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穷八家”变成“富八家”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北端村,有被称为“穷八家”的八户。但是人们說,现在不应再叫“穷八家”,应称为“富八家”了。因为解放这几年来,“穷八家”的情况已經起了根本变化,穷根被挖掉了。“穷八家”这个名称怎样来的呢?这倒不是因为八家是全村最穷的,而是土改时,他们分到了地主的瓦房,八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大家就叫他們为“穷八家”大院。 1945年解放以前,穷八家的确是穷,八户人家有  相似文献   

2.
刘冬 《中国民族》2010,(11):62-65
楔子 新世纪到来的最初几年间,关于中国三农问题颇具影响力的三本书相继问世:《我向总理说实话》(李昌平)、《中国农民问题调查》(陈桂棣夫妇)、《南平寓言》(章敬平)。前二者向天下人道尽了“三农”危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相似文献   

3.
一、综合开发“一江两河”流域的意义综合开发雅鲁藏布江中游、年楚河、拉萨河流域地区,即所谓的“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政治、经济工作的同志,在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所取得的共同认识。“一江两河”流域的农业综合开发,对西藏经济和  相似文献   

4.
扶贫≠扶懒     
最近下乡调查,耳闻一件事:某乡发放救济款粮,由两个双目失明的盲人和两个不足六岁的小孩组成的家庭,竟在一年间没有得到任何救济,而另一位30多岁身体健康的男人却每一季度都吃救济款粮. 对此群众反映很大.询问乡有关领导,答曰:“那30多岁的男人比瞎子家更穷.瞎子家去年的征购任务,全乡第一个完成.”闻听此言,不免深深慨叹.身强力壮的成年男人同盲人婴幼相比,其生活能力无论如何不能说更差,但却堂而皇之吃着救济款粮.若要深究原因,他到底是因穷而吃救济,还是因  相似文献   

5.
一年一度的“分龙日”到来了。后山阿姆穿着民族盛装,挑着精制斗笠,去雁头岭赶歌会。临行前,老头子满脸堆笑地凑到阿姆耳根上说:“咱们家阿青对上象了!”“真的?”阿姆从应声中带着一股甜味。老伴说:“是‘二月二’庙会连的线,女的叫阿花,家住前山,你去打听一下。”阿姆答应道:“前山阿姆当姑娘的时候,我还同她盘过歌哩,今天路过那里,顺便借问借问。”  相似文献   

6.
“吐蕃”考     
一、问题的提出 “吐蕃”是唐朝时期汉文史志中对藏族的称谓。至今国外仍沿用“吐蕃”一词的译音tibet。关于“吐蕃”一词是怎么来的?有人说可能来源于藏语,有人说来源于汉语,有人说来源于突厥语。已故学者牙含章先生说:“唐朝人在‘蕃’字前为什么又加了一个‘吐’字,到现在还弄不清楚。因为从藏文的古今史书中,查不出在‘蕃’字前加‘吐’音的任何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山区、牧区,家长们最担忧什么呢?位于岷江边的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璇口镇上,一位姓蔡的妇女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三中全会前,她家每月仅靠50元养活五口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近几年政策好了,她办起面条加工厂,仅二年光景,家里家外焕然一新。致富后她认购国库券在全镇最多,还时常捐款赞助镇上办托儿所和小学校。全镇都羡慕她。可她说:“我现在最难受的,也是负担最重的事就是我的小女儿。”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人腊月二十九要关门“过赶年”。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有一年的腊月二十四,要过小年了,土王在宫殿里闷闷不乐,连他最宠爱的“小妈(即小老婆)找他亲热,也打不起精神来。大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提醒他说:“大王既觉没味何不请你的好朋友进宫来下棋解闷?”一句话提醒了土王。原来,土王有个好朋友,博古通今,琴棋书画样样都会,大王封他当总管家他不干,派他去当百户,他也不去。只是住在所城,三天两头进宫来陪土王谈古论今,下棋作乐,王很喜欢他。这个人姓唐,名字谁也不知道,连土王也只喊他“唐法官”。于是,土王连忙通知吏目,要他去…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初级阶段后,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县是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全面建设小康对我县要求加快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直辖5年来,我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稳定解决温饱水平。人均消费支出大幅度上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衣、食、  相似文献   

10.
浮生若茶     
<正>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 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稍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释圆老僧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茶。”年轻人俯身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袅出几缕水汽,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问:“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 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说:“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  相似文献   

11.
1589年(土牛年)在最初认定达赖喇嘛京南嘉措的转世灵童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有些人认为止贡夏仲曲吉嘉措的第三心传弟子更仲官却仁钦是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因此襄位国师巴丹嘉措亲自到止贡寺考察,听到官却仁钦说:“狮子来了。”襄佐国师心想前华达@喇嘛从来没有对我说过有关狮子之类的话,认为他不可能是达赖喇嘛的转世。但是,当时他也不能完全断定其真伪,为了慎重起见,只好暂时返回。乃穷寺的大护法神提记说达赖喇嘛转生在蒙古地方,梵净螺香策包曲杰法王也作了同样的预言,认为乃穷护法的征记是值得信赖的。但是,当人…  相似文献   

