一生,与日本的联系密切,是中国近代第一任驻日本使馆参赞;《马关条约》签订后,负责对日本进行苏州开埠谈判;戊戌维新期间,积极倡导以"日本为师"进行维新变法;罢官回乡后,在家乡积极倡导新学教育和留学日本活动;编纂了近代中国最全面、系统研究日本的著作——《日本杂事诗》和《日本国志》,成为近代中国了解日本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吉田松阴的皇国史观及对外政略 ,给明治政府领导人以深刻影响。山县有朋在担任军界、政界要职的生涯中 ,忠实地继承和实践了吉田的思想 ,他在日本近代天皇制的确立、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及日本对外侵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代日本孔子教阵营参差杂然 ,而且其对孔子教是否是宗教的看法也五花八门。服部宇之吉是近代日本宣扬“孔子教”的代表人物。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提倡孔子教的目的在于护教、护国和辨诬三个方面。他宣扬“孔子教”的出发点是作为文化教育宗旨的“尊孔” ,其后逐步发展到将孔子之教解释成醇化皇道、维护国体的教化工具 ,最终沦为军国主义的鹰犬。服部宇之吉的思想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儒学在近代日本的存在形态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清季日本文明史作品的译介,是20世纪初新史学思潮和学堂历史教育推动下的产物;中国从日本翻译了为数不少的文明史著作,如《中国文明小史》、《万国史纲》、《支那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等,在学界和教育界都发生过重要影响;它对更新近代学人的史学观念,推进新史学思潮的深入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本式的文明史编纂形式对近现代中国的史书撰写尤其是自编历史教科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教育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化论是先进的中国人民开展解放斗争的主要理论武器,也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哲学革命的根本思想。在戊戌时期,作为资产阶级著名的启蒙思想宣传家梁启超,先是信奉康有为的“三世”说历史进化论,后又通过严复的译著(主要是《天演论》),接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进化史观,并认为中国的变法维新是势在必行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至1902年间,梁启超在日本由于广泛地接触到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和进步史学思想,他的进化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宣传的社会历史进化论,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无疑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中国近代进化史观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本文试图对梁启超的进化史观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晓彬 《兰州学刊》2009,(12):225-226
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原因在于:近代两国的历史传统、面临外强侵略的民族危机感导致的政治论争、传播者的主观意识以及进化论的双重属性和特征等。本文试图通过介绍进化论在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传播,特别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壮大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来阐述进化论对于日本,重点是日本对于中国理解和接受进化论的思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日本侵华的历史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中日友好的新时期早已到来.但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仍未肃清,军国主义分子仍未绝迹;受军国主义影响者仍不乏其人.他们一直否认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事实,“拒绝对过去的侵略战争进行反省”,拒绝向中国和其他被侵略的国家道歉.日本右翼史学界出版了  相似文献   

16.
严复,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之一.他于一八九五年译述的《天演论》是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危机日趋深化的产物;严复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翻译了《天演论》,而更重要的则是他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实际,重新"改做"了《天演论》;严译《天演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近代日本经历了由民族自立、殖民扩张到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直至灭亡的过程,在外交上则表现为由修约外交向扩张外交的嬗变,这是日本近代外交的一个显著特征。日英同盟作为日本近代外交的基轴长达二十余年,并且处在日本近代由修约外交向扩张外交嬗变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三次日英同盟条约内容的分析,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揭示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外交嬗变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由此把握日本近代外交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日美同盟及日本外交的走势。  相似文献   

18.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史上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本文讨论了迄今影响福泽评价的若干因素,以此对福泽的历史作用进行了重新评价。福泽首先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一个民主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评介牛济《人文杂志》编辑部中西文化在近代才开始大规模地接触.那么,中国人所认识的西方文化究竟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认识?这种认识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胡滨先生在其主编的《西方文化与近代中国》中...  相似文献   

20.
相艳 《人文杂志》2000,(3):116-121
二战后至今,日本右翼势力从未真正悔过,否认侵略罪行,为军国主义分子招魂之事时有发生,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人民的严重关注.美国占领日本期间,出于冷战需要,对日本在政治、军事上的扶植政策;日本谋求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需要;深远的军国主义传统;以神道、和魂、天皇崇拜为特征的宗教文化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意识;战后广大受害国过于宽容的态度等诸种因素是构成军国主义遗毒久驻日本的主要原因.日本的军国主义逆流是对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也违背了日本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世界正义力量必须对此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