12.
盛夏之际,我来到“火洲”吐鲁番。一下长途汽车,恍惚跌进奇热难当的大烤箱里,流风灼脸,黄土烙脚,心烦意乱……道路两边停着许多辆装饰华丽的小型面包车。这时,一个英俊的维吾尔族小伙子朝我走来,他笑着对我说:“雅达西(同志),请上我的车,到大十字一个人一毛伍分钱。”前来接我的安同志见我略有迟疑,一面往车上放包,一面对我说:“现在都坐这车,毛驴车一年前就没了。”车子载着我们一行8人在萄葡城里那长廊般的葡萄架下穿行。记得3年前我来到吐鲁番,曾写过一篇介绍吐鲁  相似文献   

13.
攀钢烧结厂,是一个已有20余年历史的老厂。在生产建设中,这个厂不仅活跃着几千名汉族职工,还活跃着40多名彝、藏、苗、回等10个民族的职工。他们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荣辱与共,为攀钢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难怪彝族职工深有感触地说:攀钢,“诺苏日尔”(彝语,意思是温暖的家)。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就有许多温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麻阳马书记剪影文/滕双双、刘黔阳1995年,对于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湖南麻阳县,可谓灾难深重的一年。七月的一场特大洪灾留给麻阳大地的是满目疮痍。1996年1月,42岁的马中建“受命于危难之中”,出任县委书记。上任伊始,马中建便带领县委一班人,...  相似文献   

15.
陈微 《民族论坛》2006,(9):64-64
我在日本碰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这样自我介绍她自己:“你好,我姓胡。”置身异域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介绍,我心里打鼓得厉害,不知怎么称呼人家。我已经变成四不象了,把熟悉的人叫“老某”或“小某”都觉得别扭,更不要说刚认识的。我又不知道人家的年龄,冒昧叫人“老某”说不准让人生气,叫“小某”呢,也许又看低了人家。但不叫“老某”或“小某”,那又怎么称呼呢?总不能“某老师”、“某同志”吧,这又不是在中国。就是“某夫人”也不行,太正经了是不?总之我没法称呼人家。后来我和这朋友熟悉起来,互相通伊妹儿,我就直接告诉她不知道如何称呼。她在…  相似文献   

16.
小车司机,虽然只是单位上给领导开车的普通工勤人员,但他们的作用却不可低估:人们戏言他们是“既管方向又管路线,下辖四委(四个座位)一室(驾驶室)、四个股(车轱辘),而且时不时还动一动班子(扳子),掀一掀盖子(引擎盖)”的“司级干部”。   一些新领导上任之初,首先考虑的是给自己选一个如意的司机。别看只是选一个开车的,领导对这事的重视程度却不亚于配备一个班子成员:既要技术精湛可靠,又要没有任何背景;既要会看脸色行事,又要嘴紧身稳,否则便难当此重任。一旦被领导选中,这些人似乎就走上“终南捷径”。他们不…  相似文献   

17.
没有前呼后拥 ,没有夹道欢迎,7月29日 ,“扶贫司令”、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彭楚政回到了家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彭副司令员首先来到了自己的扶贫联系户、河西镇河南村苗族妇女张承凤家里。十多年来 ,为了这家“穷亲戚”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彭副司令员从教育他们转变观念,到帮助他们解决技术、资金问题,方方面面为其所想、为其倾力。如今 ,张承凤一家已过上了富裕生活。正在家里喂猪的张承凤的女儿彭育群 ,见到突然出现在门口的彭伯伯 ,惊喜得一时语塞 :“彭伯伯 ,您……您这么忙 ,怎么有时间来了!”“我有空 ,就回来…  相似文献   

18.
扎根湘西     
我15岁参军,因为家里穷,急于盼解放、求翻身,1949年7月常德市一解放,我就报名参加了四I-L军。当时大队长、教导员看到我年纪小,常叫我‘小嘎广’,还问我为什么要参军?我回答很干脆:“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听厂哈哈大笑。在常德集川D个久,就动员我们上湘收这时父时不犹豫厂,他们说湘西十匪多,国K“先都呆个住。我却无所渭,不是说要解改全中国吗!我们出发的时候天计两路,一路是每人发一支枪跟解放军步行;另一路是女同志和小同志随首长坐军车,我自然是在后一路。果真湘西土匪多,车厂开到官庄一带,土匪就在…  相似文献   

19.
俺出生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从小就养成了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且明白了许多道理。可是,有一个问题却长期困扰着俺:驴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俺想破头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如果一直想下去的话,俺一定会成为一位思想家。可是,有一天主人忽然走过来,要为俺套上笼头,还说:“这头驴老大不小了,正好,最近磨房里有些活儿忙不过来……”天哪,怎么可以这样对待一头会思考、有远大理想的动物!俺奋力挣扎,可是,那个笼头不大不小正适合俺的头型!俺悲愤地仰天长鸣起来。最后,俺被囚禁在一间黑暗狭小的磨房里整天拉磨,还时不时遭受鞭打。驴来到世界上,难道…  相似文献   

20.
李绍明 《中国藏学》2001,(2):125-126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80年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已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而面对地广人稀的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是否是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西藏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12月出版的《走出香巴拉——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研究》一书即通过对西藏“一江两河”流域乡村城镇化的研究,探讨、并回答了这一问题。对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